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朝成與他的三位老師(涂雯雯)
與先生孫朝成已經(jīng)共同生活了二十四年時光.記得在我們結(jié)婚不久,先生問我:我當時正處于人生的低潮期,你怎么敢選擇我?我思考了一下,笑著回答:在同你相處的日子里,看見你對同學、朋友、戰(zhàn)友都那么好,我想,如果同你在一起生活,你不會對我不好吧!聽了這話先生笑了,說:你這種判斷是成立的。以后,從先生對他的親友,尤其是與眾多教誨鼓勵幫助過他的老師(如陳鍾、王明義、陶耶、李世昌、陳鳳翚、石祥、東白等)的互動與友誼,讓我深為敬佩。這篇文章僅就先生同其文學創(chuàng)作的三位啟蒙老師陳鍾、王明義、陶耶的交往,披露一些細節(jié)。
一.孫朝成與陳鍾老師
據(jù)先生講:他走上文學創(chuàng)作這條路,首先不能夠忘記的是他在哈爾濱少年宮文學創(chuàng)作組的指導(dǎo)老師陳鍾。陳鍾老師從上世紀五十年代在師范大學(當時稱哈爾濱師范??茖W校)畢業(yè)后不久即分配到哈爾濱少年宮工作,擔任繪畫和文學組的指導(dǎo)老師,并一直在這個崗位上工作了三十多年。先生就是在1959年夏天看見少年宮招考學員的啟事后,憑一篇作文被陳鍾老師選進少年宮文學組參加業(yè)余學習的。當時選進文學組的多是中學生,小學生(先生當時念小學五年級)只有三、五個人。就是在少年宮濃濃的學習氛圍與陳鍾老師的諄諄教導(dǎo)與關(guān)愛下,先生喜歡上了文學創(chuàng)作。據(jù)先生回憶,陳鍾老師夫婦倆人當時就住在少年宮里,每到星期日,少年宮圖書館憑組員證可借閱圖書。從小學五年級到初中的三、四年時間里,先生的大量業(yè)余時間都在少年宮的圖書館度過。因為來的勤了,陳鍾老師夫婦經(jīng)常在星期天午飯中加量,讓先生在其家吃飯(要知道,隨后幾年正是自然災(zāi)害時期,糧食定量極少),經(jīng)常是一碗面條。但正是這一碗面條之恩,讓先生以后的幾十年里念念不忘。在北京創(chuàng)業(yè)的日子里,先生每次回故鄉(xiāng)哈爾濱,都專門宴請陳鍾老師(還有李世昌、陳鳳翚、呂聶老師等)。所以每年(有時我陪先生回哈爾濱)一、二次的故鄉(xiāng)行,便成先生同其恩師相聚相歡的節(jié)日,其樂融融。而每次宴請先生都稱是對陳鍾老師當年一飯之恩的回報。在陳鍾老師與先生的詩集中,師生的交往與友情都用詩句記錄下來。如1998年,先生的第一本詩集《蒲公英之歌》出版,這本詩集出版前經(jīng)陳鍾老師親自審閱,提出了許多修改意見,并親自繪制了好幾幅插圖。在出版座談會上,陳鍾老師現(xiàn)場揮毫寫下了“漫撒絨花拂紫云/蒲公英傘舞繽紛/心杯情盞鋪芳野/天下誰人不識君”的賀詩,表達了由衷的喜悅之情。又如:1999年8月,陳鍾老師出版第一本畫冊,先生解囊贊助出版費五千元,并寫詩記下這一盛事:藝海苦追求/風霜上發(fā)端/磨禿千枝筆/
撐起一片天/畫藏詩書趣/情結(jié)桃李緣/老樹濃蔭旺/發(fā)達不計年。這首贈詩在陳鍾老師的畫冊首發(fā)式上朗誦,感動了許多人。來賓尤其是對“磨禿千枝筆/
撐起一片天”兩句詩贊嘆不已,認為形象地寫出了陳鍾老師的藝術(shù)教育成果。又如2003年7月陳鍾老師七十歲生日,先生事先寫了一首《為先生祝壽》的歌詞,請呂聶老師(亦是陳鍾老師的好友)譜曲,由遼寧盤錦作曲家吳太邦先生制作錄音,在先生七十歲生日的慶?;顒又鞋F(xiàn)場播放。我同先生參加了生日慶賀活動,當播放這首歌時,我看見陳鍾老師老淚縱橫、情難自禁,參加活動的來賓也都被感動了,歌聲中洋溢著濃濃的師生情誼。陳鍾老師的朋友與學生都為先生這件特殊的生日禮物而喝彩。陳鍾老師在事后說:為師一生,有學生這一首歌,值了??!
