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舊事(中篇小說之一)
風瑟瑟,葦蒲俏吟;濤淺淺,落日蒼黃。黃河邊,我撫一把古琴,輕撥慢彈,奏一曲絕響已久、被遺忘了的時代的村野小調(diào)——
序曲
蒹葭桃影里農(nóng)家舍房,
滸潯上有我可愛的家鄉(xiāng)。
神奇古老的土地上,(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莊稼人世代耕耘、生息、向往……
-
混沌分離千古洪荒,
兔走蛇爬荊棘榛莽。
黃水飄飄搖籃晃悠,
濤歌聲聲金色巨人成長。
石斧耒耜拓開中華文明,
犁鋤鐫刻壯麗詩章。
雙手描出天工畫圖,
汗水苦澀澆出粟稷芬芳。
金戈鐵馬踏千里原野,
英雄的故事在藍天上飄揚。
圣哲騷客閃耀群星,
勞動者的智慧照徹東方。
-
千里大河浪濤日升月沉,
知多少神奇的傳說在古老的土地上傳揚。
哎唷,黃河,親愛的母親!
親昵地依偎在您的懷抱,
哼一曲村野小調(diào),
講述鄉(xiāng)居悲壯神奇的故事篇章……
-
第一章 奇村漫語
一
廣袤的華北平原,莽莽蒼蒼,地平線隱現(xiàn)在天際。黃河從遙遠的天邊奔來,翻著泡沫,打著漩渦,揚起波浪,以磅礴的氣勢向東流去。在蒼黃的落日下,黃河灘上的紅柳、蒲荻、蘆葦在晚風中輕輕搖曳,沙沙作響,縷縷炊煙在天空裊繞、飄散,盤旋著古樸、雄渾、蒼涼、哀怨的旋律。奇村就是放在黃河岸邊的一架古琴,奏著勤勞、質(zhì)樸、幽怨的樂章,低低訴說街巷里神奇的故事。奇村這架古琴,是何年何月放在這個地方的不得而知,它為什么叫做“奇”,誰也說不清楚。黃河北岸向陽的臺坡地上,原始人用石鏟挖一個土坑,土坑上面打四面圍墻,再覆蓋上茅草,即建成了半地穴式的茅屋。一個個茅屋,就組成了原始村落——奇村最早可能就是這樣的一個村落。它是人類建筑史上的偉大創(chuàng)造,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比鱗次櫛比的現(xiàn)代化大都市還要偉大千百倍。當然了,它也可能出現(xiàn)在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的某一年,最大的可能是在明初。元朝末年,災荒遍地,餓殍盈途,哀鴻遍野,而元廷卻紀綱崩壞,官毒吏貪,壓迫日厲。他們“奪泥燕口,削鐵針頭,刮金佛面細搜求”,因此惹起紅巾軍萬萬千。走投無路的老百姓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奮起造反?;春幽媳保S河兩岸,戰(zhàn)爭頻仍,兵燹千里,富庶中原變得白骨遍野,鬼火閃爍,渺無人煙至明朝洪武年間,朱元璋從人口稠密的山西向中原移民。他們篳路藍縷,樹柵架屋,刈草播種,使荒涼的中原又漸漸繁榮起來。奇村或許就是在那時建立起的一個村屯,因為村里代代相傳之“要問祖先來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樹下老鴰窩”的歌謠可資佐證。同時,村里還流傳著凡是從洪洞縣移民過來的人的后代,他們小腳趾的指甲都是重瓣的說法。不知真假,但奇村人的小腳趾指甲的確是重瓣的。這里或許原有村落,后來他們移民到此定居下來。至于它誕生的確切時代和它的歷史,無從稽考,只好付諸闕如。
