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 Deck實機手感怎么樣?我上手之后就回不去了
經常看博士文章的小伙伴都知道:我每周都會和大家聊聊Steam暢銷榜。雖然近期Steam Deck被《使命召喚:現(xiàn)代戰(zhàn)爭2》擊敗,讓出了冠軍寶座,但是亞軍的位置也說明了這臺掌機是非常熱銷的,V社的訂單一直處于飽和的狀態(tài)。有些人表示自己家里已經有電腦和主機了,沒必要再買Steam Deck,博士之前也是這么想的,不過真的上手這臺掌上PC后,就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回不去了!

今天,博士就和大伙簡單地聊聊個人對于Steam Deck的感受,大家可以參考一下。一開始看到這款機器的話,會感覺它又大又重。大小方面,我們可以把它和Switch放在一起,感受一下;而重量方面Steam Deck有669克,而Switch只有297克。不過,Steam Deck合理的造型設計提升了握感的舒適度。

我個人握著機器兩端玩游戲確實覺得機器很有分量,但那是一種扎實的重量感,而不是拿著重物的負擔感,堅持一兩個小時沒什么問題!當然,如果你是手很小、力氣不大的女性玩家,可能會不太適合。如果你非要讓博士用某臺已經存在的掌機來形容Steam Deck的話,那應該就是放大版的NeoGeo Pocket吧。整個機器用料扎實,磨砂面摸起來很舒服,沒有玩具的感覺。

至于按鍵方面,雖然Steam Deck上的各種輸入部件非常多,但是習慣之后還是很舒適的。左邊的Steam按鍵在功能上類似PS的Home鍵,右邊的符號鍵則是快速設定。機器上最大的特色自然是左右各有一個觸控板(track pad)。想必大家和博士一樣,覺得這種設計有些多余,不過實際上手后發(fā)現(xiàn)這玩意確實方便和實用!右邊的觸控板可以控制浮標,精確度很高。當浮標停在可滾動的選單上時,右觸控板居然可以進行滾輪操作,且有振動反饋,讓人驚艷!

除此之外,機器背后的L4、L5、R5、R5鍵方便我們針對具體的游戲去自定義操作。換句話來說,Steam Deck提供了許多專業(yè)游戲手柄才有的鍵位。只不過我們需要一定的時間來適應新的布局,習慣之后就能體會到方便,再也回不去了。

這里博士在分享幾個Steam Deck比較好的設計,比如:電源接口位于機身頂部,方便一邊坐床上玩,一邊充電;機器支持Micro SD卡,且速度非???,比內建的SSD慢不了多少。因此我個人建議大家入手定價399美元的基本款(存儲空間64GB)就可以了,感覺性價比最高;系統(tǒng)界面簡潔好用,還提供了一個性能檢測器,方便大家隨時調整游戲設定。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機器的缺陷。個人感覺Steam Deck的L1和R1鍵的觸感有點不夠扎實,感覺容易壞;機器的風扇聲音有些大;畫面的基本輸出只有720p;考慮到上述的細節(jié),博士覺得用Steam Deck來玩一些性能要求不高的Steam中小型(獨立)游戲最合適!如果用它來玩《巫師3》、《艾爾登法環(huán)》等等3A大作的話,還是建議加個dock,接到電視上比較好。目前市面上已經有第三方底座可以將輸出畫面提升至4K甚至8K!

由于工作需要,博士經常需要去體驗各種游戲,而市場上還是3A大作少,中小型游戲比較多,因此感覺Steam Deck特別實用。如果你也偏好那些銀河惡魔城、肉鴿玩法的2D游戲,Steam Deck顯然是絕配。至于3A大作的話,Steam Deck也能玩,就是差點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