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漢服
李雙琳
一個理科大學生,要做漢服,在我爸爸看來簡直是天方夜譚??墒?,我卻偏偏要做給他看。
爸爸是個作家,他多次對我說,現(xiàn)在的青年,很多人已經(jīng)忘記了 自己的信仰,忘記了自己的文化根源,忘記了我們中華民族所遭受過的苦難。爸爸甚至說,如果我們的文化不去繼承,傳統(tǒng)不去復興,那么我們何談文明古國。我雖然常常和爸爸唱對臺戲,但是在這一點上,我還是和他有共同的話題的。當然我得有自己的行動,得有自己的實踐,加上媽媽年輕時候是個業(yè)余裁縫,所以,大學剛剛畢業(yè),我就動了想做漢服的念頭。
做漢服,說說容易,做起來可不容易。 為了做漢服,我看了一些關于漢服的書籍。古書上說:“中國自古的衣冠上國,有章服之美稱之華,有禮儀之大謂之夏,華夏華夏就是這么來的。”鑒于此,我對于做漢服更加信心滿滿。因為我覺得,做漢服不是我一時的心血來潮,而是可以把它和文化的振興相聯(lián)系的。
有那么一段時間,我常常走進麥當勞的廳堂,我穿著個性的西服,唱著洋文的歌曲,可是,我卻總是莫名的惆悵。我不禁問自己,我還是一個中國人嗎?我還是中國的青年嗎?我不得不到歷史書中尋找答案。我才慢慢看清,是啊,是那些褐色頭發(fā),藍色眼睛的家伙,如狼似虎,帶著堅船利炮,用蠻橫和粗暴燒了我們的圓明園,毀了我們的家園,奪了我們的珍寶,搶了我們的殿堂。后來,我們雖然知道了民主,可是,我們卻忘了綱常倫理,我們有了不少西方歌曲,卻忘記了角徵宮商,我們能夠建造高樓大廈,卻很少去看看烈士墓碑。我們西裝革履,卻沒有了我們自己的衣裳。在哪里,我的禮儀之邦,在何處,我的漢家服飾。中國的龍舟節(jié)竟然被韓國申請去了,這是怎樣的哀痛和悲傷。霓裳羽衣曲曼妙地彈奏,我心里的漢服油然而生。因為我知道,在中國,有一群人正在為著自己的民族服裝而奔波,在為了漢文化的發(fā)揚光大而求索。
說干就干,我買來了機器,買來了有關書籍,花草,蟲魚,鳥雀,凡是漢服上需要的圖案我都給搬到家里。我和幾個有志于漢服的好伙伴一起探討做漢服的心得體會。這些好伙伴有的是我大學同學,有的是本縣的老朋友,有的是因為漢服才認識的新朋友。經(jīng)過一個多月的摸索,我做的漢服有模有樣,花色品種,式樣和款式越來越多,我接到額訂單也越來越多。媽媽看著我的漢服,喜不自禁,常常要放在身上比試一番才過癮。爸爸也終于對于我的漢服刮目相看,他不再認為我是不務正業(yè)了,而且常常夸我在工藝上無師自通。其實,他哪里知道,我做漢服是有美術基礎的。早在讀初中的時候,我就非常喜歡繪畫,本來我是想學習藝術類美術專業(yè)的,因為老爸的反對,我才不得不面對現(xiàn)實,后來讀了物理系。其實,在 生活中改行的人過去有,現(xiàn)在又將來也有的是。朱逢博據(jù)說是同濟大學建筑系的,后來卻成為了著名的歌唱家,她的歌家喻戶曉。我雖然不敢成名成家,不好對生活有過高的期望值,但是,我相信,只要是付出了努力,只要讓青春不斷地燃燒,將是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終于,在我們做漢服的第八個月,我們迎來了電視臺的采訪。帶著好奇和開拓視野的心,江西電視臺專程前來上饒采訪我們。當我們面對鏡頭的時候,我們的心醉了。是啊,這不僅是對于漢服的支持,也是對于漢文化的支持。我突然想起了毛澤東老爺爺說的話:“世界是我們的,也是你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好像早晨八九點中的太陽……………”
一個月后,當我們幾個好姐妹在一起,靜靜地收看電視上播放的采訪視頻的時候,我們的心真的再一次醉了。也許不僅僅是醉了,而是像喝了蜂蜜,甜透了我們的心呢。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efolxx85b.com/subject/3874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