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勝利和文化的慘敗
文化的勝利和文化的慘敗
文/九井
美國時代周刊“電影史上最偉大的一百部電影”中,中國電影有《醉拳2》、《臥虎藏龍》、《重慶森林》、《霸王別姬》、《俠女》。
《醉拳2》、《臥虎藏龍》和《俠女》都是從中國特有的武俠文化產生的電影,而《重慶森林》的導演是編劇出身的王家衛(wèi),他在1997年以電影《春光乍泄》一片成為首位獲得法國康城電影節(jié)最佳導演獎項的華人導演,被英國權威電影雜志《視與聲》稱為“當代詩人”。
《霸王別姬》呢?霸王別姬是來自《史記》的故事。
電影《霸王別姬》則講的是京劇《霸王別姬》的演員的故事,故事的高潮、結局發(fā)生在那個文化非常時期。( 文章閱讀網:www.sanwen.net )
原著和編劇之一是香港女作家李碧華。
導演陳凱歌,其父陳懷皚。
陳懷皚是新中國電影的中堅力量之一,“十七年”紅色電影的藝術,至今無法超越——我這一觀點,得到前中國電影對外推廣總公司老總周鐵東先生贊同,他并進一步認為,現在有些電影的藝術性,甚至連那個文化非常時期的電影都趕不上。
往前推,陳懷皚乃是香港電影導演。
再往前推,1941,他是四川江安國立戲劇專科學校的高材生,后來留校任教。
“江安國立劇?!?,當時中國戲劇藝術界最高學府,在戲劇藝術界的地位,應似教育界西南聯大。
西南聯大教師是葉企孫、陳寅恪、趙元任、梁思成、朱自清、沈從文、聞一多、錢鐘書、華羅庚、林徽因、吳宓、吳晗…..這樣一批人,學生里出了中國工程院院士12人,出了得諾獎的楊振寧、李政道,出了“兩彈一星”元勛鄧稼先。而“江安國立藝專”教師,是曹禺、應云衛(wèi)、洪深、焦菊隱、梁實秋、徐悲鴻、田漢、梅蘭芳、吳祖光、梁實秋、黃佐臨、趙元任……這樣一批人,有名學生則有謝晉、凌子風、陳懷皚、李國文、張一弓、林蔭梧、項堃、張瑞芳、張雁、溫錫瑩、位北原……
西南聯大和江安劇專的時代是一個可歌可泣的時代!戰(zhàn)火紛飛,電影照拍,大學照辦,故宮文物千里轉移毫發(fā)無傷,甚至連“還珠樓主”的武俠小說也照樣連載,而這一切全賴前線無數青春的生命用血肉筑起新的長城!
此后又是三年戰(zhàn)爭,再后是“十七年”,再后是十年文化非常時期。
文化非常時期以后,舊中國來的電影藝術家如石揮、蔡楚生、鄭君里、田漢、崔嵬、徐韜、魏鶴齡、應云衛(wèi)、呂班、顧而已、上官云珠、趙慧深們已不在人間,那一批電影柱石所剩無幾,幸存者中就有陳懷皚。1949——1966“十七年”的電影經典,他曾經參與其中,甚至在那十年非常時期,他也僥幸能夠拍片。對于舊中國和新中國,他應該有深刻的體認。
所以有人詆毀陳凱歌,說《霸王別姬》其實是他父親的作品,此事雖然已經平息,但我以為可以這樣說,“《霸王別姬》是陳懷皚學生的作品”,我相信一定有言傳身教,至少耳濡目染,何況陳懷皚確實是《霸王別姬》字幕里公布的藝術指導。
《霸王別姬》的演員張國榮,是周星馳電影所謂“其實我是一個演員”那種純粹的演員,出演《霸王別姬》之前,他已經留下很多經典。張國榮演技好到什么程度?一個香港影星,居然在《紅色戀人》里演活共產黨員!
所有這一切編導演加起來,就是時代周刊電影百強之一的《霸王別姬》。
文化有莫衷一是的定義,但我堅信它的要素之一是積累,或說積淀,淺薄是不能成為文化的。
比淺薄更加等而下之的,是胡鬧。
請原諒我提到這么多的名字,我是想說,由于非常時期的毀滅性破壞,現在我們已沒有那么多名字可以提出。
現在有的電影,愚以為文化稀薄,乃至無文化。
即如刷新和創(chuàng)造200余項票房新紀錄的《捉妖記》,據說創(chuàng)意受到《聊齋志異》的啟迪,宣揚人、妖和平共處,宣揚父愛,我想,這和蒲松齡先生超越人、獸、妖的大愛主題是一致的。但是,但是——由于編劇危險的想象力,居然出現許多讓人不寒而栗的恐怖的鏡頭:廚房里許多鐵籠,關著許多男女小孩,這些小孩會被蒸、被煮、被炸。臨被做成食物之前,小孩們唯一的遺言,是拜托廚師,把他們“煮熟一點”。甚至有一款大菜,是將小孩固定于餐桌,敲開他的腦袋,趁他還活著的時候,舀食他的腦髓!
所有的愛的主題,被這也許無意宣揚的殘忍抵消,文化人的心,應該是柔軟的吧?一些事情是中西方核心文化都禁忌的,想都不應該去想。
也難怪,就連智慧如陸川,這拍出過注定要載入電影史的作品的導演,也在他的《九層妖塔》里居然用了至少30分鐘,大場面展示丑陋笨拙的吃人動物對人的追咬與人對動物的仇視與槍殺甚至炮擊。
從來是人類侵犯動物的生存好不好?
生命平等、珍愛動物的文化在我們這里尚未建立甚至被嘲笑,動物失去家園和物種的加速減少還不在我們擔心的范圍。
也許烹飪小孩與人獸大戰(zhàn)是因為只有那樣拍觀眾才要看而不是編導的失誤,但那就更加可怕!
百度上很多“《霸王別姬》怎么看不懂?”,“《霸王別姬》究竟好在哪里?”之類的帖子,而《霸王別姬》相對于中國電影史上那些經典如《小城之春》還是比較好懂的。《小城之春》幾乎沒有故事,更沒有明顯的矛盾沖突和立場是非,但它至今無法超越。
電影,正在走向低幼化嗎,迎合觀眾是唯一出路嗎?
《捉妖記》里有個胡巴,《九層妖塔》里有個胡八一;《捉妖記》里有個胖熒,《九層妖塔》里也有個王胖子,《盜墓筆記》里還有個王胖子。
這是有趣的巧合,也是一種提醒。
文化的勝利和文化的慘敗的評論 (共 19 條)
九井:回復@崔勇(筆名:清心):謝謝崔勇!祝萬事如意!
九井:回復@崔勇(筆名:清心):謝謝崔勇!新年快樂,萬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