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的寄托
最近一段時間里,總是覺得心里有些空虛,無意中觸動了內心深處的那根欲望之根,感謝好朋友東文給我介紹了濟群法師的《生命的覺醒》。再一次沉淀了我的心靈。
小的時候,比較喜歡音樂,自學過吹竹笛,當時有一個非常怪異的崇拜者——當地的一個和尚(在老家,有人故去的時候,要請和尚為故去的人超度),和尚念經的韻律很好聽,主要是他的嗩吶、笛子吹得非常好。每次有人故去的時候,我會去聽和尚念經、吹嗩吶、吹笛子。也許真的是緣分,和尚每次都教我吹笛子、吹嗩吶,但從來不問我叫什么,我也只是和大家一樣的叫他“師傅”。還記得曾經幫他抄了一段《菩薩經》,但至今也沒有去理解那一段經的內容和含義,他也沒有嫌我毛筆字太丑。。。
08年、10年我生命中兩個非常重要的人——舅舅和爸爸離我而去了。好長一段時間,沒有辦法正常的生活,每當閉上眼睛,舅舅和爸爸就在眼前和我說話。。。我抑郁了!從小就不相信神仙或者鬼魂的我,迷茫了。沒有把這些告訴老婆或者媽媽,怕他們?yōu)槲覔?。一次路邊的機會求得了一條手鏈(那是一條佛珠,17顆桃木珠子上都刻著一個“佛”字),我感覺能好好休息了。但是別人問我為什么帶“佛珠”手鏈的時候,我解釋說:男人的手上帶點裝飾品顯得有品位。。。
從《生命的覺醒》中真正理解到:佛,就是已經覺悟了的人,或者說有智慧的人。菩薩,就是開始覺悟的人。。。再也不像小時候看《西游記》里那樣,神仙是會變戲法的,菩薩是有法寶的,佛祖是最厲害的。。。這么說來我是菩薩咯?
看到別人的成功,物質上的、精神上的,都非常的羨慕。于是在自己的心中有了一份追逐的目標,同時也把這個目標分成了好幾個階段,每個階段也分為好幾個步驟。。。當每個階段過后,不管是達到了階段性的目標或者是沒有達到目標,都迷茫著、茫然著,為什么要去追求?從一個生產線上的員工,到今天公司老板的左膀右臂,什么東西才能滿足我內心的需求呢?什么才是我真正需要的東西?是名酒、豪車、洋房?是位高權重的管理權利?還是成名成家的知名度?。。。我有幸福感嗎?
濟群法師說:人的需求就是在心里挖洞!當我們小的時候,我們的需求比較少,所以我們很容易填補這些洞,也很容易滿足,當然覺得很幸福。長大后,需求越來越多,當一個需求沒有達成的時候,就用另外一種方式或者另外一個需求達成的滿足感來撫慰自己的心。其實我們只是做到了心里上的平衡,原來的需求并沒有結束。換句話說:原來的洞還沒有填滿,只是又挖了一個洞填滿了而已。這樣心里的洞會越來越多,而說不準哪天那些暫時填滿的洞會需要再一次填洞。心里就需要更大的承受能力了。( 文章閱讀網:www.sanwen.net )
人生必須有目標,但不能為了達成目標而急功近利,更不要為自己去尋找借口,我們現在之所以沒有成功,是因為我們太在乎結果,太想達成目標了,就像“釋迦牟尼”必須經歷“穿樹皮、睡牛糞”的苦行經歷,才能真正感悟,就算你現在就去“尼連禪河”凈身,也不能大徹大悟修成正果。
朋友,廣結善緣,筑巢引鳳,暫時放棄你遠大的目標,認真的工作、生活每一天,佛就在你身邊!
首發(fā)散文網:http://www.efolxx85b.com/subject/513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