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大石嶺記
扶隆的神瀑馬射尿和含巷谷漂流為人所熟悉,許多游人都曾游覽過。然而,還有一處奇景——大石嶺,鮮為人知。我曾喝過“馬射尿”,泡過含巷谷,唯獨大石嶺未曾謀面,總想一睹為快。一個春暖花開,陽光明媚的周末,應(yīng)幾位文友邀約,驅(qū)車前往。
從扶隆鄉(xiāng)政府出發(fā),沿著扶隆至那良公路方向走,十多分鐘后便到大石嶺腳下的扶隆鄉(xiāng)林場。站在林場向南仰望,高峻雄偉的大石嶺上巨石巍峨,橫空而立,如猛虎盤踞山頂,虎視眈眈地窺探著,要不是輕紗薄霧套住它的脖子,真擔(dān)心它一躍而來。
遠眺不如近看。我們跟著導(dǎo)游,穿過茂密的茴桂林,攀爬著崎嶇的山坡,沿著“之”字小道螺旋而上,行至半嶺腰時,我已是氣喘吁吁,張嘴呼吸,大汗淋漓,坐上一大石頭歇息:早知如此難行,轎抬也不來。然而,同行們游興十足,個個生龍活虎,沒有倦意。小吳不斷地催促:“阿明,你越坐越不想走,趕緊追上吧,無限風(fēng)光在險峰啊”。唉,真是歲月不饒人。在同行們的催促下,我柱著拐杖,艱難前行,好不容易才爬到嶺頂。奇怪,登上嶺頂,勞困頓消,精神倍增。
大石嶺頂上的大石山主要由五塊巨石湊成,這五塊巨石如用鬼斧神刀削過一樣,成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和菱形,各面平滑如刨。石山底部由長方形、正方形和梯形三塊巨石成“品”字鼎立。巨石底下是一個大石洞,人稱龍虎洞。我們從南面一石縫側(cè)身進洞,洞內(nèi)亮光,方圓約五十平方米,有一清泉,水明如鏡;四周怪石嶙峋,千姿百態(tài),形象逼真:或如駿馬奔騰,雄鷹展翅;或如牧童揚鞭,漁翁垂釣;或如烏龜爬行,對蝦戲水······洞中間有一張直徑約1.5米的大石臺,臺面平滑,臺中仍有一堆塵封已久的破碗爛蝶。臺的四周砌有很多石凳。我想起父親說過,當(dāng)年欽防華僑抗日游擊隊中隊長、防城二級英雄項世秀曾以此為據(jù)點,率領(lǐng)游擊隊痛殺地痞惡霸,偷襲國民黨軍長張瑞貴之妻韋秀英指揮的“南路反共救國軍”,屢見奇功??粗@石臺石凳破碗爛蝶,仿佛看到勇士們圍臺研究戰(zhàn)術(shù)或坐凳喝水歇息的情景。仰望二十多米高的洞頂,驚嘆大自然造化的神奇。一塊三角形巨石的三個角分別承接著立地而上的三塊巨石的邊緣,每個角承接不到10厘米,看似從天而降,有猛砸頭顱之感,令人心驚膽寒。從北面一洞口爬出,身子緊貼“梯形”的腰艱難而上,爬到三角形石頂已精疲力竭,可大家非要爬上三角石面的一巨菱形石不可。說起那菱形巨石,更讓你驚魂動魄,拍手叫絕。它約一半伸出空中,看似搖搖欲墜。怪不得遠看大石山如猛虎欲跳。原來這是“老虎”的頭。站在“虎頭”上,真是“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俯視四周,山丘起伏連綿,八角樹、肉桂樹漫山遍野,綠樹叢中點綴著紅墻綠瓦,那是駐守山林的民房。林邊,是層層的梯田,一片碧綠。梯田下羅布著一個個小村莊,洋樓林立,炊煙裊裊。村子上空,時有白鶴穿梭,鵝鴨展翅。村上,牧人揚鞭,牛羊嬉跑。好一幅山村畫景??粗@碧波萬頃的林海,看著這旖旎秀麗的風(fēng)光,真想高歌一曲。
看看天色,時已不早,雖想多呆一會,享受一番大自然的靈氣,但時不等我。我們拔腿下石,進洞盛一壺“天然礦泉水”,飲著,覺得既香又甜,還有茴桂的味道。
原載《廣西日報》《防城港日報》等(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efolxx85b.com/subject/3576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