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得
舍 得
“真舍得”。這是贛南客家人對賢惠大方之人的贊語。
我們知道,塵世凡間、日常生活中有太多誘惑人的東西。無論是物質的享受也好,仰或是情感的收獲也罷,當這些平常無法觸摸卻又讓人渴求的事物突然呈現(xiàn)在面前供你拾取時,你是選擇得到還是舍棄呢?
座談“舍”與“得”,就會想起猴子吃桃的故事來,據(jù)說在印度南部馬哈爾叢林,當?shù)厝瞬蹲胶镒拥墓ぞ呦喈敽唵?,就是用一個堅固而透明的盒子,在透明的盒子中裝有猴子特別愛吃的桃子,并在盒子上方開一個小口,剛好夠猴子的前爪伸進去,如果猴子用前爪抓住桃子后就無法抽出來。當然,如果猴子聰明的話,完全可以放棄桃子抽身出逃。但是猴子天生一個壞習性,就是不肯放棄已經(jīng)到手的美味食品,于是其緊緊抓住桃核用盡力氣也無法脫身,最終被設置狩獵工具的獵人輕易捕獲。不僅如此,猴子不光對新鮮美味桃子感興趣,甚至在猴子取桃被困數(shù)日后,桃子因反復受猴子抓捏變質,以致桃肉酥爛僅剩桃核的情況下,被困猴子仍然不肯輕易放棄已食之無味的桃核,結果被活活餓死,死后猴子的手中還是緊緊握住那粒不能食用的爛桃核吶。
圣人孔子在《論語﹒里仁篇第四》中說:“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去之,不去也”。我們不僅要學會如何擁有,更要學會如何舍棄。得亦是失,失亦是得,得中必有失,失中必有得,古人早用“塞翁失馬,焉知禍?!钡牡涔矢嬲]了后人。其實舍與得往往就在一念之間,得到常常是屬于經(jīng)歷過“失去”的人,失落和補償永遠是生活天平上的兩只砝碼。愛心大使叢飛10年來傾其所有,累計捐款捐物300多萬元,資助失學兒童和殘疾人超過150人,自己卻一直過著清貧的生活,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貸。因罹患癌癥的他,去世前立下遺囑捐獻眼角膜,用最后的愛心之舉,留給他人光明。叢飛的所“舍”所“得”就象一面明鏡高懸世人心中。
舍是量力而行的睿智和遠見,棄是顧全大局的果斷和膽識。選擇舍棄就是審時度勢、揚長避短、把握時機,勝于盲目的執(zhí)著;學會舍棄才能卸下包袱,坦然地尋找新的轉機。所以說,舍也是一種美麗;“舍棄”才是孕育“得到”之偉大的母親!(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笑鈾
2008,09,08.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efolxx85b.com/subject/366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