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失村落之土屋
二、土屋
村莊總有說不出的親切,現(xiàn)在回去,也會想起以前,我奶的莊子大體還未變,這也是農(nóng)風保持相對好的原因,一直以來,我感覺這個莊子的人都很好,淳樸,和氣,少有爭吵。
外號,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我就有好幾個外號,在村里有一個,是我相對樂意接受的,外號,有時候表示的是一種接受、融洽或友情,我在村里的外號具說一歲的時候就有了,叫鐵頭,還是有故事的,由來是小時候摔在地上沒有哭,大人們就笑著說我頭硬,給我取個“鐵頭”外號,后來叫著叫著伙伴們又叫我“生鐵”、“鐵臉”,鐵頭漸漸沒人喊了,大家一起玩的時候,都以外號稱之,顯得親切,我的外號還好,雖不雅但不至于太俗,有的人外號被起的就不好了,有的叫“賤貨”、“二丫”。。。后來大了大了,也就沒人叫了。
土屋,顧名思義,土做的屋子,很懷念那時的土屋,我奶奶家土屋是相對最晚推倒的,印象里是2000年左右,我在土屋里住了好多年,對土屋有莫名的親切感,那時候的主房,偏房還有院子都是泥土搭的,主屋兩個臥室一個正廳,正門進去,就是正廳,正面墻上一般都會掛著一幅大的字畫,像南極仙翁,兩邊對聯(lián)相襯,分別寫著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也有人家會掛毛主席畫像,還有福祿壽三星畫等等,代表著一家人的吉祥安康等美好的祝愿。掛相下面會放一張書桌,有人家會在書桌上放著香爐,正廳兩邊墻上會貼一些報紙,明星畫,80、90年代農(nóng)村的年輕人也是追星的,他們追星的方式相對單一,買一些喜歡的明顯畫,磁帶,看著畫,聽著磁帶,帶著自己的青春飛揚,那時候的明星看起來感覺清秀俊美,現(xiàn)在很多人都喜歡朝鮮美女,以清純質(zhì)樸贊之,我覺得我還是挺喜歡那時候明星畫里的明星,隊他們的形象印象很深,但叫不出名字,只記得費翔。。。
左右兩邊墻各有一扇門,通著東西屋,房間也不大,一張床已經(jīng)占據(jù)了一半的面積,正門方面的墻會掏出個窗戶來,土墻很厚,掏出來是個正方體這樣的結構,安上窗戶,后來還有很大的空間,像個臺子,可以放一些生活用品,靠近窗戶那邊一般也會放一張書桌,有的人家打不起書桌,或許也就什么也不放了,我剛出生到四五歲的時候,我小姑還沒有出嫁,占據(jù)著東邊房間,我爸爸媽媽在西邊,我不知道住哪兒,小時候的事情記得事情并不多,我后來記得事情的時候是我爹住在西屋,我奶住在東屋,我在我奶家也住在東屋,我爹和我奶一直是分開住的,直到各自離去。爺爺房間也有特點,除了床以外,就是一大折糧食了,似乎是在守著糧食,農(nóng)民守著糧不慌,我想我爹是不會慌的,可他以前竟把錢收在糧食里,而后糧食被拉去賣了,我們都不知道這回事,然后他去面粉廠找,人家說沒看見,他慌了,老人家總會亂放東西,我奶奶那莊子相對偏,通電相對遲,家家都燒煤油燈,上面放著燈罩,一屋子被照的也很亮。
屋頂是搭草,用草來搭屋頂,整個呈倒V字形,所謂的草是麥秸稈,和泥土混搭,刮風下雨也不會被掀掉或漏雨,土屋時間長了也會變形,墻面會傾斜,也會看見有的人家會用圓木頂著墻防止倒塌,在土屋里住,冬暖夏涼,先人還是很有智慧的,偏房,設在東面,比主房相對矮一點,一般是兩間組成,一間是廚房,另一間可能是老人們的臥室了,農(nóng)村每家每戶人比較多,又相對窮,起一個房子是比較困難的,下一代成人結婚,老人就退到偏房去了,這也符合農(nóng)村的實際,年輕人開始扛起一家的責任了,我爹和奶在偏房住過幾年,直到我姑姑出嫁,我爸媽搬出去。(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efolxx85b.com/subject/3863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