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戲曲

從小,就對戲曲有著不解之緣,這份情結要緣于我的父母。
那時候父母都是教師,我們還住在老家的鄉(xiāng)村里。那時候的鄉(xiāng)村沒有什么文化生活,就是快到年底的前一階段,大的村子自己排演我們那里的地方戲-茂腔,然后在正月里到臨近的村子演出。而父親就會在里面做伴奏,拉二胡,母親就教演員唱腔,演出的時候給演員化妝。耳渲目染,我也喜歡上了戲曲,所以父母親隨劇團去哪,我也跟到哪。當時對戲曲的喜歡,是喜歡他們的裝扮,一個個畫的美艷絕的臉和那漂亮的水袖。然后慢慢的喜歡茂腔的唱腔。那時候的自己也幻想著有一天也扮成他們的樣子,在舞臺上演出。還記得又一次在后臺時,有一個人夸我說,這孩子唱戲一定不錯,另一個說,鐵梅一般,聽到他們的贊賞。心里那個美 啊。
對于老家的茂腔,作家莫言的推薦,在中央臺戲曲頻道演出過,記得莫言還唱了幾句原汁原味的唱段。人啊,不管怎么變,不變的是對家的回味和思念。
后來又通過電影了解了全國各地的劇種,呂劇《李二嫂改嫁》黃梅戲《天仙配》《牛郎織女》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紅樓夢》豫劇《花木蘭》京劇《白蛇傳》等,慢慢的,從老家的茂腔,又喜歡上了這些劇種,學唱這些劇種的經典唱段,還記得《梁山伯與祝英臺》里面的全部精彩唱段,都能背下來。以至于在以后上學期間的每次演出,演出戲曲的成功,都緣于以前的積累沉淀。
記得小時候做的一件很幼稚的事,現(xiàn)在想想很可笑,那時候因為太癡迷戲曲了,上初一的時候,試著給當?shù)貏F的團長寫了一封信,說要去他們那唱戲,想不到劇團團長真回信了說,謝謝你對戲曲的喜愛,可現(xiàn)在你還是個孩子,要以學業(yè)為重,等你畢業(yè)了再來吧。
直到現(xiàn)在,戲曲頻道還是我最愛看的節(jié)目之一,只要有我愛看的,家里人只有靠邊站了,甭想跟我搶臺。天津臺的《國色天香》是我很鐘愛的一個欄目,各路明星演繹的戲歌讓我佩服的五體投地。傳統(tǒng)的,才是長久的,民族的,才是久恒的。(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戲曲不僅豐富了我的業(yè)余文化生活,還增長了我的歷史知識和人文景觀。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每一段歷史,每一個傳奇人物,都能在戲曲的舞臺上找到它們的身影,優(yōu)秀的戲曲演員們在那七尺的舞臺上,塑造出了那么多栩栩如生的人物,他們把人間的喜怒哀樂,愛恨情仇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梁祝的愛戀,七仙女的真情,包公的剛正,梁山好漢的義薄云天。
戲曲,我就跟你這樣的一路走來,從童年走到暮年,然后 到人生的終點,不離不棄。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efolxx85b.com/subject/3731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