為讓陳鍾老師夫婦安度晚年,先生還在1999年1月、2001年1月、2003年8月三度邀其夫婦倆人來北京小住,并在一起度過了兩個春節(jié)??吹较壬愭R老師在一起親密地切磋詩詞和書法的情景,我由衷的感到:師生之間的情誼能延續(xù)半個世紀,這固然說是兩個人的志趣相投的結(jié)果,但先生對老師的關(guān)愛、感恩之情還是讓人感動。2006年2月,陳鍾老師的老伴去世了,陳鍾老師也患病坐了輪椅,老師頓感十分孤獨。先生又于當年10月把陳鍾老師接到北京住了三個月。在此期間,陳鍾老師抱病為先生一本詩集寫了序言,留下了師生間永久的紀念。陳鍾老師于2010年7月2日在哈爾濱逝世,終年七十六歲。據(jù)陳鍾老師在哈爾濱的弟子講,先生臨終前念叨最多的就是先生和張翔得(陳鍾老師的另一個書畫弟子)兩個人的名字。陳鍾老師雖然離開了我們,但先生同陳鍾老師的這五十多年的師生情誼是不能夠忘懷的。先生得知陳鍾老師去世,因為身體不適,沒能回去為老師送行,在病中寫下《悼陳鍾先生》六首詩,表達了自己深切的哀痛,詩中的“大匠仙逝留華彩/夢中叮嚀竟是誰”“詩畫結(jié)緣五十載/大愛似水潤人生”的句子,表達了先生真切的懷念之情。陳鍾老師對我們夫婦的關(guān)懷以及先生對陳鍾老師的懷念之情,是久久難忘的。直至今天,先生與我每每讀起陳鍾老師的著作,猶如陳鍾老師在面前與我們親切交談,陳鍾老師的音容笑貌,一直浮現(xiàn)在我們的回憶中。(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二.孫朝成與王明義老師
王明義老師是先生初中的語文老師。由于那時先生喜歡語文課,作文也寫得好,很是得到王明義老師的關(guān)愛。據(jù)先生回憶,王明義老師在學校辦有《語文園地》???,經(jīng)常將學生寫的好的優(yōu)秀作文用毛筆抄錄出來在園地上展示。先生的作文應(yīng)該是展示次數(shù)最多的。每次王明義老師在課堂上將先生的作文當做范文講解時,先生回憶道,王明義老師的目光里透出來的喜悅、欣慰、鼓勵和慈愛,都會讓先生溫暖好久。先生曾告訴我,在1995年先生畢業(yè)三十年后,從北京去看望王明義老師,王明義老師還拿出先生當年的作文本,上面紅筆墨水寫的批注還清晰可見。多年以后,王明義老師在寫給先生的一封信中,對師生間的這段友誼做了總結(jié):因為你有不一般的秉賦,再加上自己執(zhí)著的熱情——在學校的日子里,你就有超群的靈性,再加上你勤勉的雙手,在平時的作文課中已顯露出你不一般的才情。由于當時的政治形勢,作為語文老師,很難在課堂上更多地夸贊一位有才華的同學,因為那有“只專不紅”之嫌。作為少年,你也許當時還不明白這樣一些過節(jié)。一位老教育工作者愛生的拳拳之心,字里行間流露出來。
先生從哈爾濱到北京創(chuàng)業(yè)后,每次回到哈爾濱都去探望王明義老師,捎去北京張一元的茉莉花茶以及自己在報刊上發(fā)表的作品。每年教師節(jié),先生都托在哈爾濱的同學、朋友代買鮮花,替自己去看望王明義老師。我還從2000年12月10日王明義老師寫給先生的來信中,讀到這樣一段話:我已八十耄耋,腦梗塞,不時反復(fù),自念時日不多,有道風景,總想同你重復(fù)一下:大約是1967年的秋季,我在十九中每天清掃走廊。一天,你穿著軍裝來到我勞動的樓段,規(guī)規(guī)矩矩地站在我面前,深深地鞠了一躬……我說:快回去吧!這美麗的畫面一直清晰地印在我的腦海里……
