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火兩重天的心靈鏡像
冰火兩重天的心靈鏡像
筆耕瀟湘
西方人說,人是有原罪的,一旦出生心靈就充滿邪惡,必須用一生的時間不斷地贖罪,才能修成正果,變得正直高尚純潔。中國人的傳統(tǒng)文化則認為,“人之初,性本善”,人剛生出來都是善良的,一切惡習都是后天沾染上的,所以強調(diào)教育的防微杜漸,美好事物的潛移默化。兩者的觀點如此對立,卻都表明了同樣一個事實,即人的心靈是可以受環(huán)境的影響而發(fā)生改變的,要么變好,要么變壞。正因為這種改變的存在,文學藝術才有了它存在的價值——用美的事物去感染人的心靈并使之變得美好。如果能達到這樣的效果,便是好的文學作品,否則就是文字垃圾。是制造精神食糧還是制造文字垃圾,是每一個作家首先必須面對的價值選擇。你是愿意用一生的心血去揭示你的心靈所能體悟到的至真至善的美好,還是用迎合的姿態(tài)為欲望的濁流推波助瀾?選擇的結果亦即你的作品,就會檢驗出一個寫作者的高下優(yōu)劣。
但在現(xiàn)實的環(huán)境里,評判一個作家的價值往往摻雜更多的社會因素。比如某名人能得到西方人頒發(fā)的最高榮譽的文學大獎,依然不能掩飾他是一個垃圾的事實,因為只要你一讀他的作品,作品的內(nèi)容就會出賣他的靈魂。在他的作品里,讀者很難體會到那種感動心靈的美感,反而在閱讀的過程中,像驅(qū)車于坎坷不平的砂石路上,飽受齷齪褻瀆的顛簸。因為他取得了太大的名聲,自然不乏太多的擁躉,面對靈魂的拷問,辯護者只說他對魔幻現(xiàn)實主義這種體裁的創(chuàng)新。這就像我們指責一個殺人犯的殘暴,他的律師卻說他的刀法不錯。在這里,我無意對一個徒有虛名的“至尊”進行解讀,還是回到前面對于文學心靈的剖析吧。既然人類對于自身心靈原點的解釋是相左的,那么,我們不妨用樸素唯物主義的觀點來和一下稀泥:人的心靈是天使和魔鬼的綜合體,它一方面表現(xiàn)為對正直、公正、善良和美好的追求,另一方面又潛藏著維護個體私利的本能。然而這種兩面性并不矛盾。在自然界,當條件適宜時,種子就會發(fā)芽;在人的心田,受到外界不同信息的觸發(fā),就會滋生相應的意念,激活心靈的某種屬性,進而通過生物電流對行動進行指揮。當一個普通人行走在路上,偶遇一個小孩跌倒在地上,他也許會不加思索地上前扯扶;但下一分鐘,在無人看見的情況下,面前出現(xiàn)一個有價值的無主物,他的心間不免產(chǎn)生據(jù)為已有或揩油拿一點的沖動。至于是否實行,一看環(huán)境,二看其自律的能力和后天修為的程度,但那種“于已有利”的念頭是絕對會在一瞬間暴發(fā)的。
人類進化于動物,稟性就保持著深刻到骨子里的動物屬性——自私,為了生存而排他甚至消滅對手。據(jù)現(xiàn)在科學論證,在一場轟轟烈烈的造人運動中,肉炮興奮至極的時候,射出數(shù)以億計的子孫,這數(shù)以億計的小家伙們一出膛口就必須沿著崎嶇的隧道沒命地向前奔跑,只有跑到最前面的那一個才有機會與卵子結果,完成生物學意義上的使命,化身胚胎,進而孕育為人,其余的都將不可避免地成為犧牲品。這樣的發(fā)現(xiàn)不由令人瞠目結舌,真是“一將功成萬骨枯”?。o論在微觀的層面,還是在宏觀的社會環(huán)境中,原來人一直是在按照叢林規(guī)則行事,優(yōu)勝劣汰,強者通吃。所謂的“道德”,是否只是一個美好的景愿,一個為了維持社會有序運行的束縛,進而成為掩飾罪惡和丑陋的新衣?
