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子故事傳說拾遺
冉子(于公元前522年——前489年),春秋戰(zhàn)國末期魯國(今山東定陶縣冉堌鎮(zhèn))人,字子有,亦稱冉有、冉求,有子嗣。生于魯昭公二十年,孔子得意門生之一,小于孔子29歲。他在孔門四科當中以政事見稱,多才多藝,尤其擅長理財。青年時期曾經(jīng)擔任過季氏的宰臣,后拜師孔子,并辭官隨孔子周游列國。
冉子性謙遜長于政事,孔子稱贊其才可于千戶大邑,百乘兵馬之家,勝任總管職務(wù)。魯哀公五年(前490)秋,經(jīng)公之魯推薦,回魯當上季氏家族的總管,期間曾率魯軍擊退齊軍的侵犯,并身先士卒,立下赫赫戰(zhàn)功??鬃油砟隁w隱魯國,受到冉子的很多照顧。唐朝貞觀二十七年,他被唐玄宗追封為“徐侯”,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封其為“彭城翁”,南宋咸淳三年改封為“徐公”,明嘉靖九年更正祀典,改稱“先賢冉子”。
史傳,有次魯國第十代宗主孟武伯問孔子:“冉有是否能夠勝任辦政事?”孔子就回答說:“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本褪钦f冉子可以在諸侯國當邑宰,或在卿大夫家里做家臣,表明他很有政治才華。還有一回,魯國大夫季康子問孔子:“冉有可以從事政治嗎?”孔子回答:“求也藝,于政呼何有?”就是說冉子多才多藝,對于辦好政治沒有什么困難。政治是一門很深的學(xué)問,而要干好這門職業(yè),必須得具備各種才能。也就像子貢通達物理,子路的果敢、果決,都是辦好政事的好人才一樣,冉子在他政治上的天賦,主要是多才多藝。子路也曾向孔子請教怎樣才算是一個完備的人,孔子的解釋是:“要有臧式仲的智慧、孟公綽的少欲望、及卞莊子的勇敢,再加上冉求的才能、技藝及禮樂的陶養(yǎng),也就可以算是一個人格完備的人了?!?/p>
由此可見,冉子的才藝在當時是非常出色的。而且它能夠受到當政者的賞識,有機會出來辦理政事,雖然與子路同樣具備政治才華,但兩人的性格卻完全不一樣。子路是較果敢、果決,冉子比較退讓,孔子對二人的教導(dǎo)方式也有所不同。比如說,同樣聽到一件和于儀禮的事,孔子對子路要求需請教父兄才可以去做;而對冉子則要求聽到后要馬上去做。這表明冉子天性較遲緩、穩(wěn)重,所以鼓勵他要勇于實行,而子路擅長好勇勝人,所以抑制他退讓一些。
冉子不僅在政事上如此,在求道方面,也顯出他謙讓的個性。例如有次他跟他老師說:“我不是不喜歡您的道,實在是我能力不夠??!”孔子隨即指正、鼓勵的說:“能力不夠總要去做,做一半就停止,而你現(xiàn)在卻先為自己劃定一個范圍,是停在那里不前進呀!”足見冉子并不是沒有能力,而是孔子對他還是抱有很大信心的,因此才那么鼓勵他。由于冉子這種謙退的個性,有時在做事上難免會有太過或不及的情形。以致在公西華出使齊時,他替公西華的母親申請“安家費”,所給的數(shù)目竟超過孔子所說的很多倍,雖然是一番好意,但如此則不合中道,因“君子可周濟窮迫之人,而不使富有的更富有”。(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孔子的理想在推行仁政,弟子們皆懂其道,如有違背不合者,孔子必會指責(zé)與糾正。當時魯國三家把持政權(quán),季氏比周天子天朝的周公還要富有,而冉子身為季氏的家臣,非但不能勸諫季氏減低百姓賦稅,反替他搜括使之更加富有??鬃釉趯ζ浯蠹又肛?zé)批評,教導(dǎo)治國安民的方法的同時,也希望借此使季氏知醒感悟。
有次,子路與曾皙、冉子、公西華等弟子陪侍孔子時,老師讓他們談?wù)劯髯詫淼闹鞠虿⒄f:“如果將來有人能夠知道你們而又能夠用你們,你們究竟有什么本領(lǐng)可用呢?”當時冉子就脫口回答說:“假如有個六、七十里寬的地方或是小一點,五、六十里的,如果讓我來治理,只要三年,即可以使百姓富足。至于興禮作樂一類的事,我就沒那本領(lǐng)了,只有等待那有才德的君子來設(shè)施了(實行)?!比阶邮种t虛,他的志趣是從政,算是一個君子儒。其實,憑他的才藝完全是可以治理千乘之國(中等以上諸侯國)的。
冉子還能夠做到隨時關(guān)心百姓,他有次跟隨孔子到衛(wèi)國去,看到該國的人口很多就問:“這個國家的人口已經(jīng)很多了,還需要給他們增加些什么?”孔子回答:“要使他們富有”。冉子又問:“等百姓都已經(jīng)富有了以后呢?還需要再給他們增加些什么呢?”孔子微笑一下又說:“要讓他們都接受好的教育啊!”嗣后,冉子在孔門中多以德行著稱,享有很高的威望?!妒酚洝份d:“孔子曰‘授業(yè)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異能之士也?!笨鬃佑绕涫菍θ阶邮制髦?,他任魯國司寇時,冉子曾為中都宰。后來冉子得了不治之癥,孔子親自前去探望。他緊緊握著冉子的手望天長嘆,悲痛異常。直至冉子去世后,為其在故鄉(xiāng)冉堌集修祠建廟,以示紀念。
史料記載:冉堌集村始建于春秋時期,“冉求(子)系出于周聃季載,與冉伯牛、冉仲弓三賢鼎足,世居山左?!鼻貪h時期為吉旺里,稱冉山。據(jù)《曹南文獻錄》記載:“漢高祖自豐沛起兵滅秦,至吉旺里駐蹕,練士卒于冉山南,改冉山為冉堌?!薄度绞献遄V》亦有類似記載曰:“改冉山為冉堌?!弊詽h代改稱冉子堌,或稱冉堌。明清和民國初年歸屬曹縣,1946年劃歸定陶縣。
在位于山東冠縣縣城西北九公里的高王段村東,也有一處冉子墓。據(jù)傳,是冉子生前來冠縣講學(xué)到此不幸病故,按古人“葬不擇地”的習(xí)慣,遂將其葬于此。至今,冉子墓附近尚有“添病”(今田平)、“亡斷”(今王段)、“孝子哭”(今未改)等村名。證明這段史實。該地冉子祠始建年代已無法考證,但在晉代著名的地理著作《水經(jīng)》中就有明確記載,可見年代已久遠。
清代最后一次重修之后的冉子墓,高有丈余,上面芳草凄凄,目前的祠堂,寬三間,灰瓦紅墻,飛檐高挑,正中供奉妙手巧塑的冉子像,栩栩如生。院內(nèi)松柏森森,碑碣林立,門外兩株古樹濃蔭遮日。祠堂院東常有官員學(xué)子前來拜謁祭祀,是休息、議事之所。整個建筑群落古樸莊嚴,氣象恢弘肅穆,實為魯西不可多見的紀念先賢勝地。
王義尚 2014年5月4日星期日(農(nóng)歷四月初六)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efolxx85b.com/subject/366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