我問先生這是怎么回事,先生告訴我:1967年秋冬季之交,他從部隊請假回哈爾濱探親,聽同學說王明義老師被打成“黑幫”在學校關(guān)押勞動,他不顧一些同學勸阻,穿著軍裝趕到母校,見到王明義老師還像平時那樣鞠躬問候,老師一臉的焦急,催他趕快離開,他則接過老師手中的笤帚替老師清掃樓道??垂芾蠋煹募t衛(wèi)兵見是一位解放軍來替王老師清掃樓道,也就沒有難為王老師。他則將老師扶到教室,一番寬慰。這一幕讓老師一直記在心里,以致在信中描述出來。聽完先生的講述,我更佩服先生尊師、敬師、愛師的肝膽,要知道在那個特殊的歷史時期,先生這樣做,是要冒政治風險的。粉碎四人幫后,王明義老師的所謂“歷史問題”被平反,他與先生的聯(lián)系更加密切。先生手頭保存有王明義老師寫給他的十幾封信,每封信的字里行間都寫滿了師生間的親密情誼。1998年先生出版了第一部詩集。在詩集的后記中,先生寫道:“我走上詩歌創(chuàng)作之路,小學、中學時期有哈爾濱少年宮陳鍾老師和第十九中學語文教師王明義先生熱情鼓勵和栽培”,記下對老師的感恩之情。2002年10月先生出版第一本傳統(tǒng)風格詩詞集《奇正書屋詩稿》,里面有寫給王明義老師的贈詩:畢業(yè)三十載/長思教誨情/千里送激勵/片紙寫叮嚀/如沐松江水/似拂大原風/師恩未敢忘/夢中又鞠躬。記述了師生間這段難忘的情誼。十分遺憾的是,先生沒有留下與王明義老師的合影。先生一直想同一些同學聯(lián)系,設(shè)法從同學那里得到王明義老師的照片,以作為永久的紀念。
王明義老師活到九十歲,于2003年逝世。他的貢獻在于他為國家培養(yǎng)了許許多多像先生這樣的可造之材。他生命的光輝,仍然在先生的作品里閃耀。王明義老師中學時代為先生奠定的文學創(chuàng)作基礎(chǔ),成就了一位愛國、尊師、敬業(yè)、助友的作家。
三.孫朝成與陶耶老師
隨先生回故鄉(xiāng)哈爾濱,經(jīng)常見先生與其詩友巴彥布、李方元等談?wù)撈鹪邶埥請笪乃嚥烤庉嬏找蠋煟壬部偸亲苑Q為“陶門弟子”。從先生與詩友的談?wù)撝?,我心中對陶耶老師的印象也逐漸清晰起來。陶耶老師原名王云笑,1928年生,黑龍江省尚志縣人,曾任黑龍江日報副刊詩歌編輯。正是在他任黑龍江日報副刊詩歌編輯的那段日子里,先生從部隊復(fù)員回到哈爾濱,在工廠里當工人,業(yè)余寫詩投稿結(jié)識了陶耶老師。期間雖然政治氣候變化不定,陶耶老師還是從來稿中發(fā)現(xiàn)了先生這位勤奮好學的工人業(yè)余作者的才華,盡自己所能,給先生多方面的幫助。有時為了一首詩的修改,反復(fù)同先生商榷,直到滿意為止。先生多次同我講,他寫作時對自己的作品反復(fù)推敲修改的習慣,就來自陶耶老師的言傳身教,先生自稱這一習慣讓他受益終生。在上世紀七十年代那段歲月中,先生是黑龍江日報副刊上發(fā)表詩歌作品最多的工人作者。先生的文學夢,也正是在陶耶老師孜孜不倦的教誨下一步步實現(xiàn)的。先生不止一次的向我描繪:陶耶老師穿著樸素,抽著自己卷的紙煙,總是親切和藹地同作者交談,他從不將自己的意見強加于人。修改作者的作品總是由他提出修改意見,由作者自己完成。正是在這一遍遍交談與修改作品的過程中,一批批作者從黑龍江日報副刊這塊園地上成長起來?;氐焦枮I,一些像先生這樣年齡的作者,許多都出自陶耶老師門下。陶耶老師清瘦、親切、和藹的形象,也因此留在了許多作者的記憶中。即使在陶耶老師退休之后,他依然如前地關(guān)心先生的創(chuàng)作,每次先生發(fā)表了作品寄給他時,他都會在來信中認真地點評一番,肯定進步,指出不足。這樣的信件,先生至今保存了十幾封。先生還于1993年拿出4000元錢,為離休后的陶耶老師在哈爾濱出版了詩集《今朝集》。要知道,先生那時自己還沒有出版過詩集。先生的這一舉動,贏得了故鄉(xiāng)文友的一致贊譽。而先生則說:“陶耶老師的恩情,我是無法回報的”。陶耶老師于1998年秋天去世,當?shù)弥@一消息后,先生淚流滿面。他翻出在1972年夏天同陶耶老師去呼倫貝爾大草原采訪的照片,端詳再三,久久不語。我知道陶耶老師在他生命歷程中的地位是多么重要。不久,陶耶老師的夫人黃老師專程來北京,向我們轉(zhuǎn)達陶耶老師去世前對我們?nèi)业?a target="_blank">思念之情,還為我們剛出生一年多的兒子買了禮物。陶耶老師與先生留下了幾張合影照片,這些照片如今已成為珍貴的紀念了。在先生詩集的后記中,先生總是提到他的一位位老師的名字。飲水思源,先生的文學夢想,正是在許多像陳鍾老師、王明義老師、陶耶老師這樣誨人不倦的老師扶持下一天天亮麗起來的。
