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天干天干,亚洲毛片在线,日韩gay小鲜肉啪啪18禁,女同Gay自慰喷水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農(nóng)村八年

2011-05-30 14:07 作者:土著人  | 0條評論 相關(guān)文章 | 我要投稿

我是文化大革命那年、只有八個月大的時候去的湖南農(nóng)村,目的:上山下鄉(xiāng),接受貧下中農(nóng)再教育。

我外公家,在湖南省新邵縣洪溪鄉(xiāng)明星大隊(duì),但至今,還沒出現(xiàn)過一個縣、市級以上的明星。大隊(duì)不大,有百十號人口,房屋全部依山建筑,高低不同,但錯落有致,風(fēng)景也算不上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山上有的是杉樹和毛竹;而山下是一條石頭子鋪成的簡易公路,并排能過兩輛解放牌大卡車;山當(dāng)間,有一條鐵路,是為了給山里邊駐扎部隊(duì)運(yùn)輸物資的專用線路,平時很少有火車經(jīng)過,山上還有一座鐵路橋,三十多米長,橋的不遠(yuǎn)處,有一個山洞,洞有六、七十米遠(yuǎn),洞的那邊是一所中學(xué),叫坪上中學(xué)。

我外公姓劉,村子里便都跟著姓,幾十年來,沒有外來人口。因?yàn)槟菢?、因?yàn)槟巧?,更因?yàn)榇箨?duì)里的人家都姓劉,人們都管那地方叫“峽山橋劉家”。至于明星大隊(duì)的稱呼,是官名,是大號,很少有人去叫,只是在平時寫信留地址才用得上。

外公的房子,蓋在土坡偏上一點(diǎn)的地方,土坡下,是一眼漁塘,漁塘的四周住著我大外婆一大家子人,算上四外公、五外公、六外公應(yīng)該有三十多口。外公的房子大大小小有十多間,中間照例是堂屋,堂屋里常年供著祖宗牌位,逢年過節(jié)的時候必須跪拜;左首邊住著的是三舅,他家有兩個男孩,兩個女孩;右首邊住著我大舅一家五口;右邊靠里的三間屋,一直由外公、外婆住,后來小舅結(jié)婚時,便把靠外邊的兩間分給了他,外公在最里面,一間不到十平方的小屋,三間房是直通的,出入比較方便。剛開始的時候小舅家,生了一個姑娘,一家三口,不覺得怎么擠,過了二年,又添了位丫頭,就有點(diǎn)伸不開手腳了,但在農(nóng)村,歷來認(rèn)為男孩子才是主要勞動生產(chǎn)力,沒過一年,又生了一胎,謝天謝地,這回趕上小子,計(jì)劃生育的事才算告一段落;住家的右側(cè),還蓋有牲口住的地方和四間毛房。

外公的房子是二層結(jié)構(gòu),樓上一般儲藏糧食和雜物,有時也用來安排客人住宿,堂屋的樓板上,始終存放著兩口棺材,據(jù)說那是外公外婆準(zhǔn)備防老用的,棺材漆成黑色,別說晚上看著害怕,就是大白天,也令人毛骨悚然;二舅家蓋在左上角的地方,跟三外公、滿外公(最小的)住在一起,也有二樓,因?yàn)闆]有嚇唬人的東西,媽每次過年回來,我們一般都愿意住到二舅家的閣樓上去。

之所以愿意選擇二舅家的閣樓,還有深層次的原因。(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農(nóng)村過年,家家戶戶置辦了許多的年貨,光豬下水就得多預(yù)備幾付,專門用來招待遠(yuǎn)方回來的稀客,我爸媽因?yàn)槊磕瓴呕貋硪淮危簿统闪思奄e,不僅白天好吃好喝,而且晚上還能有宵特殊招待,他們吃夜宵的時間,一般都是下半夜,孩子們因?yàn)榀偼媪艘惶欤哪馨具^大人,只能早早上床睡覺;但沒有不透風(fēng)的墻,時間長了,我哥倆摸索出規(guī)律,便在閣樓上硬等,樓下米酒的香味竄上樓時,我哥倆才躡手躡腳下去,殺他們一個回馬槍。于是,二舅媽樂嘿嘿地去碗柜里拿來兩雙筷子,兩只飯碗,倒上酒,我哥倆吃的跟外公比,不會少只有多。

