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jié)
農歷的三月初,天地清明,四野回春,正是人間掃墓春耕踏青的時節(jié)。
清明掃墓,祭祀祖先,可謂是對祖先的思時之敬。鄉(xiāng)俗之稱掃墓為“掛清”,即是用白紙剪成紙串,掛往墳前,以招回逝者的英魂。俗話說“有兒墳上掛白紙”,因而清明節(jié)時,一族的子孫皆要歸家,備好了香、紙、炮仗及白紙串等掃墓所需,同去祖墳前掛清。由于春來后草木萌生,墳墓容易受損,掛清前須為墳塋除草添土,而后才于墳前掛紙清、供祭品、焚香燒紙錢,跪拜灑淚,以表達對逝者的深切懷念。
或有漂泊在外者,清明節(jié)無可歸家、無墳可祭;但思量為人子者,至孝至誠之意不可忘廢,于是在夜間尋找一個幽靜的地方,焚香燒紙,朝著家鄉(xiāng)的方向跪拜,敬祖念家之情,化作一鞠眼淚而灑下。
清明這一天,我們追懷故親。不論已逝者生前是苦是樂、是慈是嚴,都值得兒孫去深情緬懷;祭奠時哭泣聲響山野,悲酸淚灑墳前。然而,我們一年的哀思,應在一日隨淚盡散去;須知逝者已去,不可挽回,我們生氣勃發(fā)的生活,才是逝者最大的慰藉。
一年的新生活以春耕、踏青開始。清明一到,氣溫回升,恰是春耕的好時機。俗語云:“清明前后,種瓜點豆”。自那一天起,田間里漸多忙碌的身影, 我們勤快勞作,只乘春之季,為來年播下豐衣足食的憧憬。《歷書》曰:“春風后十五日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鼻迕魈欤柟饷髅?,芳園綠野,大地無處不飛花,那正是踏青郊游的好時節(jié):佳人在花前弄姿,游子為尋春出城;孩童們在湖邊撈蝦捉魚,年長者集在樹下盡情歡跳。
追憶逝去的親人,我們倍加珍惜現(xiàn)有的生活;珍重當下的生命,我們更能坦然、樂觀的面對未來。祭祖追懷恩情,春耕養(yǎng)育子孫,踏青玩賞春景。清明天時,生命萬物皆顯盎然春意,傳達了造物的真言:生力年年復有,生命代代相傳。逝者與生者,一個過去,一個現(xiàn)在,皆是生命的尊貴形式;若置于大自然的生命關照中,二者卻又皆是永恒的未來。(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efolxx85b.com/subject/364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