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清明時

又是一年清明時
光陰的腳步在不知不覺中又悄然地走過了冬季,初春的清風(fēng)輕輕地吹動著河邊泛綠的垂柳,仿佛在告訴我們春天正慢慢地向我們走來。北方農(nóng)歷三月初的天氣還是有那么些許寒意,天空中飄著蒙蒙細(xì)雨,仿佛在訴說著一種憂傷和牽掛?!扒迕?a target="_blank">時間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每年的這個節(jié)氣里,我們都會在心里默默地吟誦唐代詩人杜牧的這幾句詩詞,來表達(dá)我們對先人的無盡思念。
今年的清明節(jié)與往年并沒有什么不同,依然是三天法定休息日,我們一家人早早就換上了樸素的衣著,帶著紙錢和一些祭品前往鄉(xiāng)下老家祭奠先祖,每個人都在心里默默地想起了遠(yuǎn)在另一個世界的親人,不免給這個假日帶來了一些沉重和傷感。
逝者已逝,給生者留下的只有懷念和記憶的碎片。每當(dāng)我跪在母親墳前焚燒紙錢潑散祭品時,心中的悲傷油然而生,不由得想起她老人家在世時對我們無微不至的關(guān)愛,對家庭全心全意的奉獻(xiàn),與村人們與世無爭的胸襟,對父親一生的寬容,對自己卻是無欲無求的豁達(dá),她老人家那張慈祥的笑臉永遠(yuǎn)定格在我心里,無論何時都不會淡去。每每想起她老人家在世時所受的苦和累,所承受的不幸和委屈,我常常潸然淚下,難以撫平心中無盡的悲傷和遺憾。我時常幻想,要是上天有靈的話,多么希望老天爺能寬懷大度一點,讓母親再多活幾十年,那對我來說該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小時候家里窮,農(nóng)業(yè)社按社員出勞的工分分糧,家家都不夠吃。父母要上山勞動,早出晚歸,幼小的我沒人照看,母親怕我一個人在家挨餓受凍,就帶上“干糧”把我寄放在九奶奶家里。九奶奶有一個小兒子,也是我叔父輩里最小的一個,年長我一歲,我們從小一起玩耍,我的“干糧”也就自然成了“我們倆”的了,猴急的我們早早就吃完了“干糧”,一個下午只能挨餓了。有一回不知是感冒還是餓暈了,昏昏欲睡,母親見我無精打采的,忙背起我急急地往回走,一到家里趕忙用鐵勺子在灶火里炒了一個雞蛋,我餓的饑不擇食,也顧不得燙,抓起就吃。那個香啊,我這輩子也忘不了了!灶火里的“鐵勺炒雞蛋”,那是母親永遠(yuǎn)的味道!
山鄉(xiāng)里出生的我小時候很是頑劣,在那種無拘無束的環(huán)境里自由生長,無所畏懼。有一次我和幼小的弟弟一起去剛結(jié)婚不久的小叔家里看望爺爺。我們有路的地方偏不走,盡撿那危險的羊腸小道行走,走一路玩一路,看見蘋果樹就摘蘋果,看見梨樹就摘梨,吃不了就扔著玩??斓叫∈寮业臅r候,看見伯叔二媽種的葫蘆倒吊在田頭的墻上,我一時興起,拿起自制的“金箍棒”照著葫蘆就開打,把地畔上吊的葫蘆全打碎了,自覺情況不妙,貓著腰順墻根一溜煙跑了。二媽知道后氣炸了,我還沒回家就找上門了,母親一個勁的陪著笑臉解釋說孩子不懂事,等我種的葫蘆熟了賠給你,二媽也就是撒撒氣,怏怏的走了。我從小叔家回來后,母親非常生氣,把我按倒在地上抓住我的手說要剁了,我從沒有見過母親如此生氣,嚇得直嚎叫,母親終究沒有下手,我怯怯地抬起頭看了母親一眼,卻見母親也在流淚……(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記得那還是上初中的時候,我家距離鄉(xiāng)中學(xué)很遠(yuǎn),有二十多里地,從初一開始我就住校了,剛離開父母到學(xué)校不久,一切都是陌生的,也特別地想家。那會,學(xué)校灶上不做菜光有小米飯,我們都是在家里拿些鹽拌韭菜或者腌酸菜就著吃,有些家庭條件好的同學(xué)還拿著豬油,甚至還有個別同學(xué)拿肉的,真叫人羨慕。