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隔離后,我可以帶上寵物嗎?” | 毛孩子也能是“心理治療師”


因國內近期的疫情反彈,部分居民需配合防疫工作集中隔離。一個難題頓時橫亙在不少被隔離者心中:
被隔離后,寵物誰來照顧?
鑒于去年疫情爆發(fā)之初不少寵物被困家中的情況,不少主人對隔離后寵物處境充滿揪心和焦慮。
“我家貓有基礎病,沒人給藥肯定出問題?!?/p>
“存儲的糧根本無法支撐貓咪21天的隔離生活,咋辦???”
“貓給糧和水就行,傻狗這么多天沒人照顧,回來后會是什么樣子?”
好在今年的疫情防控工作中,部分城市出臺了一系列有力度有溫度的措施,解除了這部分的后顧之憂。
這些疫情下對毛孩子的關切,只是當代生活中寵物重要性的一個縮影。貓狗雙全早已劃進了年輕人的理想生活,甚至不少年輕人把貓奴,鏟屎官這樣的稱號掛在嘴邊。
難道這就是帶毛生物的魔力嗎?


在中國,養(yǎng)寵已然成為都市男女流行的生活方式?;丶液竽芨惺艿綄櫸锏臒崆?,對于在外打拼的年輕人來說,這就是一份大都市中少有的羈絆。
雖然沒有語言交流,但是它們所提供的溫暖和陪伴,正是當代人需要的?!?019年中國寵物行業(yè)白皮書》顯示,59.1%的寵物主把寵物視為自己的孩子,27.8%的人視寵物為親人。
終身未婚的香奈兒“老佛爺”Karl Lagerfeld曾提出過讓自己的貓Choupette作為法定繼承人,繼承自己13億遺產的想法,甚至愿意將自己的骨灰一半與它撒在一起。這段感情早已超出了簡單的飼養(yǎng)關系。
精神病學家約翰·鮑比認為,寵物主人與寵物之間的紐帶與人類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系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寵物和主人之間也存在著重要的依戀關系。而這種情感依戀,也是健康發(fā)展的重要元素。
而認知科學家 Parsons 等人也在2010年提出:貓咪會激活人類的養(yǎng)育腦。
養(yǎng)育腦是指人類母親對嬰孩之間存在的一種親密無間、正向積極的感情,貓咪的“嬰兒圖式”(Babyschema)長相激發(fā)單身青年們的“養(yǎng)育本能”,刺激人類大腦的快樂中樞分泌多巴胺。
可以說,貓咪與人類之間微妙地產生了類親子關系,讓不少花季少男少女無痛當媽。
在一項兒童對親密關系進行排列的研究中,許多小朋友也把寵物放在了人的前面,她們常把寵物看成特殊的朋友,而且能夠極大地依戀于這個朋友。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寵物能夠充當或替代某些人類的社會關系。
以及另一項專門研究了依戀寵物與健康的關系的論文也顯示,對寵物的依戀水平越高,幸福感也隨之增加。并且飼養(yǎng)寵物還有助于密切人們相互間的關系,增強自尊心,提高獨立生活能力。


過去40年中,大量的研究證據(jù)和相關綜述表明,飼養(yǎng)寵物與人類的身心健康都存在正相關。
|?身體健康
在患有心血管疾病、老年癡呆,甚至癌癥的人群中,擁有寵物的患者身體狀況更好,康復得更快。有研究發(fā)現(xiàn),人類與寵物的互動可以增加人體某些神經化學物質的分泌,進而達到放松身體,增強免疫系統(tǒng)功能的目的。
英國一有關預防疾病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寵物的體味中含有硫氫化合物,該物質可以保護人體細胞中的線粒體,讓線粒體能持續(xù)提供能量給其它工作細胞,達到預防疾病的效果。明尼蘇達大學一項為期10年的研究表明,擁有貓咪的人患心臟病的可能性要低40%。
這種身體上的積極影響甚至是互惠的,輕撫一只小狗不僅可以降低人的血壓,同樣也會降低小狗的血壓,這些都進一步凸顯出了人類與寵物互動所產生的積極效應。
|?心理健康
華盛頓州立大學的研究員兼副教授帕特麗夏·彭德里表示:擼貓10分鐘,輕松兩小時!
聲波頻率測量結果表明,貓的咕嚕聲在20~140赫茲范圍內,可以有效減少人類的壓力反應。
寵物互動可以減少個體的焦慮、抑郁和孤獨感,提升幸福感、自尊。擁有寵物陪伴的精神分裂癥患者與同類群體相比,社交冷漠水平更低,生活質量和動機水平更高,這種結果部分得益于寵物緩解了他們對自己的消極關注。
以上種種研究和實踐都證明,寵物對人類有著巨大的療愈作用。
一方面,寵物可以成為人類最親密的朋友,另一方面,他們對人類的精神乃至生理健康有著巨大的積極意義。而這些積極意義,也為后來人們使用寵物輔助心理治療埋下了伏筆。


寵物除了能幫助普通人提高健康水平,也可以拯救困在各類心境障礙中的來訪者。動物輔助治療(Animal Assisted Therapy,AAT)正是一種將動物與患者之間的互動作為治療過程的醫(yī)療方式。
考慮到動物的體型和易得性,以及本身的社會性,汪星人和喵星人一般是最好的選擇。
而臨床中針對不同的治療目標,選擇的治療動物也不同。
比如在兒童和青少年的心理治療和輔導中,為了迅速和兒童及青少年溝通,會選擇活潑可愛的貓、狗、鳥等動物,在雙方之間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梁;在行為障礙的治療中,選用馬等動物可以幫助患者提高平衡性、力量、靈活性和動作水平。
在心理咨詢中,也會通過讓來訪者撫摸、摟抱動物,使他們心情放松,滿足依戀感。
通過寵物與患者建立和諧的關系,人們的身心健康狀態(tài)和獨立性可以得到提升,也會緩解焦慮和抑郁的情緒,甚至可以提升自尊、交流能力,和運動能力。
一篇對49篇文獻Meta分析的論文顯示:動物輔助療法在治療抑郁癥、焦慮、注意缺陷、行為障礙、分離障礙、癡呆癥和一些慢性心理疾病具有顯著治療效果。
不過,并不是所有寵物都能成為合格的治療動物。要想上崗工作需要接受一系列嚴格的訓練,并且通過考試獲得相關機構頒發(fā)的資格證書,并且佩戴特制的身份標志,才可以持證上崗。
李佳琦曾透露,已安排自家的寵物狗狗們參加治療犬培訓課程,想讓它們做更有意義的事情,用狗狗的微笑幫助更多人。

需要注意的是,寵物作為陪伴者,或者是心理治療的輔助者,治愈動物們不能替代專業(yè)的醫(yī)學治療,但在輔助治療時也提供了重要幫助。
華西第四醫(yī)院目前有十多名培訓上崗的寵物醫(yī)生,李金祥醫(yī)生說:“很多絕癥患者和高齡老人都很喜歡寵物。但由于疾病,他們一般沒機會接觸。在這方面顯得比較孤獨,如果有狗醫(yī)生與他們一起玩耍,這會減輕他們的孤獨感以及疾病帶來的痛苦,變得快樂一點?!?/p>
即便是生命即將走到盡頭的病人,“狗醫(yī)生”的探訪也會使他們快樂地走過最后一段時光。

人與動物之間的關系其實極其簡單純粹,但正是這種簡單與純粹,孕育出了巨大的復蘇與安慰的力量。
也許你離幸福的距離,只隔著一只小貓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