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北印象之一——陜北醉秋
陜北于我的印象,就是一望無際的黃土高坡和深溝大壑,荒涼、貧瘠、落后。
但是,這次到陜北,卻出乎我的意料,尤其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陜北那濃濃的秋色。
從西安乘汽車到黃陵,經(jīng)牛武、富川、洛川到宜川的黃河壺口瀑布,現(xiàn)代化的交通使陜北與外界的聯(lián)系變得十分順暢,當(dāng)汽車在高速路上飛馳,車窗外的景色猶如流動的畫廊,讓車內(nèi)的人不時發(fā)出情不自禁的驚嘆,不少人頻頻舉起相機一陣猛拍。
陜北秋天的風(fēng)光,像絢麗的油畫,又像潑墨寫意的國畫。藍天白云之下,黃土高原渾厚樸實,排排窯洞的壁上窗前,掛著層層疊疊的金黃玉米,在秋陽下為陜北農(nóng)家增添了迷人的魅力。房前屋后高大的柿子樹,鐵鑄般的黝黑枝干上是繁星般的紅紅柿子,在高原強烈陽光的照耀下,如節(jié)日盛典上的燈籠,晶瑩透亮。大片大片的蘋果樹碩果累累,陣陣清香隨風(fēng)飄來。山野里,牧人身邊牛群流動,羊群似雪。塬下的溪流映照著陜北婆姨健美的身影,她們爽朗的笑聲和遠處牧羊人那高亢悠長的信天游在秋風(fēng)中久久飛揚。
路旁沖天的大樹,是茅盾先生為之動情,為之謳歌的白楊樹,那樹依然挺拔,雖然綠葉已化作金黃,卻又似身披金色鎧甲,一陣風(fēng)過,葉片紛紛脫落,化著無數(shù)彩蝶翻卷飛舞,向世界展示著生命最后的動人舞姿。綿延不斷的山嶺上,千姿百態(tài)的樹木,五彩繽紛,炫人眼目。有一種樹,枝干上的葉已落凈,唯有樹尖還有一叢黃綠色的葉子傲立于寒風(fēng)之中,仿佛要與即將來臨的嚴(yán)冬抗?fàn)?,展?a target="_blank">自己頑強的生命力;更有那樹樹紅葉,如火似炬,既不隨風(fēng)飄搖,也不掉下葉子,而是讓那裹著火焰般的身軀在肅殺的秋色中挺立,挺立,即使北風(fēng)呼嘯飛雪漫卷,也決不改變自己的形象,要在自己創(chuàng)造的烈火中得到永生。在陜北秋天的廣袤曠野里、深深溝壑中,每一棵樹仿佛就是一個精靈一道風(fēng)景,即使最后一片葉子掉下,她也要讓自己的枝條化著唐詩宋詞中如煙柳絲般柔美的詩情畫意。
過去看一些畫家所畫的陜北風(fēng)光,總覺得那是藝術(shù)家筆下生花,但是到了陜北,我才覺得陜北的秋色其實比畫家所畫的不知要美多少倍,任何畫家的作品都沒法與那真實的景色相比,任何人為的色彩都無法表現(xiàn)出那秋色的絢麗,任何詞句都無法表達出那秋色的迷人。陜北的秋色真正能讓人感受到什么叫做鬼斧神工,什么叫做天工巧成。(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有人喜愛南方的秋天。不錯,南方的秋色確實也有迷人之處,溫柔,細膩、含蓄,但卻不免小氣,總給人一種羞羞答答、遮遮掩掩、欲說還羞的味道,讓人觀之不過癮。過去讀唐詩,常讀一些描寫秋景的詩句,諸如“蒼茫秋山晦,蕭瑟寒松悲”、“清楓落葉正堪悲,黃菊殘花欲待誰”、“重陽不忍上高樓,寒菊年年照暮秋”,更有“秋天無留景,萬物藏光輝。落葉隨風(fēng)起,愁人獨何依”等等 。這些詩句往往讓人生出強烈的悲秋情緒,而當(dāng)我看了陜北的秋色之后,才覺這些詩句實在過于消沉。