過年的時候,小孩子直接參與最多的,還是做糍粑,糍粑的制法是:先得把上等的糯米反復(fù)淘洗干凈,放在清水里浸泡數(shù)小時后,撈起晾干,再將它放在木制的飯甑里用猛火蒸熟透,跟平時的糯米飯差不多,把蒸熟的糯米飯倒進(jìn)石臼里,男人用木杵反復(fù)舂搗使之成羹狀,女人則守在石臼旁邊,沾些清水,負(fù)責(zé)把糯米團(tuán)及時翻動,

打糍粑這道工序,一般由壯漢來完成。三個男人,每人手里拿一根碗口粗的木棒,圍著石臼輪開了舂搗,純粹的力氣活,偷不得一點(diǎn)懶,必須乘熱,有時間限制,糯米涼了的話,會生硬,這就要求壯漢中間不能歇?dú)?,哼喲、嗨喲,哼喲、嗨喲,有?jié)奏地喊著口號,圍繞著石臼,邊走邊搗,直至糯米打成糕狀,不沾手,才算完成第一道工序。舂搗的時候,必須一氣呵成,三個男人當(dāng)中有累了的,自然有打替班的,小孩子是不能在跟前礙手礙腳。

接下來,便是把糕狀的糯米團(tuán)揪下來成一小塊,沾點(diǎn)糯米粉,把它摁進(jìn)圓形的木制模板中,壓平了,因?yàn)槟0蹇塘烁鞣N花紋,這樣壓出來的糍粑,倒過來后,圖案并不相同,有的時候,壓之前,外婆還要特意放上一小條棕樹枝,有什么意義不是太清楚。而有的,外婆卻要在中間點(diǎn)上一個小紅點(diǎn),這個我明白,應(yīng)該代表喜慶。

糍粑,是當(dāng)時小孩子最鐘情的東西之一,有點(diǎn)類似于朝鮮族的年糕,不過吃法卻相差許多。糍粑可以放煤爐子上烤,兩面不停地翻動,成焦黃,這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糍粑的肚子會迅速膨脹起來,拿下來,在糍粑的上方,用筷子挖個大口子,放進(jìn)去些白糖,再把開著的口子,捏好后,放在火爐上再烤一會,讓白糖在里面完全溶化,乘熱時,盡管有些燙,你也會不釋手。吃這種糍粑,大人有點(diǎn)擔(dān)心的是小孩子不注意,會燙壞了后背;糍粑還可以用油煎著吃,出鍋時,灑點(diǎn)白糖,味道也不錯;還有的人家是把糍粑掰開了,煮著吃,一定要記得放糯米酒,這樣煮出來的糍粑還有股米酒的芳香。

農(nóng)村的糍粑,自家吃的并不多,主要是用來送人。我爸媽每次回鄉(xiāng)下,總是要背回來三、四百塊圓圓的糍粑,這些糍粑都是村子里的人送來的,一家不用多,十塊、二十塊的;還有臘肉、臘魚、臘雞、臘腸子,另外還有幾十斤自家做的綠豆粉條。

過完年了,天氣轉(zhuǎn)睛,農(nóng)民閑不住,清理牛欄、豬圈,栽紅薯就成了首要任務(wù)。

村子里的牛棚,是幾家合蓋的。一棟牛棚,一般存放六、七頭水牛,牛草則是單獨(dú)存放在自家倉房,牛草大多就是干稻草,扛上兩捆,只夠一頭牛一頓吃的。牛吃草時,草把要事先扯散了,牛會伸出舌頭將草一把、一把地先捲了進(jìn)去,再細(xì)嚼慢咽。牛吃飽后,還會哞哞地要水喝,牛喝水的架勢,有些嚇人,一木盆水二分鐘內(nèi)就能徹底喝完,你能真正見證到:什么才叫牛飲;豬圈一般就在自家住宅附近。清理牛欄、豬圈的時候,你必須用帶齒的筢子,才能把濕漉漉的稻草扒出來,那是漚好了的農(nóng)家肥料,熱氣中有一股刺鼻的味兒,還好,不是特別難聞;再跳進(jìn)地窖里,將頭年的紅薯找出來,要挑已經(jīng)發(fā)芽,個頭大,沒有爛心子的那種,連同肥料一起擔(dān)進(jìn)山里,挖好坑,把紅薯埋進(jìn)去,松松周邊的土層,再敷蓋上漚好了的稻草,如果勤快的話,還可以去自家的糞缸里舀些糞便,潑上些尿,那是最好不過了的。施肥也有嚴(yán)格的時間規(guī)定,必須趕早,不能太陽正午時澆,要不然,會把作物活活燒死。

