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游耳口鄉(xiāng)
耳口,因徽派明清建筑與天門山而聞名,為江西省貴溪市所轄,位于貴南山區(qū)云臺山下、瀘溪河畔的小鎮(zhèn)。
出鷹潭,往上清古鎮(zhèn)東南,逆蘆溪河而上。車窗外,嘩嘩的流水聲不絕于耳,初冬的河水,舒緩了許多,它迷迷茫茫,水天一色。一路的叢山峻嶺,披上濃密的竹林和灌木,黛青的山色契合著山谷間的云生霧繞,令人賞心悅目。都說山路十八彎,這去耳口的山間公路是八十八道坡,九十九道彎。欣慰的是這一路上,雖然處處是險峻,卻無處有險像!
一
書聲朗朗,富庶清明。
經(jīng)政府大樓左側(cè),前行幾百米,眼前的建筑青磚灰瓦,飛檐探月。再向左,步過一孔由青石板構(gòu)筑的小橋,左邊拾級而上的是經(jīng)學(xué)書院。書院的墻體由青磚筑就,只剩下很短的一截,細密的灰縫彰顯了匠人的技藝;三塊即長又厚的土紅色青石構(gòu)建的門廳,雖然陳舊,卻細潤溫滑,上面的浮雕工藝考究。即使一孔門廳也如此精細,好一處讀書講學(xué)之所。遺憾的是,門梁上垂下的幾縷枯草與臺階上的荒草相連,讓人凄楚,令人惋惜!
對面鵝卵石磊就的水渠與院后山泉相連。水渠與橋下的小溪貫通。雖然已是冬季,依然小橋流水人家的光景。右邊三塊青石鋪設(shè)的石板橋凌駕于水渠之上,再行兩步跨入門廳,便赫然開朗,里面是一處清幽寬闊的院落。院落的墻根下東西兩頭,各擺放一條用大青石作的長凳。我站在青石凳上,依墻遠眺,那一泓河水在陽光下波光粼粼,熠熠閃光。蘆溪河在這里便應(yīng)該是它的上游了。院內(nèi)的屋宇,雕梁鏤窗,屋面拱板上的彩繪栩栩如生,龍飛鳳舞,可謂精雕細琢。住宅三進規(guī)制,由前庭、天井、后庭組成,共八房兩廳,典型的大家住宅。(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穿過屋宇的后堂,是一襲竹籬笆。由于依山而下的地勢,還有細密的籬笆所擋,雖然看不到里面的光景,想必是后花園與荷塘了。左側(cè)籬笆的下面,一條長長的,由碎石精心構(gòu)筑的水溝,這條水溝迎候著從籬笆里面流出的涓涓細流,其聲悠揚!由水溝和籬笆的長度估算,當(dāng)年這后花園不下千畝,好一處桃林與荷塘。右側(cè)還是長長的竹籬笆,籬笆下面是一條幽曲的小徑,籬笆與幽徑一起伸向的盡頭。小徑的右下側(cè)是屋檐的滴水溝,我好奇這滴水溝,即使晴空萬里,還汩汩地流淌著一股清澈的細流。原來,那嘩嘩的流水聲是一股四季如春的山泉,一泓流入荷塘,一泓引入天井。這汩汩流淌的細流,就是由天井流出的生活用水,這娟娟的流正向我描繪著當(dāng)年主人是如何享受這世外桃源般優(yōu)雅而恬靜的生活。
小徑右邊十幾米處,是青石結(jié)構(gòu)的殘垣斷壁。幾根高大依然佇立的石柱、石門,還有門樓下那四塊依次迭起的六邊形的巨型大理石旗座,以及旗座中間尺許直徑的旗桿插孔,無不表現(xiàn)出曾氏公祠曾經(jīng)可圈可點的風(fēng)貌。
