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xiāng)的雜貨鋪
當我有意識地開始認知這個世界時,我看到的是高大蔥蘢的柏樹,婀娜多姿的柳樹和深邃的藍天,耳邊是清脆的鳥鳴和聒噪的蟬聲,伴隨著野花的芬芳和泥土的清香。年幼的我知道,這就是我的家鄉(xiāng)。
奶奶家在靖遠農村,那里叫做劉家莊。莊子里有一個雜貨鋪,從我有印象起它就一直在了,算起來年紀比我還大呢。小時候喜歡幫奶奶跑腿,揣著錢就在坑坑洼洼的土路上跑去雜貨鋪,脆生生的喊一句:“老姨,拿袋鹽!”雖說是雜貨鋪其實只賣些生活必需品,醋、醬、鹽、冰糖都從那里買。它連個像樣的門都沒有,只是從那戶人家屋子的側面開了扇窗戶罷了。我總是要踮著腳蹦跶著去夠窗戶,老姨就會探出頭來笑著問我要啥。每次買完東西剩下的零碎就能換來水果糖和冰棍,那時的幾角錢還很值錢。
有次過年回家,我發(fā)現它終于可以稱得上是一個“鋪子”了,因為它有了扇雙開的木門。喜慶的大紅燈籠掛在門前,老遠就望得到,比一般人家門前掛的都要大。門上掛著厚厚的軍綠色門簾,上面刷著紅漆寫的“商店”兩個字。以往都是趴在窗戶上買東西,從未見過它的真容,那時的雜貨鋪一直是猶抱琵琶半遮面,如今終于有幸可以一睹它的廬山真面目。走進去看到的是高高的一排貨架緊貼著墻,上面擺滿了雜七雜八的商品,老姨隔著長長的玻璃柜站在里面招呼我“回家過年?。 ?,臉上仍帶著不變的笑容。地上堆著成箱的牛奶和啤酒,還有像小瓶金龍魚油似的果蔬飲料。第一次嘗過胡蘿卜味的飲料后,那味道令我至今難忘,我寧愿像兔子一樣直接去啃新鮮的胡蘿卜。當時那種果蔬飲料還很暢銷,去別人家拜年幾乎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可能因為它個頭大,便宜又實惠吧,但味道真是不敢恭維。
長大后回家的次數越來越少,爺爺奶奶牽腸掛肚,盼著孩孫們回去嘗嘗熟透了的葡萄和蘋果。老姨的店又擴張了,長長的玻璃柜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整齊劃一的貨架。和小時候比起來現在的它更像一個“雜貨鋪”了,琳瑯滿目,一應俱全,更難得的是它終于有了塊招牌,即使在夜里也會亮起霓虹燈。門前的土路早已鋪成了寬闊平坦的柏油馬路,下雨天再也不怕被濺一身泥水了。我牽著弟弟去買東西,弟弟掙脫開我的手跑向前去,恍惚間,我看見一個紅撲撲臉蛋的小孩子跑向前去,脆生生地喊了聲:“老姨,拿袋鹽!”
時光荏苒,歲月無情。它讓奶奶的白發(fā)日漸增多,爺爺的皺紋布滿眼角,但卻讓家鄉(xiāng)在蹣跚學步中成長起來,生得亭亭玉立,越發(fā)楚楚動人。
家鄉(xiāng)的雜貨鋪的評論 (共 5 條)
- 沐子 推薦閱讀并說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