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國河散文《化日門下有名流》
滁州古城行走?甲辰十二月令文化研學(xué)游公益活動之四月篇——
化日門下有名流
傅國河 / 安徽滁州
(朗讀版,正文870字)
時令甲辰四月,古老的滁城已是驕陽炎炎、熱浪滾滾,滾滾的還有古城行走不停歇的步履。按照既定的安排,第四次古城行走的起點,選擇在了與拱極門相距不遠的化日門。
化日門,是古老滁城六大城門中的東門,又名大東門。(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大東門的建立,與大明皇帝朱元璋有關(guān)。
朱元璋是滁州土生土長的皇帝,這也是現(xiàn)今滁州人的驕傲。他率兵攻占滁州后,筑城抗擊元軍,并在元代至正十四年(1350),修建了化日門。
化日門地處老滁城的城東,是古城最早迎接太陽升起之地,起名“化日”,一有化育萬物生長的太陽之意,二有承享經(jīng)久太平的盛世之象。
難得一見的是,滁城在東關(guān)設(shè)置了化日門和遵陽門雙座城門。伴隨著1912年開通的津浦鐵路在滁縣設(shè)站,不僅東關(guān)街開始繁榮起來,而且這里也成為許多政要及文化名人入城的要津。
這中間,便有著名學(xué)者、社會活動家、作家盛成,五四新女性、“新月派”詩人方令孺,還有現(xiàn)代畫家、美術(shù)教育家徐悲鴻等5人結(jié)伴來滁州游覽瑯琊山的美談軼事。
1936年4月寒食節(jié)那天,他們一行自南京渡江,由浦口乘火車來到滁州,下車后過東關(guān)街從化日門下進的城。他們穿越古城街道,一路游覽了瑯琊山里的名勝豐樂亭、醉翁亭,返回時還來到了中心街傅同興酒館,也就是今天的“五一飯店”痛飲飽餐了一頓。感喟這次美好的旅行,盛成作散文《游醉翁亭》、方令孺作散文《瑯琊山游記》以此紀念。其中,方令孺的散文發(fā)表后,深受贊譽,成為她的代表作和現(xiàn)代散文名篇。
時光荏苒,歷史的煙云早已飄散,但化日門下明皇和名流的故事依然在傳唱著。
緊挨著化日門的,就是滁州古城特色“雙水關(guān)”中的下水關(guān)。這是朱元璋筑城擴池時所建,至今關(guān)下依然流水淙淙。只是在它旁邊的南端小東門環(huán)漪門已無蹤影。而和它相連的古城墻目前尚存一段,這便是南湖邊的環(huán)城馬路,連同改造后的護城河南湖一道,已然成了滁州的一景,成了滁州人休閑散步的好去處。
和環(huán)城路相通交叉的就是保生橋。這也是當年方令孺一行游覽瑯琊山時經(jīng)過的地方。古城行走的步履穿過橋下洞廊和美食一條街宋城后,便來到了豐泰門,圍著古護城河,兜兜轉(zhuǎn)轉(zhuǎn)正好走了一圈。
古城行走第一階段便在這里劃上了圓滿的句號。
但,甲辰五月行走的號令已經(jīng)吹響。我們追尋古城的步履,將一直走下去,走下去。
2024.5.29晨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efolxx85b.com/sanwen/vqizmkq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