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國河散文《復活的屈原》
復活的屈原
——2024甲辰端午節(jié)所感
傅國河/安徽滁州
(朗讀版,正文800字)
一條不長的支流,蜿蜒流淌了兩百多公里,在匯入奔騰的湘江后,便投進了浩浩湯湯的洞庭湖懷抱。這就是汨羅江。她的兩岸,粉墻黛瓦、草青柳綠,一派恬適的江南水鄉(xiāng)風貌。而讓她出名的還是屈原在此抱石投江、以死明志的故事。
故事,千百年來是這樣流傳的。(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屈原,是戰(zhàn)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也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楚辭”的創(chuàng)立者和代表作家,被譽為“楚辭之祖”,“逸響偉辭,卓絕一世”。
出身于貴族家庭的他,自幼勤奮好學,胸懷大志。早年受楚懷王信任,常與懷王商議國事,參與法律的制定,主張章明法度,舉賢任能,改革政治,聯(lián)齊抗秦。
悲劇的腳本,就是從這里埋下了注筆。
公元前305年,詩人反對楚懷王與秦國訂立黃棘之盟,但是楚國還是徹底投入了秦國的懷抱。他也被楚懷王逐出郢都,開始了9年的流放生涯,最后輾轉來到了汨羅江邊。在這里,他完成了不朽詩篇《離騷》、《九歌》以及《九章》中的部分章節(jié)。
這是詩人的個人悲劇,更為悲劇的是楚國的滅亡。
公元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帶兵南下,攻破了楚國國都。詩人的政治理想隨之也徹底破滅了,破滅的還有他對前途的希望。那就是雖有心報國,卻無力回天,“眾人皆醉我獨醒”,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農(nóng)歷五月初五這天,詩人懷抱著石頭投入了滾滾的汨羅江。
江水無情,人間有情。
相傳屈原投江后,沿岸的百姓紛紛劃舟搶救,于是后來就演變成了每年的農(nóng)歷五月初五舉行龍舟比賽的習俗。后來,人們還陸續(xù)修建了屈原祠、屈原墓、屈原崗、屈原廟等建筑,以此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詩人永遠地沉在了汨羅江底。
他屬于流淌不息的汨羅江,無疑也屬于世代不息的端午節(jié)。這是詩人的精神歸處,也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精神根髓。
又到一年端午時。
汨羅江邊,我們依稀看見詩人臨江而立,長髯飄飄。他的眉頭舒展不再緊鎖,悠然地凝視著腳下清澈的江水,聆聽著江面上那千楫搖動、龍舟競發(fā)的歡呼。
他感慨時代的變遷和巨變,反復吟誦著,吟誦著,“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p>
2024.6.6下午于辦公室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efolxx85b.com/sanwen/vylzmkq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