當然,動物除了獸性,還有“善良”的一面,所有的動物都表現(xiàn)出對后代無微不至地養(yǎng)育關愛的天性,大部分動物有同類群居合作的習慣。進化到金字塔頂端的人類,畢竟是更有感情更有理想的高級動物,更懂得群體間相互合作才能更好生存的道理;也只有這樣的合作,才有了人類社會的發(fā)展,才有了紛繁復雜文化現(xiàn)象。(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既然普通人的心靈有著善惡共生的雙重屬性,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作家和詩人當然也不例外。他們首先得作為普通人的一員,深刻體會人類社會的變遷和人類情感的波瀾,然后才能解剖和設計人類的心靈。窺視靈魂不是作家的錯,如何表達則是作家的責任。一位文友曾經(jīng)坦言,在他的電腦收藏夾里隱藏著兩個連接:一個是《高清大膽國模美女人體藝術攝影專業(yè)圖片》,一個是《XX論壇精彩貼圖美女圖區(qū)》。每當他荷爾蒙泛濫的時候,或者看書倦怠的時候,就會悄悄打開這兩個網(wǎng)頁中的一個看一陣,靜靜體驗那種令人顫栗的感覺。直白地說吧,前者是那種高清得可以看見毫毛的美女扳穴的圖片。這種毫無保留的對女性私密的展露,對觀者心靈的震撼源于兩個方面:第一種感覺,脫胎于傳統(tǒng)文化三從四德的中國女性的某部分,不知何時已經(jīng)開放到或者說墜落到為了賺錢竟然可以做出如此齷齪行為的程度!一直以來,女人的私處就是男人的精神家園,是人類最為美好情感的歸宿,帶著神秘的面紗,連上帝都不忍直視,在結構設計上就于阜頭栽植一叢絲茅進行遮蔽。這些所謂藝術家倒好,像盜挖礦藏的老板,開著挖機在山坡上挖出一道深溝,將表土翻開,令潤澤的玉石那么直接,那么干脆地袒露出來,不需要曲經(jīng)通幽,不需要情感鋪墊,一步搞定貪婪的目光。第二種感覺,就是瞬間激活個體的欲望了,把持不住的人也許會打手槍,或者萌生出門嫖妓的沖動。因為道德感的存在,這種“閱讀”常常帶有一種負罪感,只能悄悄地進村,一旦風吹草動,立刻隱匿潛逃,轉(zhuǎn)換網(wǎng)頁,扮成正人君子。唉,沒辦法,人都是要臉面的,誰愿意在人前表現(xiàn)出自己不光彩的一面呢!
后者則是那種穿著衣服的美麗女人。因為光和影的適當運用而凸顯出來的女人玲瓏的身材和精致面孔的曲線,明目善睞的顧盼生輝,我見猶憐的陰柔純凈,寧靜致遠的遐思遠眺,無不表現(xiàn)出一種純凈的美麗,映入眼簾便有一種令人心顫的陶冶。這是真正的美作用于心靈的悸動,像月夜的清風,掠過鮮花的蝴蝶;像陽光在綠葉上波動,游魚戲游于漣漪間;像湛藍天幕上悠揚的白云,輕盈地拂過閱者的心田,一掃世俗的煩悶,帶給人一份沉醉,一份遐想,一份感動。
同樣是女人的影像,扳穴的圖片卻只能激起獸性的欲望,又何來美感可言?這種源于同一心靈冰火兩重天的情感體驗,推而廣之,也是社會生活作用于寫作者心靈體驗的縮影。紛繁的社會生活從審美的角度來講,無非是美感和欲望,形諸作家的筆端,就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作品。一種傳達給讀者的是觸及心靈的感動,一種激發(fā)的只能是原始的欲望。當然,不是說不能在作品中表現(xiàn)欲望,那只是塑造人物的需要,如果單純只是寫作者對自我欲望的描摹,就必然顯得猥瑣,顯得下流。什么是藝術,什么是垃圾,從這一點去觀察,就立見分曉。
另一方面,作品呈現(xiàn)的還有寫作者本身的思想、境界、修養(yǎng)和人格。是稱得上受人尊敬的作家或詩人呢,還是一個只制造齷齪欲望的文字專業(yè)戶,在這種標準面前就得以明辨,任何粉飾、吹噓、標榜都是蒼白的,也是自欺欺人的。因為哪怕一個沒有多少文學修養(yǎng)的讀者,他的心里也是敞亮的,都有一把測量好壞的標尺。
我相信,任何一個愛好文學的人,不管他目前的藝術水平如何,他的寫作動機和寫作方向如何,當初必定是受到了文學藝術至純美感的熏陶,從而走上這趟孤獨的沒有終點的精神之旅。多少個寂靜的夜晚,當你在閱讀或?qū)懽鞯臅r候突然被某種情愫感動,暗暗告勉自己獻身于純粹的藝術,執(zhí)著于美的追求,不受名利的束縛,不刻意迎合某種主義,某種流派,只愿按自己的方式揭示心靈中曾經(jīng)或正在感動自己的事物,揭示那種以心靈為器,以生活為料釀造的密汁和甘醇,揭示那種潛藏心底的最柔軟最動人的關于美的敘說。但是一覺醒來,更多的人往往成為世俗的奴隸,一切表達都發(fā)生了扭曲,以致文壇并非高雅的所在,而是一個縮小了的世俗的版圖。然而一個以寫作為畢生精神追求的人,怎甘如此渾渾噩噩?在這個異彩紛呈的時代,還是悠著點,多寫點真的、善的、美的東西,多張揚一點正能量,莫讓你的作品本身褻瀆了你的初衷......還有人格。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efolxx85b.com/subject/3947226/
冰火兩重天的心靈鏡像的評論 (共 17 條)
- 浪子狐 推薦閱讀并說 如果單純只是寫作者對自我欲望的描摹,就必然顯得猥瑣,顯得下流。什么是藝術,什么是垃圾,從這一點去觀察,就立見分曉。一個以寫作為畢生精神追求的人,怎甘如此渾渾噩噩?在這個異彩紛呈的時代,還是悠著點,多寫點真的、善的、美的東西,多張揚一點正能量,莫讓你的作品本身褻瀆了你的初衷......。贊同佳作觀點,論述深入淺出,分明!推薦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