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是而非邊城夢
似是
一度以為,如果不用上大學,我就將在寧都這座小城里平淡地過完一生,甚至到死也不會和外界扯上多少瓜葛。
寧都,確乎是一個養(yǎng)老的地方。
幸或不幸,好一陣子的熱鬧塵埃已定。鐵路不修了,核電站不建了,倒是盡力建起了污水處理站。于是,寧都愈發(fā)地保持了它的原樣。而身處其中的我,一不小心就會有寧都與外界相對靜止的錯覺,仿佛時間也忘了經(jīng)過這里。
用地理老師的話來說,寧都是“山好水好空氣好,各種災害難得找”,而這,恰好很適合養(yǎng)老。
而非(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信步江南,左顧右盼。忽而伸手接住一片杏花,就仿佛接住了整個江南的花開時分。細雨如絲,空濛迷離。踏進這座安詳和泰的小村,看著往來奔馳的歷史,竟忽然,有種失落于光陰遺跡之感。綠草青苔,老院古宅。著一襲青衫浪跡于此,在時光的各個縫隙中回顧曾經(jīng),在足音回響的幽深雨巷里翹首未來。
......
若早生一紀,當有此殊榮。
如今,雨巷尚能殘存少許,而曾踏足其上的人,卻已盡作黃土。
我忽然無比懷念起民國這段戰(zhàn)火紛飛的時期。只因那時,還有青衫,還有大師,還有,如今遺失的風尚......
如邊城者,非得有一種風尚才可。不然的話,就算是寧靜也會變成窒息,沉沉地壓抑著我們停滯的心湖。
而現(xiàn)在,高樓迭起,田野難覓。放眼望去,千篇一律。像蟻巢,像蜂窩,更像枷鎖,囚著杏花凋盡的江南。畢竟不是那種烙在血脈里的熟悉,也終究不如曾經(jīng)的木架梁檐來得美麗。哪怕已對望近百十載,也依舊帶了陌生的眼神。更毋論,商鋪蜂涌,書店退避。安家何處?巷角偏僻。像山水,像風光,更像動物,本已不多的生存空間仍被一步步削減殆盡。自古以來,縱江南富麗,怕也有不少墨客平民都曾貧病交加,而如今,卻輪到了書店......人何以堪?!
我懷念著那種風尚,“山中何事?松花釀酒,春水煎茶。藏萬卷書,投野村家?!钡叶嗫释@些事不必以隱匿深山作為前提。
邊城夢
莊生夢蝶,我夢邊城。
青山隱隱,綠水迢迢,似古實今的高樓并不勻稱地散落其間。不與林木相爭,不與花草相離;遠近有致,進退有道。不過分貼近,不刻意疏遠;有聲有色,有禮有節(jié)。閑暇時分,舉目四望。上有青天,下有綠地;外有風光,內(nèi)有情思。再置幾張小桌小椅,邀幾位知音好友,烹茶煮酒,談古論今,豈不為人生一大快事?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似窄實寬的道路就像樹的脈絡,各種筆畫天然地生長于綠色之中,承接著每一處流動的氣息。柔軟的陽光灑在路上,每粒光塵都笑著綻出一朵鮮花。棄了車,脫了鞋,赤足行走,也似有馨香為伴。
......
多想,在垂老之際,能泛舟梅江,于杏雨微濛中吟一闋韋莊的《菩薩蠻》:
人人盡說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
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還鄉(xiāng),還鄉(xiāng)須斷腸。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efolxx85b.com/subject/3551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