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雞
童年時在內(nèi)地,家里養(yǎng)著幾只雞,那時,家里平時的零花開銷幾乎全仰仗那幾只生蛋的母雞。在農(nóng)村那會,每個家庭里最大的經(jīng)濟來源莫過于肥豬出售之后的收入,一年中維護家庭全部經(jīng)濟運行的支柱并完全靠那豬圈及雞舍了。
那時候,家里豬要養(yǎng)上一年甚至一年多一些才能出售,否則那豬只能算是架子豬,不叫肥豬,就算是賣出去也值不了幾個錢。
然而,那些養(yǎng)在家里的雞,更是一養(yǎng)上就是幾年,靠的就是那雞下蛋,如果是遇上公雞,也要養(yǎng)到一年多才能長得肥肥大大的,除了留來繁殖之外,那肥大的公雞,總會被父母抓到市場上去賣,賣給小商販販進城里,聽說城里人特別喜歡買那些小商販從鄉(xiāng)村農(nóng)民家里收來的大公雞和老母雞。這樣的雞,雞販子在收購的時候,他們總是有多少收多少,但是,雖說是這樣,那些雞販子們往往趕一次場,也收不了幾只,除了公雞常常收不上老母雞。事實上,農(nóng)村人根本舍不得把生蛋雞往外賣,他們舍不得賣的原因就是他們都指望那幾只母雞生蛋賣錢之后買些油鹽漿醋的生活必須品。所以說,農(nóng)民家里的雞都是些老母雞,一養(yǎng)就是幾年,只要它們能正常生蛋,他們準不會賣。
再說了,農(nóng)村人養(yǎng)雞,也不需要費太多的事。他們在老母雞抱窩的時候,只要留上十幾個雞蛋不賣,在一個破背簍里面鋪就些稻草,然后,把老母雞往這新鋪的窩里放上兩三天后,再把那預留下的雞蛋往老母雞的肚子底下一塞,就這樣讓老母雞去慢慢孵便是了。人不需要操太多的心,那些雞蛋便在二十多天后,一一出殼了。待雞出殼之后,那一抱小雞十幾只就這樣在老母雞的帶領下放到了莊稼地里。農(nóng)村人,看到了小雞便又看到了希望。
在他們看來,養(yǎng)雞不需要花什么成本,雞總是放養(yǎng)的,無論是大雞還是小雞,全靠他們自己在莊稼地里或是山上覓食。這樣一來,這養(yǎng)雞幾乎就不出什么成本了。
然而,這樣的雞待養(yǎng)大之后,除了過年之外,他們自己幾乎不宰一只。(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小時候吃過幾次奶奶燉的老母雞湯,至今想來都回味無窮。奶奶常年有病,每每遇上病情嚴重時,奶奶就要喝老母雞湯,只要吃過之后,奶奶的病情就會減輕許多。后來,父母掌握了這樣的規(guī)律,我們家每年都要宰殺上兩、三只上了年紀的老母雞,用它來燉湯給奶奶喝。事實上,每次奶奶在宰殺老母雞的時候,不光是她一個人喝,而是全家人跟著一起喝的,也是一起啃食那雞肉的。
說來也怪,那放養(yǎng)的老母雞,每到宰殺之后,燙完毛,用柴草燒一堆火,然后用火鉗挾著那去毛的老母雞,往火上一燎,不用一會,那雞肉的香味并充斥著整個庭院,仿佛那雞香味是從天上落下來的一樣,到處都是。
待雞肉燉到鍋里,燉至水開,那雞肉的香味并散發(fā)到整個廚房乃至臥室,擴散到院壩,溢放在山野。
每到雞肉湯燉到鍋內(nèi)完全開后,奶奶并迫不及待地讓我們給她舀上半碗,待她喝完后,好像一下子精神大振,隨后,那燉雞湯的事并由奶奶她全程完成了。一只老母雞燉湯一燉就是半天,孩子們是沒有耐性的。等我們在外面去玩上半天之后回來,還沒有到家,并遠遠地就嗅到了雞湯的香味來。回到家,啃一塊那筋筋的雞肉,香氣撲鼻,脾肺流香,每每這時總感覺到那老母雞肉的香,真的無法言喻。
后來,待我成年之后,走進了兵團。
那時,我也學著父母們那樣,在自家的小院里養(yǎng)上二十來只小雞來。但是,到了兵團之后,我養(yǎng)的小雞全來源于養(yǎng)殖場孵化后外賣的。那成群的小雞一看就是工廠化孵出來的。也不知咋的,那小雞看上去活蹦亂跳的,一帶回家里養(yǎng)過之后,不到幾天,不是這只生病就是那只夭折。二十來只小雞常常是死傷過半,最后養(yǎng)大的不過十來只。
興許是自己養(yǎng)殖技術的問題,我常常自問。當我打聽過農(nóng)場的一些人們,他們也與我不相上下,養(yǎng)得好一些的人們,也會夭折一兩只,很少有人在買回小雞之后有不夭折的。這樣養(yǎng)雞,我也就習以為常了。然而,到小雞長成大雞用不了一年,算下來,也就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小雞養(yǎng)到一公斤多,新辣子并出來了,人們就迫不及待地炒上了辣子雞。那小雞一個個還沒有到生蛋的時候,并全進了腹中。
多年后的如今,我才感覺到自家養(yǎng)雞從來沒有超過一年的。小雞幾個月都長大了,然而,當自己吃過那肉后,才發(fā)現(xiàn)原來那雞肉總是嫩嫩的,沒有一點筋道,總也嚼不出童年時那老雞的肉香味來。
去年秋天,家里來了位客人,妹妹看看天色漸晚,也不想去農(nóng)貿(mào)市場買菜,妹妹便宰殺了一只老母雞待客。
在與客人聊天到晚飯時,妹妹炒了幾個菜,再端上那老母雞湯時,讓我一下子嗅到了那童年時,奶奶燉出的老母雞湯味來。吃到嘴里,我才深知,原來新疆這地方也能養(yǎng)出那樣的雞來。
吃過之后,我問妹妹,這雞是哪年養(yǎng)的?她告訴我說,這雞已經(jīng)養(yǎng)了兩年多了。我這才恍惚大悟。
事實上,妹妹家一直養(yǎng)著幾只老母雞,妹妹從來沒有管過那老母雞,就和在老家時,父母們那樣,把那雞散放在自家的果園里,一個幾十畝的果園,任那幾只雞隨意亂放,那雞不用人喂,自己在果園里用爪子刨地,啄食著草籽、昆蟲,就這樣一天天長大,不覺也就養(yǎng)過了兩年多。
去年里,妹妹就憑那幾只老母雞自然孵出兩抱小雞仔,那小雞被母雞帶著,人根本就不用管它們,小雞卻健康地長著,沒有一只夭折。涼的時候,老母雞把翅膀一松,小雞全鉆進了它的肚子底下,熱的時候,小雞們就地刨一個小坑,往泥沙地里一趟就能快活地消署。那小雞不到兩個多月便長得毛光潤澤,個個精神抖擻。
看著那些小雞,我不覺想到,自己也應該買上些小雞來,放在那果園里,讓它們散放,自由地啄食。再過幾年抓上一只來宰殺,我想那絕對是一頓難得的美味。我要把那些小雞養(yǎng)成天然的土雞,養(yǎng)成一只只老母雞,也讓我孩子他奶奶去嘗嘗那特有的味道來!
2011年7月17日于十團家中
地址:新疆阿拉爾十團團部2號樓一單元402室
郵政編碼: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efolxx85b.com/subject/134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