我一直認為這些詩句也許更多描寫的是南方秋景,而不是北方秋色,更不是陜北的秋色。其實,真正的北方秋色更多的是歡快、是明朗,尤其是陜北的秋色渾厚大氣,它紅就紅得讓人心跳,黃則黃得明亮閃爍,綠就綠得生意盎然,黑則黑得扎實深沉。它不羞澀,不遮掩,瀟灑樸實,讓人強烈地感受到陜北高原大川那粗曠坦蕩的情懷,全無那種悲切傷感的愁緒。其實,我也讀過不少描寫北方秋色的文章,印象最深的是郁達夫的《故都的秋》,過去覺得它不錯,但當(dāng)我親身感受過陜北的秋色之后,再去對比那其中的韻味,才感覺文章似乎缺了一點浩然大氣,少了一點陽剛之美。
我到陜北時,正值紅軍長征勝利七十周年,和全國各地一樣,黃土地上到處都在紀(jì)念這一人類歷史上的壯舉,電視臺也在播放與長征有關(guān)的影片。1934年10月,中國工農(nóng)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被迫北上,進行戰(zhàn)略大轉(zhuǎn)移。在歷經(jīng)無數(shù)的艱難困苦之后,于1936年的秋天進入了陜北。此時的陜北,已看不到紅艷艷的山丹丹了,卻有著絢麗燦爛的繽紛秋色,滿山遍野的紅葉迎接了這支歷經(jīng)磨難而又堅忍不拔的紅色鐵流。我想,當(dāng)那滿山遍野的燦爛紅葉與漫卷于獵獵秋風(fēng)中的三路大軍紅旗交相輝映時,人們的心情該是何等歡暢喜悅,那熱情奔放的陜北秋色一定會深深印在他們記憶里,成為永恒。從那時起,寶塔山下,延水河邊,一個偉大的政黨就在這里走向成熟,一支偉大的軍隊便在這燦爛的秋色中發(fā)展壯大起來,終于在山丹丹的怒放中走向了共和國的誕生,創(chuàng)造出了中國革命史、世界戰(zhàn)爭史上的偉大奇跡。當(dāng)飽經(jīng)苦難的人們在無邊紅旗的海洋里沉浸在勝利的歡樂之中時,站在天安門城樓上的毛澤東是否曾想到遙遠的陜北此時已是萬山紅遍,層林盡染,富于詩人浪漫情懷的他,也許正神思飛越,將眼前開國大典上無邊的旗海,與陜北那艷艷的秋色融和了起來。
看過陜北秋色,一個思緒在我心中久久縈繞:生命的意義并不在于生命之初,而在她的結(jié)束之際。這時的生命為了展示自己的活力,總是以最豐富、最多彩的方式來給自己留下一個絢麗奪目的結(jié)局,同時為下一輪生命的誕生留下不朽的記憶。
陜北老鄉(xiāng)告訴我,近些年陜北實行了退耕還林,禁伐禁牧,千百年來的水土流失現(xiàn)象已逐漸得到改善,山林得到了更好的保護,植被更加茂盛,這為黃土高原生態(tài)的改變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而這種生態(tài)的變化又將使陜北的秋色更加濃烈,更加淳厚。
陜北秋色確實迷人,但我又總覺得這一個“迷”字似乎不能準(zhǔn)確表達出陜北秋色的濃烈醇厚,用什么詞更好呢?哦,應(yīng)該是“醉”!這陜北的秋色就如黃土高原特產(chǎn)的西鳳酒一樣,讓每一個飲過它的人都能感受到一種酣暢淋漓,都能感受到一種大氣磅礴,都能生出一種從未有過的深深眷念。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efolxx85b.com/subject/3920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