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信和寄信間
收信和寄信間
一直以來都覺得收信和寄信之間是一種無法言說的幸福。
昨日又去寄信了,宿舍的姐妹對此已是見怪不怪了。對她們來說,我不屬于21世紀,更不屬于青春活力的90后。她們無法理解在現(xiàn)在這樣一個信息發(fā)達的社會,一通電話,一條短信就足夠了,何以還要大費周章的去寫信呢?我也只能笑而不語。有些東西,明知說了別人也不一定明白,索性就不去解釋了,做自己的就好了。
我是害怕遺忘的,所以努力地想抓住一些東西來記錄我走過的日子,記住那些陪我一起走過的人。聲音會消失在時空里,短信會被狠心的刪除,唯有書信,可以定格記憶,可以被書寫。那份透過一筆一跡攜來的情誼,在瞬間被放大,溫暖心田。
古往今來,名人雅士都喜歡用一紙訴衷情。諸葛亮的《陳情表》,淳淳善誘,拳拳之心見于紙端,真乃萬世忠良賢臣。又司馬遷寫給任安的書信《報任安書》,表明他的情非得已,申明他的遠大抱負,令人感慨唏噓不已。還有林覺民寫給陳意映的《與妻書》,其深情厚誼,其舍生取義,都書寫的淋漓盡致。在那個信息通訊不是很發(fā)達的時候,鴻雁傳情最是美好,也最能見一人之所思所想。正是通過一張張薄薄的紙張,令另一個人看透這一字一語,一切便了明于心,無需多言。
這個世界太吵鬧,太浮華,太物欲橫流,要找到這樣一些愿意大費周章的陪你一直書信往來的朋友是何等的幸運。在用手中的墨筆寫下自己的心聲,告訴遠方的他你的想念,你的迷惑,你的一切一切,再精心的折好,裝進精致的信封,慢慢地粘合封口。然后貼上精心挑選來的郵票,寫上那個熟悉的名字,準備投遞出去。當你聽到信封觸到那個綠色的郵筒發(fā)出“當”的一聲時,你的心早已飄到遠方的那個人那里,伴著深深地祝福。接著你慢慢的離開,計算著這封信會何時到達對方的手中,你又會何時能收到那期待已久的回信,這中間又會發(fā)生怎樣的故事。這樣的美好,怕是只有個中人方能細細品味。(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在歲月的流沙中,沒有哪兩個人能一直相伴相守,一直是彼此的唯一。很多人都對那些逝去的情誼耿耿于懷,對那些曾真心相待的人不斷地懷疑,不斷地否定。與其感慨時光的殘酷,不如在兩人最是情投意合時,留下往來的書信,記下這一段情誼,免得在浮華中忘記了這么一段曾經(jīng)擁有的情誼。
歲月是最高明的化妝師,一個不留意,就辨不出原來的模樣。值得慶幸的是,有友人的書信相陪,看著那些泛黃的字跡陪我一起老去,在某個閑暇時拿出來看看,想想舊時的日子,品一杯清茶,感嘆時光荏苒。
最不可挽留的是時光。我無法回到過去,然而記憶在紙張間駐足,被定格,被書寫。訴說著那容易被遺忘的感動,詠唱著那些風花雪月的故事。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efolxx85b.com/subject/506301/
收信和寄信間的評論 (共 4 條)
- 無不為之 審核通過并說 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