雖然歷經(jīng)風(fēng)侵雨蝕后的殘垣斷壁,依然徽派明清建筑的風(fēng)韻,在這依山伴水,泉水叮咚,僻靜通幽之中的書院,花園,廂房,客廳,祠堂,無不展現(xiàn)出主人的禮儀,和讀書人家的風(fēng)范;桃園,荷塘,泉水叮咚,何嘗不是花前月下,悠然南山的入世人生。
看到這年久失修,獨具特色的徽派明清建筑群,不免心生遺憾。眼前的敗落,不無惋惜!我的耳傍似乎聽到朗朗的讀書聲:
朗朗書聲鳥飛停
高山流水有知音
日出銀河翻白浪
月下荷塘?xí)淝?/p>
二
覆土拾味,山水盜香。
看完明清建筑,已經(jīng)中午十二點,我們被安排在一處窗明幾凈的餐廳。
餐桌上已經(jīng)上了好幾道菜,其中一道格外打眼。盤內(nèi)的菜品一塊一塊的方塊型,白里透紅,玲瓏剔透,香味誘人。有人說是紅燒冬瓜,有人說是悶燒蘿卜,我說是紅燒肉,唯有我最顯孤獨與無助。爭論中,有人已經(jīng)夾起一塊品評。只見她稍作矜持,肉塊已入口中,一聲清脆的“哇”,便夾起了第二塊。此時,木筷的碰擊聲響起,于是盤中所剩無幾。只見主人再次端菜進來,我等略顯尷尬,她卻顯得很欣慰!她告訴我們這道菜叫:“霉豆腐肉”。一道道菜品魚貫而上,大家一一入座。于是我也夾起一塊“霉豆腐肉”,細細端詳。肉塊的表面一層椒鹽,微紅色,里外通透;鼻息間一縷糅合著霉豆腐清香的肉香沁入心脾,口生甘津;我輕咬細嚼,脆爽可口,微辣而鮮嫩。肥肉,則肥而不膩,不滲油漬,香滑脆甜;瘦肉則細嫩多汁,滿口生香;無愧于一道佳肴。我們一邊傾聽主人對每一道菜品熱情細致的解說,一邊品評。
另一道菜肴是“火肉燉泥鰍” ,這道菜雖然平常,做出來的品位卻是上上之品。聞其香,濃濃的肉味蘊含點點的腥香,恰到好處;觀其色,每條泥鰍兩寸上下,身輕鮮活,既不糜爛也不僵硬;嘗其汁,湯色白如乳,稠如蜜,口感十分香鮮;品其肉,肉質(zhì)鮮嫩,原汁原味,入口即化。
嘗過佳肴品佳釀。陸女士不斷地為大家斟酒,酒的名字叫“冬酒”,據(jù)介紹是由當(dāng)?shù)氐恼憬u湖移民傳授的自釀糯米酒。用糖色染成淡黃色,酒香濃郁,酒色純凈,當(dāng)是美酒。我不勝酒力,即使佳釀也無此口福,只見朋友們臉幻暈色,興高彩烈!
這一桌的菜肴,均來自于土地里,山水中。其色、香、味、型、性皆在妙處。唯“霉豆腐肉”,“火肉燉泥鰍”,獨占鰲頭,意味悠長。
三
山高遲暮,枝頭春早。
午后,接待我們的主人陸女士邀請我們登上一輛中巴,向云臺山進發(fā)。大家或因酒力微酣,或因午后假寐,在輕搖細晃的夢中來到了云臺山山腰。
據(jù)介紹,太陽初升,嵐光煥彩,皓魄當(dāng)空,金光萬丈,身臨其境,仿佛在云山霧海中,有凌虛御風(fēng)之感,故名“云臺山”。云臺山主峰海拔858.5米,一峰聳立,萬山匍伏。群山環(huán)繞,西山、藐菇山、應(yīng)天山、五臺山、天華山,團團簇擁,把云臺山繞在中間,猶如攀天柱。
曾聽友人提起,云臺山因山高霧濃,曲徑通幽,奇花異草長于其間。山中不乏“蘭花”,“紫薇”,“七葉一枝花”等名貴花草,只是我等淺薄,又不是時節(jié),或者不識廬山真面目。
一眼望去,不見奇峰險崖,而是漫山翠竹 ,鱗次櫛比。水泥澆注的臺階在竹林中蜿蜒伸展,我們在談笑中拾級而上。朋友們不時地高歌輕吟,歌聲在山谷中回蕩,笑聲在竹林里環(huán)繞。古人比喻美妙的歌聲是“靡靡之音,繞梁三日”,不知耳邊這悠揚的歌聲,可否“繞竹”三天?
