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詩書氣自華
腹有詩書氣自華
在我的一生中,讀的古典詩詞、文章不算多,大概有千把首(篇)吧。最讓我終生受益的,要數(shù)《岳陽樓記》。
第一次接觸《岳陽樓記》,是上初中的時候,教我們語文的老師聲情并茂地給我們朗誦了一遍,雖然我還沒完全聽懂,但我還是被文章的氣勢,優(yōu)美的排比句震撼了。第二天晨讀時,我一口氣背會了這篇文章。遇到天氣晴朗,浩月當空,或遇到陰雨連綿,數(shù)日不晴,都會觸景生情地背誦《岳陽樓記》里的句子。
上中學時,家里燒柴很困難。放農(nóng)忙假時,我最主要的任務(wù)是扛著竹筢子摟柴禾,麥季摟麥茬,秋季摟豆葉,為了排遣寂寞,我一邊摟一邊背誦《岳陽樓記》,我口中念念有詞,忘記了酷熱和饑渴,周圍的農(nóng)民聽我嘴里嘰嘰咕咕的,自言自語,用奇怪的目光看著我,以為我是精神病。
雖然那時我已經(jīng)將《岳陽樓記》背熟了,但對其深邃的思想內(nèi)涵并沒有多少理解。
1963年,我考取高中。我穿著破衣爛衫去上學。高中的老師大部分都是大學畢業(yè)剛分來的,他們不僅知識豐富,講起課來頭頭是道,而且穿戴整潔,西裝革履,對同學彬彬有禮,對同學態(tài)度和謁,特別是語文老師對我十分愛護和關(guān)懷。我私下里還打聽到,他們雖然大學剛畢業(yè),每月工資50多元,和我在家勞動一天的工分值才一毛多錢相比,真是天壤之別。我對他們既羨慕又敬佩,并下定決心好好學習,將來考上大學也當老師。就在我埋頭讀書,準備考上大學的時候,忽如一夜暴風雨,“文革”開始了,大學停止招生,全校老師沒有一人不被貼大字報,我最佩服的語文老師被打成“黑幫”,強迫勞動、挨批斗,昔日的師生關(guān)系變成了敵我關(guān)系,我的良心受到折磨,參與批斗老師,于心不忍,不參與批斗,則成了“落后分子”,不能參加“紅衛(wèi)兵”,我寧肯不當紅衛(wèi)兵,也不愿批斗老師。我逃回老家,參加生產(chǎn)隊里的勞動。生產(chǎn)隊里沒活干的時候,我就到淮河對岸的荻柴灘里割草,荻柴灘里空無一人,只能聽到“葦喳子”“水咕咚”等水鳥“喳喳喳”“咕咚、咕咚”的叫聲。我想著升學無望,從此一生埋沒在農(nóng)村,同時想到老師們所受到的折磨,更使我沮喪和絕望。(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就在我悲觀失望的時候,我背誦起《岳陽樓記》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些句子,讓我心頭一振,暗暗地想,自己現(xiàn)在還年輕,形勢會變化,怎么能這樣經(jīng)受不起挫折呢?我想起范中淹說過的另一句話“不為良相,即為良醫(yī)”,決心自學中醫(yī),當一名鄉(xiāng)村醫(yī)生,為鄉(xiāng)親們治病。自此,我不再苦惱,勞動之余,我就開始背誦《藥性賦》《湯頭歌訣》,自學《傷寒論》《黃帝內(nèi)經(jīng)》,并用學到知識為鄉(xiāng)親們治病?!对狸枠怯洝纷屛覒?zhàn)勝了人生第一次挫折。
就在我決心當一輩子鄉(xiāng)村醫(yī)生時,1968年春,我應(yīng)征入伍,入伍后,順風順水,入黨提干進機關(guān),找到了滿意的女朋友,就在我春風得意,躊躇滿志的時候,突然上級來了文件,凡是沒有經(jīng)過基層鍛煉的機關(guān)干部,一律下連隊鍛煉,我下連隊當了排長,談了兩年的女朋友離我而去。我痛苦得不知如何是好,由于虛榮心作怪,我不愿意把心中的痛苦向任何人傾訴,而是跑到營房后面的高山上,放聲高歌,長歌當哭,我把我會唱的歌唱了一遍,心中的痛苦隨著我的歌聲在山中回蕩,唱累了,我坐在山上的石頭上歇息。這時候《岳陽樓記》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句子涌上心頭,想起李白、韓愈、蘇東坡這些古代政治家的政治胸懷,比起他們多次被貶的遭遇,我下連隊鍛煉算什么,失戀了又算什么,這點挫折都經(jīng)受不起,以后的路還怎么么走,我想起父母對我的希望,想起兒時的“作家夢”,于是我在心中大吼一聲:大丈夫何患無妻!我如釋重負地走下山去,走進了軍營,精神愉快地投入到軍事訓練中?!对狸枠怯洝穾臀覒?zhàn)勝了第二次挫折。
如今,我已到了古稀之年,樹老焦梢,人老病多。前幾年,失眠癥一直困擾著我。中西藥服了不少,開始有療效,時間一長,療效就消失了。有人建議我,睡不著就背書。于是我背起了《岳陽樓記》。幾十年過去了,有些句子記不清了,我就把它用毛筆抄下來,掛在我的床頭。記不得的時候,打開燈看看,接著背,這樣幾天下來,我就背得滾瓜爛熟。每天睡覺之前,先背上幾遍,這成了我的基本功。實踐證明,這個辦法確實有效。文章中優(yōu)美的詞句,讓我感到愉悅,古代政治家的情懷,讓我丟掉了各種煩惱。讓我想到的盡是高興的事:兒女的孝順,家庭的美滿,老了還能寫寫文章,成為精神寄托……各種幸福感溢滿心頭,于是我酣然入睡。
我從一生采訪的許多先進人物和相處的朋友中發(fā)現(xiàn),他們的一生中并非一帆風順,有的大起大落,有的大喜大悲。但他們順境時并不是得意洋洋,逆境時泰然處之,一個重要原因是博覽群書,他們從古典詩文中吸取力量,與古代政治家相對照,從而看輕了自己的不幸,勇往直前,改變了自己的處境。全國“老有所為先進個人”董彝,今年98歲了,一生歷盡坎坷。退休至今寫了10本書,400多萬字,全部由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出版發(fā)行。他身體健康,無任何老年性疾病,當我向他請教長壽之道時,他說:我一生最愛看書,不僅看國內(nèi)名著,而且看世界名著。書看多了,就把得失看淡了,得之不喜,失之不憂。古人說,腹有詩書氣自華。誠者斯言。
(安徽阜陽市阜陽日報社閆振田)
(通訊地址安徽省阜陽市清河西路西苑夏蓮苑4號樓104室)郵編電話)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efolxx85b.com/subject/392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