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開會流走于形式
我們經常會組織或參加會議,有的同事每天要參加好幾個會議,甚至同一時間因會議安排沖突而不得不“忍痛”放棄某些相對次要的會議。開會頻率高、會議時間長、會議內容冗長而繁雜,會議整體已然是一種泛濫的程度。會議的泛濫,使基層員工不能全力投入實際工作和生產。泛濫的會議,經常擠占人員業(yè)余休息時間。這樣,人員時間和精力被平白消耗,極易觸發(fā)人員抱怨情緒。
以某生產單位為例,每日早會、每天碰頭會、每周例會、每月管理會;計劃會、工前會、風險分析會……會議滿天飛,同一個單位同一時間都在召開很多場會議,而這些會議真正能解決多少實際問題,我們不得而知。依筆者之見:無論是搞技術還是搞管理,不是坐在會議室拍拍桌子,坐在辦公室動動鼠標就可以。任何坐在會議室診斷現(xiàn)場技術問題的情形都無異于紙上談兵,不去現(xiàn)場實地觀察,不清楚現(xiàn)場實際情況,如何能解決現(xiàn)場實時問題。
黨中央提出的反 “四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第一條就是反對形式主義。而事實上,各種各樣的“會”,往往難以避免形式主義的詬病。我們開會的形式形形色色:如,圓桌會、茶話會、團拜會、閉門會、電視電話會等等。開會的名義也是多種多樣:如,迎賓會、見面會、洽談會、動員會、推進會、表彰會、總結會、發(fā)布會等等;日常工作期間,有的領導干部的主要工作時間在開會,主要工作內容也是開會??偠灾鸵痪湓挘侯I導干部不是在開會就是在開會的路上。
與此同時,我們不置可否的是,這些會議都存在一些根本的共性問題:譬如,會議時間長,會議效率低,流于形式,浪費時間。動輒開會,會則必長,打官腔、喊空話、講套話、說廢話。這些表象反饋出的根本的問題是務虛不務實、不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我們是否思考過——這些會議有沒有必要開,能不能壓縮會議時間,能不能精簡會議議題,能不能少開會、開短會,能不能不開會。
人代會每年開一次,黨代會每五年才開一次。而我們真的有必要如此頻繁的開會嗎?開會,儼然成為一項工作,一種形式,甚至是一類負擔。如此,真是莫大的悲哀!
頻繁的開會,擠占了領導干部和普通員工的工作時間,也浪費公共資源,消磨人員意志。頻繁的開會,致使人們無法靜心思考,無力深入生產一線實地調查研究,實際工作效率打了折扣。頻繁的開會,既導致公共空間的擴張,又造成對個人空間的壓迫。頻繁的開會,還跟行政領導的人浮于事形成惡性循環(huán)。(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更為糟糕的是,領導干部不光自己開會,他們開完會后又要求基層及下屬再組織召開一系列的“會”,傳達和吸收關于各種各樣的“會議精神”。下層一級傳一級再用“開會”的形式布置上層的要求,通過“開會”的形式來學習、領會和落實上層某次會議的精神。寶貴的工作時間,寶貴的人生年華,被無窮無盡的會議消磨耗蝕。
鄧小平南巡期間曾就指出:“現(xiàn)在有一個問題,就是形式主義多。電視一打開,盡是會議。會議太多,文章太長,講話也太長,而且內容重復,新的語言并不多。既是形式主義也是官僚主義”。事實上,以“開會”為形式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長期以來并沒有得到有效的清理。詩人馬雅可夫斯基的作品《開會迷》也尖銳諷刺了那些以“開會”為專業(yè)的官員,得到了列寧的贊賞。列寧說,我們確實處于永無止境的老是開會的狀態(tài)中,應當指出這是很糟的狀態(tài)。
我們真的需要認真反思,開會的實際意義和價值在哪里,是否真的有必要如此頻繁的開會。我想一個真正有意義的會議應當是形式比較普通,內容比較緊湊,時間比較合理,功效比較突出,從而對生產生活、工作乃至社會發(fā)展真正有促進作用的活動形式。
會議幾時休?莫讓開會流走于形式!
【后記】
生活中,做人做事務實一點,不搞形式主義。工作中,我們也應該到現(xiàn)場去解決問題,而不是坐在會議室吹著冷風,喝著熱茶,徒開“閉門會議”。
令人慶幸的是,筆者所屬單位已經注意到了這一問題,并采取措施,逐步尋求改進。比如,現(xiàn)已開始試行“無會日”制度?!盁o會日”當天,各級管理人員要深入一線,開展管理巡視,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加強與員工溝通,聽取員工意見,幫助解決實際困難;關注管理改進,梳理分析當前的管理薄弱環(huán)節(jié),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同時提倡少開會,開短會。日常工作中精簡、優(yōu)化會議流程,要求會議組織部門認真做好會前準備,議題涉及部門做好前置溝通,切實提高會議效率。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efolxx85b.com/subject/3901176/
莫讓開會流走于形式的評論 (共 11 條)
- 草木白雪(李淑芳) 推薦閱讀并說 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