一切布置妥當(dāng),等過了幾個月,你就能去地里挖紅薯吃,挖紅薯時,只要不連紅薯秧藤一起挖,是不會有人生氣罵娘的,紅薯熟吃時,要挑那種紅皮、黃瓤的,埋到火爐灰里焙,用不上半小時,就可以開吃,黃瓤的紅薯比那種白瓤的要面、要甜;而生吃時,則要選白瓤的,白瓤的比黃瓤的要來得脆,去水邊將上面的泥巴洗干凈,用自己的大板牙將紅薯皮,一圈圈地咬掉,那時候的小孩子在一起,不用水果刀削皮,更沒有城里人講究,“不干不凈,吃了才沒病。”

湖南農(nóng)村,三、四月間,鶯飛草長,油菜花開,無論田頭田尾,無論房前房后,坡上坡下,首先映入你眼簾的一定是黃澄澄的,好一大片,油菜花到處盛開著,即便是走在田埂,你也會不經(jīng)意間發(fā)現(xiàn)十棵、八棵。江南,和風(fēng)細(xì)雨中,近看那雨絲,是打著斜的,而遠(yuǎn)處的雨兒卻似冒著輕煙,稍稍透著一點(diǎn)涼意;天氣好的時節(jié),花團(tuán)錦簇中不時有嗡嗡鳴叫的小蜜蜂和翩翩起舞的花蝴蝶,在開心地玩耍;間或,還會在不遠(yuǎn)處,鉆出一、二只田鼠,警覺地嚼食著油菜籽之類的東西。

那時候,農(nóng)村砌房屋用的磚,大多數(shù)是在田里取些黃土,用固定的模具壓制而成,可能不經(jīng)過磚窯燒,不同于實(shí)心的紅磚,比紅磚大四倍左右,個頭跟現(xiàn)在的空心磚差不多,只不過也是實(shí)心的。每塊磚上,往往夾帶著不少稻草,有許多窟窿眼,磚與磚之間殘留一些縫隙。我二舅、三舅家朝陽的土墻上,總會有三三兩兩的蜜蜂去那些個洞洞里歇腳,這正是我們捉蜜蜂的好時候。

捉蜜蜂,肯定是一項(xiàng)益智游戲。找一個小藥瓶,把里面不多的藥倒出來(藥粒用紙包好,交給大人,不至于挨罵),瓶子洗干凈,控干水,將瓶口沖著墻上小洞,選擇洞口很關(guān)鍵,洞口不能太大,瓶口稍微打斜,伸進(jìn)去一根稻草桿,輕輕地往里面塞,三捅、二捅,蜜蜂禁不住撩,便會慢慢的往洞口處面爬,注意了,加十倍的小心,你就會收獲一只屁股肥肥的蜜蜂,運(yùn)氣好的話,一下午,這樣豐乳肥臀的小家伙,你會抓上十二、三只。

捉蜜蜂,不是來養(yǎng),而是拿來吸蜜糖汁的,掐去頭部,從它碩大無比的尾部能擠出些糖水來,猛吸一口,你能甜到骨子里,一般來說,一只蜂屁股頂多吸三次,吸多了,撈不出太多的“油水”。好在,你手里還有十來只哩。

我二舅年輕時,在地質(zhì)大隊(duì)工作,是一名資深電工,他家有一個由二十四節(jié)干電池串起來的電池盒,每到天,他便會帶著我去溪流里捕魚。捕魚的工具,是他自己琢磨做的:用一只大一點(diǎn)尼龍網(wǎng)兜子,在上面開口處穿上根粗鐵絲,再把它綁縛到一根二、三米長的竹竿上,用一根電源線將鐵絲圈與電池盒相連,在右手夠到著的地方裝上一只開關(guān),通電自如。別小看這么一個簡陋得不能再簡陋的玩意,卻是一個捕魚的好幫手。

