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系列之:送火神
我們那一帶的農(nóng)村,每年到了正月初七日傍晚時分,總要舉行蔚為壯觀的送火神“游行”。
我查閱過一些資料,這正月初七本不屬火神的,應該屬于人類自己才對。傳說當年女媧造萬物生靈,到第七天時才造出了人,所以,正月初七日被稱作“人七日”,人類把它當作自己的生日加以慶賀,故此日又名之曰“人日節(jié)”。火神名祝融,居南方。
看來,正月初七日和火神該是風馬牛不相干的兩碼事,卻不知我們那一帶的先人們怎么將二者拼在了一塊兒。
說起送火神,還不能不說到灶王爺。據(jù)說,這灶王爺生長得俊美無比,受玉皇大帝所封,名曰“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職責是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護佑各家平安并監(jiān)察各家一年的善行和惡行。灶王爺很敬業(yè)、很辛苦,從上年的除夕上班直到臘月二十三上天向玉皇大帝述職半步不離職守。灶王爺要上天述職,這可不是鬧著玩的,他回報的結(jié)果將直接決定著來年一家的吉兇禍福,所以,各家可不能沒有表示,要“送灶”,要給灶王爺送些糖果,讓他老人家在玉帝面前“好話多說,不好話別說”。
為什么要把灶王爺扯拉進來?還不是因為正月初七日送火神時一并把灶王爺?shù)纳裣褚矡耍?/p>
這么繞來繞去,正月初七日,本不該送火神,我們老家卻要送火神,不光送火神,還要送灶君,灶王爺爺本該臘月二十三“上天言好事”,由于老少爺們的盛情,就改作正月初七日成行吧。(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甭管是對是錯,多少輩子都是這么來的就還這么來吧。所以,每到了正月初七日,傍晚時分,盛大的送火神“游行”一定如期舉行。
游行隊伍里,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是半大男孩,六七歲到十三四歲不等,間或碰到個三生兩歲的娃娃,那是肯定由他老爹抱著的。每人手里高舉著一個火把,跑著,高聲喊叫著:“火神老爺上西南!”
火把的綁扎也挺有道道的。用料最好是干透了的玉米秸稈、麻桿、棉柴,混雜綁進去適量的干麥草、干稻草,這樣既易燃又能燒較長時間。為了易舉不至于燒了手,還有的在底端綁上一根短棒。更有些大膽的孩子在火把里面綁進去幾個鞭炮,過不了兩分鐘“砰”的一爆,很嚇人很刺激的。據(jù)老年人講,火把里面綁上鞭炮送火神效果最好,因為火神老爺最喜歡聽炮聲。
綁好的火把必須在自家門前點燃才算數(shù),孩子扛起燃著的火把,順著胡同直奔大街、直奔村口,出了村,徑奔西南(這時不必走大路,走麥田是不會受到譴責的),又跑又跳,又喊又叫:“火神老爺上西南!”很虔誠很認真的樣子。
說送火神的場面很盛大絕非夸張。從村口涌出的火把很快散開在野地里變作數(shù)條火龍,翻騰著搖擺著指向西南,“呯呯啪啪”的鞭炮的炸響混合著孩子們的呼喊絕對能讓身臨其境者深感送火神場景的喧囂和壯觀。火把映紅了孩子們興奮和稚氣的臉,也映紅了深邃的原野。
各村的行動幾乎于同時展開,所以,那時的天空并不灰暗,那時的曠野無限光明。
這送火神,人們的本意是驅(qū)除火災并祈求在新的一年里平安無事。因而,這“游行”絕非送火神的唯一形式。孩子們抱著火把飛奔的去了,老婆子老太太也開始了她們的行動,她們從家里抬出個小桌子,放到十字路口,桌子上擺放好香爐,燃上幾柱香,趴下磕幾個頭,口中念念有詞:“火神老爺上西南……”
家庭主婦走向灶間,揭下貼在灶旁印有一年日歷的灶王爺像,小心的撕下日歷留著,點火柴把灶王爺像燒了,默默祈禱曰:“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p>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efolxx85b.com/subject/3729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