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哇咦鋼城
丁字說故事系列之
啊哇咦 鋼城
譚 亞 紅
鋼城,50多年前就依著這條河而建。
小時候,因為一首紅歌,總以為這條河源于羅霄山脈西麓。其實,那條源于羅霄山脈的河—瀏陽河,自山的北麓和南坡,有二條溪流,在山南水北,謂之陽的城東10公里處匯合。又經(jīng)十曲九彎,歷五十里水路,一路清波蕩漾,流經(jīng)省會,至南,才入了這條河,這條河是養(yǎng)育我們的母親河—湘江。
那首歌,是一首被革命歌曲唱出名來的紅歌。這條河,那條河也是一條被幾代炎黃子孫唱出名來的河。(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50多年前,父親和一群同樣懷揣著對山外世界憧憬的人們一樣,來到了這條河右岸。從此,他們的身影就永遠的貼在這條河的水面上。從無到有,他們在這條河的右岸先后建起了金屬制品、焦化、煉鐵、燒結(jié)、煉鋼、軋鋼等等的廠子來,還建有職工醫(yī)院、子弟學校、幼兒園。他們從小到大,從建廠初期的小高爐建到了2580的大高爐;他們從精到強,在這里先后建起的平爐、250軋機早已被當今世界先進的轉(zhuǎn)爐、高速線材軋機取代;他們從少到多,從幾十萬噸鋼、鐵、材的生產(chǎn),發(fā)展到幾百萬噸,上千萬噸的規(guī)模。就是這樣,50多年來,他們從無到有,在這條河的右岸,一磚一瓦建起了一座十里鋼城—湘鋼。
10年后的三月,就是在這條河的右岸,一個由當年基建工棚改建的,那個叫二村的低矮平房里,我便出生在那里。那里曾經(jīng)四季分明,而在那個開滿桃花的季節(jié)里,我開始懂得什么是愛!并且慢慢的、慢慢的,我愛上了這條河,愛上了這座城!
我是這個家庭里唯一生在這條河,這座城的孩子。
在這里,父親與大多數(shù)鋼城開拓者家庭一樣,一個人拿著一份微薄的工資,和媽媽一起,養(yǎng)大了我們姊妹三人。
10多年后,我和哥哥、姐姐姊妹三人也一起加入了這座十里鋼城建設(shè)的奮斗者行列。無論是在食堂,還是負責生產(chǎn)保衛(wèi),即便是進行著企業(yè)的文化宣傳,到處都有我們的身影。
30年來,從生產(chǎn)操作到企業(yè)管理,再從企業(yè)的管理回到現(xiàn)場的生產(chǎn)操作。從焦爐爐前輾轉(zhuǎn),再到高爐爐前的全新上崗,這些都不過是一個奮斗者從一個起點回到了另一個奮斗目標的原點,新的履歷覆蓋在過去輝煌的往事里,不用回味,是重生,也是另一場奮斗的開始。
當然,這條河,這座城影響最大、最具魅力的無疑還是“偉人故里”,這是這條河,這座城的頂級品牌資源。
有人說,大地創(chuàng)造這條河,可能用了一億年。也有人說,這條河養(yǎng)育這座城建設(shè)的生靈,需要一萬年。然而,這群生靈在這條河邊建造這樣一座鋼鐵新城,卻只用了57年。
幾十年來,我和我們那些鋼城的開拓者們一樣,在這片我們賴以生存的土地上默默耕耘,從此,這奔騰的河水,奔騰的鐵流,才在四季交替的輪回中日漸豐滿。才有了大小高爐、平爐、轉(zhuǎn)爐、焦爐、俱樂部、燈光球場、拐角樓、希望大廈等等城標的不斷變遷,才有了這座十里鋼城醉人的燈紅酒綠,才有了這座十里鋼城別樣的高樓林立,才有了這條河,這座十里鋼城文明的經(jīng)濟繁榮和人們的安居樂業(yè)。
這座十里鋼城對于傳承這條河(水系)的歷史文化起著多么重要的作用。沒有他的點綴,就沒有高爐、轉(zhuǎn)爐、焦爐這些豐富的工業(yè)建筑與這條河水面以及其他景觀相映襯,就沒有這條河上的鋼城美景與劉興福、艾愛國這些奮斗者如此這樣優(yōu)美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這條河以及這座十里鋼城的文化內(nèi)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就不會充分展現(xiàn)。
這條河,這座鋼城的精華就沉淀于此。
我們是鋼城的兒女,也是鋼城的主人,我們應當高聲贊美!
啊哇咦,鋼城!
2015年5月11日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efolxx85b.com/subject/375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