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是尋找還是逃離
導游小柴說旅游就是從自己呆膩歪的地方到別人呆膩歪的地方,好像真是這么回事。
也有人說旅行是輕裝上陣的去尋找自己的前世今生,文藝青年的想法也對。
而我覺得旅行更像是逃離,逃離常態(tài),逃離困頓,以陌生的人的狀態(tài)闖入陌生的環(huán)境企圖改頭換面的說些真實的話,可是旅行未必能尋找到解困的靈丹妙藥。
我要去旅行,因為有些閑錢,有點時間而已。
導游一路上說的最多的詞就是“信仰”,當地的藏民如何的有信仰,言下之意就是內陸的人比較俗氣。那你會不會氣憤不服?不會,但我也不太認同。環(huán)境早就生活方式,方式促成眼界和思想。那樣的天地巍峨的純良環(huán)境,車行幾個小時才見幾戶人家的居住情況,漫山遍野除卻綿綿青山就是胖云,牦牛,羊,馬比你人都多,若是這樣你還能生出靡靡之想,你也算是個人才。
我們只是過客,是這曠遠天地的一顆小草。那里的天地不會記得我們,而我們也只會夢回此地,所以何須惆悵,何須嗟嘆,一次相遇而已,能夠銘記足矣。留在那里需要勇氣,需要信仰,而我早已在俗氣人間浸淫許久,實在怕污了那里的山山水水。( 文章閱讀網:www.sanwen.net )
那里的山水是女神,不可褻玩。
同行的大爺覺得最震撼的是車從黃土高山到綿絕的青山的路上,就好像面黃肌瘦一下子變得膚白貌美一般。嗯,認同。
那里天不與云伍,各行其是,云不與山眠,不相伯仲。綿綿不絕的青山,千軍萬馬的云朵,碧空如洗的蒼天,這自然的調色給了沒見過世面的內陸人關于震撼之美的定義。
抬頭捏云摘星,低首曲河踏青,這便是自然的饋贈。
那人呢?他們生活的很積極,又很靦腆。高原草甸上放馬的女人,自家空地抬手灌籃的少年,景區(qū)山坡上售賣飲水的女人,超市里溫柔靦腆的微笑女,小飯館里現買現做母女三人,這一個個的生活剪影都會促成你對這個地方的認識。
那男人呢?黑紅的皮膚,眼睛很亮,卓卓有神,很倔。(基于第一晚入住的藏民旅館的老板)年輕人很先進,中年人比較溫和,老年人很怡然自樂。年輕人喜歡騎摩托車,呼呼的生風,也喜歡拍照,生龍活虎。
紅袍僧人隨處可見,藏廟佛塔經幡更是一路不絕。導游說藏民會把收入的百分之八十捐建佛事,而我們同行的一位大姨聽后嘖嘖搖頭,我不禁莞爾一笑。
有時候我也會想我們這樣的闖入他們的生活到底是幸運的文明開啟,還是不幸的原生破壞呢?
我們在這密密麻麻的行程中不斷的前進,不曾疲累,充滿期待。
可是生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