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人也受不了氣價上漲了,歐洲只剩最后的倔強
眾所周知,自打世界疫情爆發(fā)之后,西方世界就陷入了混亂。而且不可否認的是,在近兩年的時間里,西方國家做了很多錯事,比如高調宣布要與“疫情共存”,再比如為應對供應鏈斷供而加收關稅、大量印鈔等等。總而言之,雖然西方的困境還沒有影響到我們,但西方人民的生活早已到了水深火熱之中。
據報道,德國萊比錫在近期爆發(fā)了數千人的抗議游行活動,數千人走上街頭高喊“熱秋對抗社會寒冷”的口號。值得注意的是,在這數千人當中,不都是普通民眾,還有很多地方的高層參加。由此可見,德國的問題已經不單單是高層和民眾之間的理念不合,甚至已經到了激進勢力和保守勢力最后“你死我活”的地步。
德國央行行長、歐洲央行管委會成員 Joachim Nagel 表示:如果當前的消費者價格趨勢持續(xù)下去,歐洲央行將需要繼續(xù)加息,在2023年期間,通脹形勢可能會有所減弱。盡管如此,通脹率可能仍會處于超過6%的過高水平。這或許意味著,歐洲央行不得不更激進的加息從而控制通脹。

歐洲的能源危機并不是今年開始的,實際上在去年的三季度,俄烏戰(zhàn)爭之前,因為過度的依賴不穩(wěn)定的綠色能源,就已經推升了天然氣的價格。綠色能源最大的問題就是:穩(wěn)定性差。一旦出現(xiàn)氣候的異常,比如陰雨,缺風天氣很容易形成供給的大幅度減少。?過激的能源政策,缺乏配套的應對策略,極端的綠色環(huán)保主義浪潮才是歐洲能源危機形成的根本原因。俄烏沖突,以及全球流動性泛濫帶來的大宗商品的暴漲,都加劇了這個過程?,F(xiàn)在歐洲正在為犯下的錯誤買單,對傳統(tǒng)能源的冷漠,對能源安全的忽視,對綠色能源的過度依賴。

日前代表著歐洲最大有色金屬生產的40位CEO發(fā)出絕望呼吁,他們敦促歐盟采取緊急措施,以防止電力和天然氣價格飆漲所導致的永久性去工業(yè)化。包括,電解鋁,電解鋅,鋼鐵等主要工業(yè)初級產成品生產在受到嚴重的影響影響,由于受到天然氣的短期影響,德國的化工行業(yè),也在面臨越來越大的停產壓力。根據德國聯(lián)邦統(tǒng)計局的數據,2022年上半年,德國進口了約28億噸無機化學品,這在數量上比去年同期增長了40%左右。去工業(yè)化的危機,一旦因為能源的繼續(xù)飆漲變成現(xiàn)實,那將引發(fā)歐洲經濟危機。
主權債務問題始終是懸掛在歐洲頭上的一把利劍,每次經濟出現(xiàn)問題,大家對于主權債務的擔憂就會增加,這一次顯然也不例外,無論是我們看德國跟意大利的國債利差,還是在不斷演進的歐洲能源危機,如果不能得到妥善解決,都有可能引發(fā)大家對于歐洲主權信用的憂慮。而現(xiàn)在看來,為了控制通脹,歐洲央行的大幅度加息策略,大概率會引起,歐洲經濟快速地進入衰退,而很顯然目前的債務環(huán)境恐怕支撐不了這么大的加息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