我回家給母親說了,母親就到大伯母家借了一老碗豬油,然后把韭菜加進(jìn)去用罐頭瓶子裝好給我?guī)?,一周我都吃的津津有味。每個禮拜六中午放學(xué)我都會步行回家,母親想盡辦法為我改善伙食。有一次,我餓的前心貼后背,有氣無力的趕回家里,可母親上山勞動不在家,餓的實在受不了了,就在自留地里拔了幾個蔓菁,在地上來回滾了幾圈,把皮剝了迫不及待地吃了起來。又困又餓的我躺在鹼畔上的樹蔭下不知不覺地睡著了,不知過了多久,母親輕輕地叫醒了我,我看到母親眼里閃著淚光,愧疚的說,孩子,你忘了我給你說的話嗎!這時,我才猛然間想起了我和母親的一個約定,要是回來母親不在家,鑰匙就放在門上面那扇窗戶第三排窗欞倒數(shù)第五個格子里。母親打開門進(jìn)了家,揭開鍋蓋,把一大碗仍然冒著熱氣的羊肉端了上來,母親說怕肉涼了,她走時在灶火里添了一根杏樹柴。我的眼睛開始有些泛潮,心里涌起一股暖流,那是我此生吃的最香的一碗羊肉,至今再也沒有吃過那種味道的羊肉了。
祖父祖母有八個子女,四男四女,奶奶早早就因病去世了,連母親也沒有見過奶奶。母親是爺爺奶奶的二兒媳,按說伺候老人是每個子女們義不容辭的責(zé)任,可各家有各家的難處。爺爺從六十多歲開始就因小叔遷居外地住在我家直到九十一歲去世,母親從沒有怨言,默默無聞的做著該做的一切。她對老人的孝順得到了我叔伯父、姑姑們的極大認(rèn)可,他們都十分敬重我的母親,至今跟我說起往事都會感動的落淚,村人鄰居們也都看在眼里,常常由衷地夸贊母親。
我從沒有想過母親這么快就走了,從查出得病到去世僅僅三個多月的時間,真的是一點思想準(zhǔn)備也沒有。我常想,像母親這么善良又堅強的人,一定能長壽,怎么會這么快就走了?她老人家對我們總是百般依順,可是為什么不多留在世間陪伴我們,甚至“吝嗇”的連我床前盡孝的時間都不舍得多給?哦,那一定是她老人家不愿意連累我們,不愿意看著我們傷心難過!
“樹欲靜而風(fēng)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時光拉長了我的身影,長大的我重新審視了母親的一切。當(dāng)陽光驅(qū)散夜的殘暮時,當(dāng)斜陽被朦朧的地平線吞噬時,母親背著農(nóng)具疾速行走在山間的那條小道上,光明和黑暗都無法阻止她的腳步;當(dāng)星斗滿天,我和小伙伴們在月下追逐嬉戲時,母親正在將她的愛一針一針地縫進(jìn)我的棉衣里;當(dāng)嚴(yán)寒冬日,我穿著暖暖的棉衣圍坐在炕上談笑風(fēng)生時,母親正在用那凍裂的雙手搓洗寒水中的衣服……
是啊,在這個世界上,父母能不顧一切地為自己的子女傾其所有,但是他們需要子女報答的并不是在物質(zhì)上對他們的滿足,而是子女在身邊圍繞著,看到子女平安幸福,這就是他們最滿足也最想要的報答。
父恩比山高,母愛比海深。母親的逝去讓我明白了要及時盡忠行孝,不要等到他們老了再盡孝道。父母健在時要常常陪伴;病老時要及時醫(yī)療;煩悶是要經(jīng)常交流;更要?;丶铱纯?,絕不能因為現(xiàn)在時代好了,通信發(fā)達(dá)了,不愁吃不缺穿了而遺忘老人,他們年老了更需要精神上的撫慰。當(dāng)盡孝時即盡孝,莫等來時空怨悔。
歲歲清明,今又清明。小雨往往是這個節(jié)氣里被演繹得最為淋漓盡致的精靈,讓人思念,催人歸去。野外“如期而至”地飄起了蒙蒙細(xì)雨,和著清風(fēng)悠悠吹來,輕輕地灑在我的身上,柔柔的,綿綿的,沒有了涼意。我和兄弟姐妹跪在母親的墳前,一起祝福我的母親在天堂里不再有煩惱和憂傷,不再有那些操不完心的事,愿她的靈魂永遠(yuǎn)安息,更在心底祝福我的家人和朋友們要好好珍惜自己的每一天,愿你愛的人和愛你的人都幸福快樂!
趙萬斌寫于丁酉年清明節(jié)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efolxx85b.com/subject/3912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