臺階的兩邊,不時地有倒伏的敗竹。有的斑斑點點,有的黑沽溜秋,但它們即使腐敗,也不曾斷裂。那彎曲的肌體依然強勁,即使這樣,還是極力地堅持,這種精神令人感動!這云臺山的竹子不若天門山的粗大,卻更為修長,更有韌性。如果把天門山的竹子比喻成少婦,那么這云臺山的竹子便是修長而恬靜的少女。只要有敗竹的地方,便會有一顆或幾顆新生的翠竹,我感慨大自然的吐故納新,推陳出新的博大。
由于對花草的偏愛,我不斷地在尋覓。遍地敗落的竹葉和枯草,給我蕭瑟與凄楚的感覺。
霍然聽到在喊,“看啊,那山峰像牛頭”,于是其他人的腳步聲顯得輕松快捷一些,我也不由自主地加快了步伐。這時,又一聲“像‘鳥’” ,便聽到哈哈的哄笑聲。我很快趕到了 ,抬頭望去,像鳥,像遠翔歸來歇息在枯樹上的蒼鷹。
鳥瞰山下,萬道金絲穿過層層薄云,流光溢彩,飄渺如畫。再看山底,那蔥蘢的竹林中,一片梯田,猶如少女那層層拿捏的長裙在微風(fēng)中輕舞的靚影,飄逸而靈動。幾幢白墻黑瓦的房子點綴其中,恍如世外,心想這哪是農(nóng)家,可是仙家?不知哪位畫家的神工之筆,勾勒出如此俊美,如夢如幻,神怡心曠的景色。讓我也有了行云之上,瑤池之中的感覺。
正在我抬眼提腳之間,左邊的山崖旁,看似枯萎的藤蔓上,牽掛著一串串,一粒粒紅馬瑪瑙般的山果,果色鮮嫩欲滴,猶如仙界異果。盈盈的紅色通透果體,在陽光的照射下煜煜瑩瑩,美不勝收,口生甘津。想那發(fā)明“望梅止渴”的古人,可如我此時,這般的感受?于是我頭也清新,腳也輕松,心中溢滿了愉悅之情。
前面見異果,這邊賞奇花。幾根不知名兒的細綠的枝條,由山巖的石縫里悄悄探出,枝頭上,既有含苞待放的花蕾,還有剛吐櫻桃紅的花朵。它們不妖艷,卻很鮮麗。難怪天師曾在云臺山修煉,因為這云臺山雖不是洞天,卻似世外!
穩(wěn)步再上,不時地渺視著左側(cè)的山崖,意欲再發(fā)現(xiàn)什么奇花異草。就在我如是思想的時候,眼前的巖石上一抹似雪非雪白色。近期鷹潭地區(qū)并無下雪,難怪說云臺山,山上山下兩重天。臨近了細看,果然是雪,還有冰凌,這晶瑩無暇或如甘蔗大小,或如手指粗細的冰凌,一起三根,并排掛在巖石上,晶瑩剔透,流光溢彩。
眼前云臺山廟廊,腳下緩緩而上的小徑。小徑的右側(cè)巍峨綿延的山脈,云纏霧繞,俊秀蜿蜒的蘆溪河與這叢山峻嶺,勾畫出一幅江山如此多嬌的畫面。當(dāng)年乾隆爺下江南,駕臨云臺山,并欣然提筆敕封“云臺山”,留下贊:“三百里鄱湖盡收眼底”恢宏詩句。無論多優(yōu)美的詩句,何如我這般地心無旁騖,身臨其境??!
云臺山廟廊,經(jīng)年失修,前低后高。由兩間廟宇相連而成,前廟禮佛,后廟修道。無論拜佛,還是求仙的香客,先由后廟拜祭各路仙客,而后一路敬奉列位佛爺!廟里沒有專司的和尚與道士,幾位禮佛的居士老哥,端茶迎客,也算熱情。我是個無信仰的人,所以始終上不了弘一大師的第三層樓,靈魂的境界。但我向來崇尚道法乾坤,佛法無邊!幾十年來無論道觀與寺廟,如若有機會也都拜竭,以敬天憫人之心行以大禮,。
雖然萬人百簽,一人百簽??墒翘?、地、神、靈 、我,豈能異地,異時,同心,同簽?zāi)??所以人之百態(tài),簽之百態(tài)。我也求簽,無非求一份心境,求一個理性明凈的心態(tài);求得家人平安,求得朋友安泰,求得社會清平!
四
高山仰止,望景卻步。
我們走下云臺山,已經(jīng)下午四點多光景,主人為我們介紹“漕源瀑布”,恢宏俊美的“漕源瀑布”在這冬季的枯水期,只是泉水水叮咚,于是作罷。據(jù)介紹,漕源瀑布群分為三層,飛流跌蕩,神奇美妙,其中第二層氣勢磅礴,蔚為壯觀,如此美景未得覲見,不免心生遺憾。人生但不得完美,不若讓這遺憾成為來年的春天,攜親伴游的契機!
回程的車子穿梭在幽靜的竹林里,眼前的蘆溪河像披在身上搖曳的哈達?!皣W嘩”的流水聲,漸行漸遠。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efolxx85b.com/subject/3734508/
冬游耳口鄉(xiāng)的評論 (共 7 條)
- 草木白雪(李淑芳) 推薦閱讀并說 推薦!祝元宵節(jié)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