《我不是藥王》觀后感
很喜歡看電影,什么電影都看。文藝的,推理的,清新的,搞笑的,除了恐怖片。而選擇電影的主要來源就是看網絡上的評價和推送的一些帖子。比如最近的《我不是藥王》這部片子就是從網上大家的評價上看到的??措娪耙欢ㄒ诫娪霸?,買票、入座、觀影、離開,只有流程到了才會有觀影的感覺,才算是看了一場電影。最近幾年國內的電影市場以及各大影院發(fā)展很快,我想也有我的一份支持。
看了這部片子,給我的總體感覺是雖然拍的不夠嚴謹,邏輯也不是很流暢,但是卻很真實,因為真實所以動人。我們常說,如果要打動別人那就先要打動自己。這部片子做到了。在底層生活的百姓誰不是為了幾分幾塊而斤斤計較,誰不是為了討生活而四處奔波,誰家的存折上又有幾個錢呢。還不是今日掙錢,明日花錢。老去的父母親人,日益增加的醫(yī)藥費用;正在成長中的孩子,日益增加的教育費用成為了壓垮國人的兩大枷鎖。父母不能不管,那是不孝;孩子更不能不管,那是不負責任??墒?,處于中年的我們誰又為我們呼喊過,或者說,我們去向誰呼喊。父母認為我辛辛苦苦養(yǎng)育了你們,所以你應該有所回報;孩子認為你生了我,所以你就應該滿足我。唯有一聲嘆息,一聲無奈。怪不得佛說:萬般皆苦,把人生叫做苦海。怪不得出家人不結婚,不生子,要做化外之人。原來他們早已參透人生,悟透人性。這部電影有笑點,有苦點,也有賣點,他是如此的真實,如此的現(xiàn)實。把中年人的煩惱,中國人的困擾就這樣毫無保留的呈現(xiàn)在我們的面前。錢、錢、錢,自從對于財富的欲望之門被打開之后,它就像潘多拉魔盒一樣再也不受控制,緊緊的纏繞著每位國人的日常。我們生活的唯一價值就是掙錢,掙更多的錢,只有了錢我們的生活才會有安全感,才會有價值觀。從“不愿意坐在自行車上笑,卻愿意在寶馬車上哭”顛倒了我們的婚戀觀。愛情是什么?在金錢面前卑賤的不足一提;從趨之若鶩嫁入豪門,甚至未婚生子的各大影星,到為了金錢不惜撕破臉皮鬧上法庭的“星秀”家庭;為了錢為了分錢,包包內衣都撕逼不已。是我們改變了世界?還是世界改變了我們?
可是,如果我們有優(yōu)厚的物質生活,我們有堅強的物質醫(yī)療的保健體制,誰不想活得輕松一點,高尚一點。劇中的主人公最后代購的藥品只賣原價,甚至貼錢賣給病友,為什么?因為他已經擺脫了最初生活的基本困惑,生病的老父親進行手術,被查封的店鋪重新回到自己手中,還有一份年收入幾十萬的創(chuàng)收企業(yè)。沒有這些,他能慷慨,能良知嗎?如果我們只是一味的強調被良知,那么這樣的良知一定是虛偽的。如果我們只是一味的談奉獻,那么這樣的奉獻是綁架的,是不道德的。
我不是藥王,是的誰都不是誰的王??墒且黄啃⌒〉乃巺s可以治病,卻可以救命,卻可以挽救千千萬萬需要砸鍋賣鐵的家庭。生命是如此的脆弱,生命又是如此的頑強。我很希望用電影中那種希望的手法來結尾,但是我卻覺得生活確實有著沉重的一面。如果不能,為何要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