早上六、七點(diǎn)鐘出發(fā),二舅指揮我背著魚簍,一起沿著溪流,往上游走二十多里路,才挽起褲腿,下到溪流中,往回走,向往已久的捕魚生活就這樣真正的開始了。山中溪流不是很急,清澈見底,鵝卵石還有各種瓦礫并不扎腳,但十分滑溜,不小心,很容易摔倒,沒等抓魚,就濺一身水。一、二寸長的小魚、小蝦米在鵝卵石和水草間藏貓貓;還有螃蟹在逆水中總是急急忙忙地趕路,走道也沒正形,橫豎不分;最多見的還是泥鰍,精怪得很,不等你靠近,便早已逃之夭夭,鉆到石縫里,你得試著將石頭輕輕搬掉,才有可能找到幾尾,可不等石頭完全翻過來,石頭表面上原來所附帶的一層泥沙就會散落下來,原本清水,瞬間被攪渾,泥鰍借著機(jī)會也就跑得無影無蹤。

溪流兩岸的草坡上,還會有一些不知名的野花,黃黃的,白白的,卻只有瓶蓋那么大。這些花花草草,男孩子是不會去理會的,抓魚才是要緊。

二舅慢條斯理,將長竹竿伸進(jìn)水中,左探探,右探探,被電擊了的小魚、小蝦、小泥鰍還有不可一世的小螃蟹,全部翻上了白眼,再用網(wǎng)兜順手一焯,就大功告成。我性子急,一看到翻白的魚兒就不顧三七二十一,沖上去,完全忘了那網(wǎng)兜上帶電這碼事。一天下來,六、七個小時,魚簍里差不多能裝滿,但被電擊也實(shí)在不少,總是不長記性,好在那電只有三十六伏,沒有生命危險。二舅的捕魚工具并不是萬能的,如果水深一點(diǎn),碰上大一號的鯛子魚、黃鱔也無可奈何。

生活在農(nóng)村,放牛、割豬草是家長便飯。我雖然是從城市里來的,沒人給我布置任務(wù),下指標(biāo)。我因?yàn)檫€沒有到上學(xué)的年紀(jì),去不了學(xué)堂,小朋友又一個個出去干農(nóng)活,我一個人在家沒意思,便吵嚷著,也要跟小伙伴們?nèi)シ排?,主要是投好玩,捎帶割點(diǎn)豬草回來,外婆在我出門前總是千叮嚀,萬囑咐,讓我別跑丟了。放牛的地點(diǎn),一般都選擇在對面山坡和小溪流附近,從來不走遠(yuǎn),外婆在堂屋外面能夠隨時望見,中午吃飯的時候,外婆在堂屋門口,沖著對面,大聲喊我的乳名,我跑跑顛顛就能回來,每次回來,順道去那口井臺邊把手上的泥巴搓干凈。

井水清涼,能喝,從不生??;井底下,隱隱約約還能看到一分、二分的鋼崩;井臺邊,總是有一幫堂客(其實(shí),都沾點(diǎn)親,帶點(diǎn)故,只是親戚、舊戚太多,介紹完了,我也記不?。┰谙匆路?、洗菜,洗衣服時,用一根木槌,梆梆地槌個不停,有說有笑,不耽誤干活;洗的菜,一般都是胡蘿卜葉、大白菜;偶爾男人給自家的水缸擔(dān)水,也去井邊,說閑話的少。

我扯回來的豬草,不是太多,為了充數(shù),有時候,干脆把田里的小麥也捎帶些。洗豬草,是不能直接扔進(jìn)井里面的,一般都是大人先幫我從井里打一桶水上來,倒在一個專用石槽里,讓我自己在石槽里胡亂攪和,石槽的另一端有一布塞,洗完了,把布塞拔出來,將水放掉,再堵上,喊年輕的堂客幫忙再打桶水,直到瘋夠了,才回家。當(dāng)然,身上的草籽,我自己都能簡單地拍打干凈,但有些帶刺的蒼耳子,沾到衣服的皺褶里,只好麻煩外婆和舅媽了。