奇村是一個二百來戶的小村落,三條街道東西走向,狹窄曲折,九拐十八彎。路面坎坷不平,這里一個土堌堆,那兒一個凹坑。低矮的草房稀稀拉拉立在路兩旁,屋檐下掛著苦艾、菊花、辣椒、瓜蔞。院中塘畔,種植槐、柳、楊、楝、椿、李、花紅、桃、杏等樹種。每到春天,楊樹打響歡快的節(jié)拍,千條嫩柳在柔風蕩漾。楊花似雪,經(jīng)和風一吹,忽悠忽悠,漫天飛舞,飄落到屋頂、地上和人們的頭上。楊花和其他植物混紡而成的萬條天絲,裊繞晴空,猶如天女揮舞的白紗。無賴夭桃,如粉似霞,杏花素,梨花白,楝花淡淡紫,榆錢青青。洋槐花吐芬芳,招惹的小蜜蜂上下忙。柳煙深處囀黃鸝,楊樹梢頭鳴斑鳩,對對紫燕補故巢。
村里縈繞著古樸平淡之風。古老的井臺上,爬滿暗綠的苔蘚,轆轤吱吱扭扭,石砌的井沿上被井繩深深刻滿歲月的過往。桔槔悠悠俯仰,不慌不忙吟唱古老的歌謠,把空木桶一只一只放到井里,將玉液一桶桶提上來。健壯的大哥挑著水踏踏走遠了,秀麗的村姑提著盛水的瓦罐,輕輕盈盈消失在胡同里。騾馬拉車呼隆隆,黃牛拉車咕咚咚,獨輪手推車咿呀呀,從高低不平的街巷碾過。
村莊中部是一個大池塘,波平如鏡,綠水盈盈。藍天白云倒映水里,鵝鴨嬉戲,猶如在天空滑翔。池塘中叢生蘆葦,漂浮青萍,娉婷藕花,靜立菱角,縱橫水荇。垂柳照水,魚兒漫游。洗衣石紅衫綠褲,蜻蜓點水,頑童垂釣,魚鷹翔空,鸕鶿立岸,葦鶯喳喳……一幅靜謐的畫。
池塘北面是一座古寺,名字叫普濟寺。寺有三進院落,正中排列三個大殿,東西廂房。殿宇雕梁畫棟,斗拱飛檐。由于風吹雨淋,年久失修,墻磚剝蝕,琉璃瓦暗淡無光,但瓦松卻格外茂盛。護法殿中,金剛力士,風調(diào)雨順。大雄寶殿內(nèi),釋迦摩尼佛寶相莊嚴,左右侍立迦葉、阿儺。菩薩殿里,觀世音安坐蓮臺,救苦救難。幾個老僧和小沙彌,清晨撞鐘,夜幕擊鼓,手敲木魚,口誦法華,以圖超脫生死,往生極樂世界。
奇村西頭路北坐落著一個大宅院。大門前一對鎮(zhèn)宅石獅,雄視而蹲。朱紅大門,門楣上懸掛“進士第”金字牌匾。正房壯觀,五道秦嶺脊,六個云中泰山鎮(zhèn)脊獸。兩廂青堂瓦舍,整齊秀潔。它在一片草房中顯得分外耀眼。
奇村雖然稱作“奇”,但是風水平平,無龍云鳳霓,只有水霧煙嵐。村里從來沒有出過叱咤風云的人物,也無有呼風喚雨的異人。村里的人像養(yǎng)育他們的黃土一樣普通,種莊稼、吃飯、睡覺,過著平淡的生活。中年人承擔著一家人的穿衣吃飯。男人們耕耘在田野,被日頭曬成黑紅色。女人們白天做飯,晚上紡棉織布,上面孝敬公婆,下面養(yǎng)兒育女。一年到頭,都在為溫飽而忙碌。生下的時候自己哭,家里人、左鄰右舍、親戚朋友歡聲笑語慶賀;去世了,家人哭,親戚朋友吊。黃土養(yǎng)育了他們,黃土又把他們掩埋了。
自古以來奇村人似乎并沒有交過好運?!颁咛熘?,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前清的時候他們是大清的順民,受皇恩,被皇澤,納糧完稅。現(xiàn)在他們是中華民國的國民,照舊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糧食收獲后大部分送到村西頭的大宅院里,自己吃糠咽菜,湊乎著過生活。
奇村平淡無奇,但不會永遠平常,否則就辜負了這個“奇”字了。民國初年村里就發(fā)生了一件奇事,令人嘖嘖稱奇、津津樂道。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efolxx85b.com/subject/3570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