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漫步在鴨綠江邊
英子/文
初夏的傍晚,白天的暑熱還未消退,夜幕已經(jīng)悄然降臨,我匆匆離開旅店,來到心儀已久的鴨綠江邊,伴著初上的華燈和輕柔的江風,信馬由韁的漫步夜游。
夜晚的鴨綠江雖然不如秦淮河的風雅繁盛,也比不上黃浦江的雍容華貴,卻也有她自己獨特的魅力和別樣的風情。從矗立著風帆雕塑的廣場往南走,越過那兩座無聲地訴說著過往歷史的著名大鐵橋,來到沿江路靠江一側的休閑景觀帶,簡約精致的江岸護欄,平坦大氣的花崗巖路面,碧綠如玉的小草坪,枝繁葉茂的樹木,溫潤柔和的燈光,使這里成為市民夜晚休閑納涼的絕佳去處。工作了一天的人們晚飯后來到這里,有的在燈下玩著紙牌和下著象棋,有的在悠然散步或閑談,孩子們在家長的注目下,歡快的跳著繩子,騎著童車玩耍,小商販在推銷旅游紀念品和小商品,那些熱戀的情侶或靠在護欄上,或坐在木凳上依偎著竊竊私語,游人手中的照相機在頻頻的閃亮......
放眼望去,沿江路上一派高樓林立、燈火璀璨、車水馬龍、川流不息的景象,一直延伸到幾公里外的月亮島和開發(fā)區(qū)。在流光溢彩的霓虹燈和不斷變換畫面的LED廣告大屏幕的映襯下,有喜歡夜騎的自行車運動愛好者從眼前駛過,還有成群結隊腳踏輪滑的追風少年飛馳而去,使人感到這座城市的夜晚充滿了熱情、活力和生命的律動。沿江路靠市區(qū)主要一段的路邊都是商業(yè)建筑,大多為酒吧、咖啡廳、特色飯店、珠寶店、旅游紀念品店等。這些建筑比較低矮,大多為2--3層,最多也不過4層,屬于歐、韓、日、中和現(xiàn)代混合的風格。每幢小樓都很精致,樓與樓之間用回轉樓梯或廊橋過渡銜接,排列一起又非常和諧,充分體現(xiàn)了“多樣統(tǒng)一”的美學原則。“建筑是凝固的音樂”,欣賞這些錯落有致、搭配自然、布局均衡、韻律感強的精美建筑,真像聆聽一首旋律優(yōu)美、節(jié)奏舒緩、音韻自然的舒伯特小夜曲。
往前走是一個帶有舵輪形狀的標志柱,這是觀光游船碼頭,游人從這里登船可以在鴨綠江上暢游,飽覽兩岸的無限風光。再往前走就是一座中韓合璧風格的建筑---安東閣(丹東原叫安東,1965年改為現(xiàn)名),原來是很有特色的旅游飯店,現(xiàn)已改為旅游休閑觀景的望江樓了,透空的樓下是健身休息的地方,站在樓上可以遠眺鴨綠江上游群山綿延的雄奇壯美,下游入??诮O噙B的蒼茫壯闊,還可以近觀對岸的異國風情。當然,這只能是白天才可以看得到的。身處懷舊之情境,必發(fā)思古之幽情。在此樓下流連的片刻間我想到:在古代只有那些憂國憂民、心懷天下的騷人墨客才有興致和機會把酒臨風、登樓作賦;而今天我們每個普通人都可以登樓望遠、指點江山,抒發(fā)自己對錦繡河山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憧憬情懷。(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來到頗有名氣的文化廣場了。燈火輝煌的廣場上人頭攢動,悠揚的樂曲聲和開心的笑聲在夜空中回蕩著,我不由自主的停了下來。一群老年婦女手拿扇子在跳著集體舞,那輕快曼妙的舞姿和著《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的優(yōu)美旋律,吸引了周圍人們的艷羨目光。廣場的另一邊有幾個音樂愛好者在吹著薩克斯管,如醉如癡地演奏著名曲《回家》。這賞心悅目的場景深深感染了我,心里由衷的贊嘆丹東市民業(yè)余文化生活的豐富多彩。看到這火樹銀花、笙歌艷舞的場面,我的心中倏然一動,抬頭向江的對岸望去,卻見那里燈火闌珊、沉寂無聲。真是一水兩岸,天壤之別呀!哦,四十年的前深圳河兩岸不也是這個樣子嘛!
夜色越來越濃,我卻毫無倦意,不時的停下腳步,身倚江岸的護欄,體會這良辰美景的意境。寬闊而平靜的江面上,綠色的江水在無聲地、緩緩地流淌,似乎在向我們訴說著什么,是古老的傳奇,還是今天的故事呢?我不得而知。月亮穿過云層,把自己的輝光和江岸的燈光 交織在一起灑在江上,一陣輕風拂過,江水泛起細細的波紋,又把這明麗而沉靜的光影無情的攪碎了,那情景真是前人說的“浮光躍金”了。夏夜,江水,明月。我忽然想起唐代大詩人張若虛的千古絕唱《春江花月夜》,情不自禁的吟誦起來: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是呀!明月何時不普照,江海何處不相連呢。在這美麗的夏夜里,至情至性的鴨綠江從長白山里風塵仆仆一路走來,沖破艱難險阻,伴著月色、懷著激情、帶著希望和夢想奔向那廣闊的蔚藍色的大海。這一刻,我也悟到了那個小廣場風帆雕塑的意義,鴨綠江畔的丹東人正在滿懷豪情的揚帆遠航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水是一個城市的靈魂,水孕育了城市文明。這個論斷我十分贊同。美麗的鴨綠江滋養(yǎng)了北方的山川大地,也哺育了勤勞奮進的丹東人。我又想起小時候讀過的一本長篇小說《春天來到鴨綠江》,這部小說深刻地描寫了四十年代末安東(丹東)人民渴望幸福、爭取和平、艱苦奮斗的精神風貌,使我對鴨綠江和丹東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這部小說的作者雷加正是土生土長的丹東人。還有創(chuàng)作出《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泉水叮咚響》、《牡丹之歌》等唱響全國的歌曲的著名作曲家呂遠,著名美術家、曾任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主席的邵宇,著名鋼筆畫家、世界鋼筆畫研究會副會長徐揚,中國自己培養(yǎng)的第一位計算機應用博士、著名企業(yè)家、東軟集團董事長劉積仁等等都是丹東這塊土地生養(yǎng)出來的。這些人給我們帶來了無比珍貴的文化產(chǎn)品和創(chuàng)業(yè)精神,這也是我向往鴨綠江和敬佩丹東人的緣由之一。
夜深了,游人漸漸地少了,我在江邊久久不愿離去。
寫于2013年6月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efolxx85b.com/subject/3542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