井臺邊,是全村發(fā)布重要新聞的聚散之地,誰家來客人了,誰家小媳婦懷孕了,大事小情都是從這里“廣播”出去的。

七月份,是農(nóng)村最熱的時候,知了,在一種叫苦揦子的樹上,“知了、知了”地叫個不停,越是中午午休的時候,它越是叫得歡實(shí)。七月也是一年里最忙碌的日子,趕上“雙搶”。所謂“雙搶”就是要在立秋之前完成搶收早稻、搶插晚稻的所有農(nóng)活,前后只有十天左右。赤腳踩在滾燙的泥水田里,一邊揮舞著鐮刀,將成熟的早稻,在齊根處割斷,一邊還要防止水蛭爬上腳脖子,水蛭俗名螞蟥,嗜吸人畜血液,它的蝮部有吸盤,吸附力特強(qiáng)。用手怎么拽是拽不下來的,只有用手照它的身子猛拍,水蛭才會縮緊身子,團(tuán)成一團(tuán),滾到一邊,在看它所吸處,肯定留下一個小紅點(diǎn),討厭的玩意兒不知什么時候,不請自來;大人們手捧著稻把,腳踩著笨重的打稻機(jī),將稻草上的谷粒全部打到打稻機(jī)里;散放的稻草還得有人一梱梱用稻草捆起來,碼好垛;零散的稻穗在田間地頭,到處都是,撿稻穗自然成了我們小孩子的活;稻谷收割完畢,就得馬上用大田犁耙把地平整好,接下來就開始插晚稻秧,其中最好玩的莫過于拋秧苗,拋秧苗完全是一項(xiàng)技術(shù)活,不僅要拋得準(zhǔn),插秧的人夠得著,還要使拋出去的秧苗正立在水田里,根須沖下,要不影響秧苗的存活,甚至直接影響到產(chǎn)量。這種技術(shù)活是不可能交給我們小孩子來完成的;外婆在家燒水、做飯,喂雞、喂豬,水燒開后,晾涼,一般由我給大人們送到田頭;最辛苦的屬舅媽,她們還要在每天忙完后,把大人、小孩的衣服拿去井臺邊洗。整個村子里,沒有一個閑人。

每到雙搶的季節(jié),學(xué)校會放幾天假,學(xué)生不能光讀圣賢書,適當(dāng)?shù)膭趧右惨獏⒓印?/p>

最閑暇的應(yīng)該算外公,他沒有地種,一生最大愛好就是釣魚。外公曾告訴我釣魚分時候,水清則無魚,最好的季節(jié)是九月份,小溪流漲水的時候,山上的泥沙下來,往日清澈的溪流不見了,代替的是湍急的河流,特別下雨天,魚兒最好上鉤。每次釣魚前,外公都公讓我表哥們?nèi)ネ隍球?,他自己?zhǔn)備好窩子,他常說:好窩釣好魚。外公的釣魚桿也是各式各樣,所有的屋檐下,成梱的釣魚桿,一打一打的,有長的、短的,有帶轉(zhuǎn)盤的,有不帶轉(zhuǎn)盤的,有釣鯽魚的,也有釣鯉魚的,反正是應(yīng)有盡有,魚鉤分很多種,我記不住,也就懶得去管他,高興的時候,戴上斗笠,披上蓑衣,扛根短一點(diǎn)的釣魚桿,拎著裝蚯蚓的盒子,挎上小馬扎,屁顛屁顛地跟他去,到了下風(fēng)處,有模有樣地穿上蚯蚓,將線甩出去。但釣魚是個苦差事,耐著性子,半天釣不上兩條,不讓人走動,還不能大聲說話,說是怕驚跑了水底的魚兒;兩只眼睛也不能亂轉(zhuǎn),必須盯緊了魚漂,有時魚漂動了兩下,滿以為是魚咬食上鉤,提起魚桿,卻不曾看見魚的身影;更可氣的是,魚食不知道什么時候讓魚偷吃沒了,外公說那肯定是鯛子魚,一點(diǎn)點(diǎn)將魚食蠶食;只好把魚桿收回來,重新裝上蚯蚓,再釣。好不容易等到魚兒上鉤了,急急忙忙往回拽,卻眼睜睜地看見魚兒在空中劃了一條美妙的弧線,脫鉤而去,鬧個白忙。