四
先生尊師,愛師,在他身上,我也看到了陳鍾、王明義、陶耶三位老師的影子。對一些年輕詩友,先生也總是盡自己所能,從幫助編選修改作品,到寫序言、評論,向報刊推薦作品,一步步幫助他們實現(xiàn)自己的文學夢想。有時,一些外地的文學青年來訪,先生還將他們安排在家里吃住,幫助他們將作品向北京的報刊推薦。1995年,為鼓勵部隊詩歌作者,先生同我商議后,拿出幾萬元錢作為獎金,在解放軍報上舉辦“長城杯·軍營之歌”詩與歌詞征文活動,發(fā)現(xiàn)并獎勵了一批年輕的部隊詩歌作者,以此回報部隊對自己的培育。
今天,三位老師播撒的文學種籽,在文學園地里,已蓬勃成一片繁花似錦的景象。先生的三位老師若九泉有知,想必也會欣慰的。
2012.3.30-31
附 錄:一
孫朝成寫給王明義老師的一封信
明義老師:
您好!
九月十日來信收悉.望著那熟悉而又工整的字跡,我既感動而又擔心,擔心寫字而勞累老師。
最近讀了一篇文章:文革中一位外國記者采訪朱德,問他,毛澤東的著作是否是影響你一生的書,朱德答:不是,影響我一生最重要的書是小學課本。外國記者又問:毛主席是不是一生對你影響最大的人,朱德回答:不是,對我一生影響最大的人是我的小學老師。后有人將此事反映給毛主席,毛主席聽了后說:一個大老實人,講了大老實話。
在人生的里程中,小學、初中老師對學生的影響力是巨大的。在六十年代中期,我有幸接受您的教育,您對學生的熱忱,對教育工作的認真,都使我受益非淺。那時應(yīng)試教育還不像現(xiàn)在這樣嚴重,傳道、授業(yè)、解惑,學習者與教育者的目標是一致的,因而使我真正學習到一些知識,掌握了語文這個工具。在以后漫長的時間里,我都沒有機會去進大學的門。我的基礎(chǔ)都是在中學時期打好的,并不斷自學。所以今天面對學校教育出現(xiàn)的問題(如僵化教育、標準答案、師生關(guān)系緊張等)慶幸當年在中學時期由于熱愛語文這門學科,由于您的激勵而努力學習語文,由于為了應(yīng)用而自學語文、寫作,由于掌握語文這個工具而旁及其他學科,進而有今天的事業(yè)和成就,我是常懷感激之心而憶及您。由于不能?;毓枮I看望您,所以拜托戴淮明同志替我看望您,希望小小一束鮮花給您帶去一份好心情,也希望您能在自己的節(jié)日,享受由于學生懷念、尊敬而油然生出作一名人民教師的自豪感。我衷心希望您能愉快地生活,享受安然。最近黑龍江老年協(xié)會轉(zhuǎn)托別人請我寫一首老年人的歌,我寫的歌詞就叫“享受安然”。其中有這樣的句子:“默默地看落日镕金,靜靜地聽漁歌唱晚,生命的旋律悠長久遠,笑望秋水,笑望歸帆?!蔽抑孕牡刈D蛶熌钙胶偷匕捕韧砟?。因為您的貢獻,現(xiàn)在正通過您的學生為社會所作的貢獻體現(xiàn)出來。您無愧于這個民族,無愧于這個社會。您有權(quán)利享受這個社會給予您晚年的一切。您為教育而貢獻出來的四十幾年的生命時光,會永遠活躍在您教育過的所有學生的生命中。您作為新中國成立以后的一位老師,老愛國者,您的形象會鼓舞您的學生奮斗。
祝健康安好!
您的學生:孫朝成
2001年9月14日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efolxx85b.com/subject/3575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