釣魚,不好玩,我就去抓螃蟹。抓螃蟹,我在行,用一根小棍,上岸邊找螃蟹居住的洞口,螃蟹的洞口,一般來說成扁平狀,圓口的絕對不是,掌握了這一條,你就可以用棍子往下深挖,大約十公分處,你便可以發(fā)現(xiàn)一只螃蟹,正驚慌失措地往洞口里撤退,小心地把他抓出來,就地找一些叉樹枝,用茅草引燃,燒螃蟹吃,也算是慰勞自己。

三舅家有一臺老式的壓面機(jī),三舅常年領(lǐng)著兩個表弟做手工面條,具體做面條的程序有哪些,我不是太清楚,我只記得他們家樓上樓下,滿院子曬的全是面條,面條長長的,只需要曬兩個太陽就好了。每批新面條下來,三舅總是要煮上一大鍋,讓坡上坡下的鄉(xiāng)里鄉(xiāng)親,都來嘗嘗。特別是快過年的時候,放點(diǎn)新熬制的豬油或者加些老湯,條件好一點(diǎn)的人家,還可以放些黃花菜,那面條的味道老好了。三舅家的面條銷路也好,十里八村的人比較認(rèn),面筋斗,斤兩又夠,三表弟有一股子蠻力,二百斤的擔(dān)子,放在他肩上,跟挑棉花似的。他人又老實(shí),從不跟大姑娘、小媳婦拌嘴,時間長了,走的村子也就多,媒婆子找上門來,牽線搭橋,弟媳婦也就順理成章,在三表弟不到二十歲那年過了門。2008年,三表弟家的老大初中畢業(yè),沒能夠子承父業(yè),改行在武漢學(xué)廚師。

73年,媽媽因?yàn)槟懩已?,在岳陽做第二次大手術(shù),我沒能回城里讀書,只能繼續(xù)留在農(nóng)村,讀一年級,學(xué)堂離外公家沒多遠(yuǎn),是一棟木板樓,二層,下課的時候,二樓的學(xué)生下來,會把樓板踩得噔噔響。學(xué)校附近有一眼魚塘,水不深,泥灘里有許多打碎了瓦片、碗底,成形的碗底,扣過來,在水塘邊盛進(jìn)去水,用來做硯臺,磨墨,是最好不過的,我上小學(xué)一年級的時候,老師沒有教過我們寫鉛筆,更沒有見過鋼筆,一上來便教我們用毛筆寫小楷,寫家庭作業(yè)時,也是用毛筆。每天放學(xué),外婆都要把我一雙小手,打上肥皂,好好洗洗,要不沒法上桌吃飯。語文老師姓鐘,教生字時,不用拼音,直接告訴我們念誦,咿咿呀呀上了一年,我便回了岳陽。

二十年后,我生活在東北,一個說普通話的地方,對拼音的要求極其嚴(yán)格,可惜,小時候基礎(chǔ)沒打好,到現(xiàn)在有好多字還是說不太準(zhǔn)確,“牛”和“劉”,“拿”和“娜”,“湖南”與“呼蘭”的語音、語調(diào)更是整不太明白,一口普通話,字正腔圓,自認(rèn)為蠻好,哪怕?lián)綆〇|北地道的方言,在東北人耳朵里,還是能聽出差別來。

農(nóng)村八年,給我童年生活帶來了歡樂,在那里,我沒有上過幼兒園,沒有去過學(xué)前班,但我學(xué)會了很多在城里學(xué)不到的東西,特別是那,濃郁的鄉(xiāng)情,一直感動著我。那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讓我牽掛。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efolxx85b.com/subject/122146/

農(nóng)村八年的評論 (共 0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德惠市| 洛南县| 宝鸡市| 乐都县| 涿州市| 商河县| 湘潭市| 北票市| 舞阳县| 丹巴县| 乡城县| 贺兰县| 石林| 鄂温| 长白| 屯门区| 长治市| 锡林浩特市| 林州市| 布尔津县| 吉木萨尔县| 肥西县| 和平区| 潞城市| 鹤山市| 蒙自县| 通城县| 鹤壁市| 镇安县| 南康市| 屯昌县| 乌兰浩特市| 和顺县| 噶尔县| 神农架林区| 进贤县| 竹山县| 宜昌市| 苏尼特左旗| 宜春市| 常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