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談?wù)摬璧?,只說說“品茶”
會不會喝茶,喜不喜歡喝茶,都與茶有關(guān)的話題。
魯迅先生說過:“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福’。不過要享這‘清福’,首先就須有工夫,其次是練習出來的特別感覺”。
“喝好茶,是要用蓋碗的,于是用蓋碗,泡了之后,色清百味甘,微香而小苦,確是好茶葉。但這是須在靜坐無為的時候的”。
當然魯迅先生寫這篇關(guān)于喝茶的文章是有意義的,我們不便去刨根問底,只想說,時代不同了,喝茶自然就有一種積極的意義。
同樣是靜坐喝茶,為什么我們不去品一品生活的茶,而只想喝茶如同白開水一樣的味道呢?金受申這樣寫過:
茶道在中國已有千年以上的歷史,向來以“品茶”和“飲茶”分為不同的“茶道”。陸羽作《茶經(jīng)》,即談的是品茶。(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換句話說即是欣賞茶的味道、水的佳劣、茶具的好壞(日本人最重此點),以為消遺時光的風雅之舉。
善于品茶,要講究五個方面:
第一須備有許多茶壺茶杯。壺如酒壺,杯如酒杯,只求嘗試其味,借以觀賞環(huán)境物事的,如清風、明月、松吟,竹韻、梅開、雪霽……并不在求解渴,所以茶具宜小。
第二須講蓄水。什么是惠山泉水,哪個是揚子江心水,還有初次雪水,梅花上雪水,三伏雨水……何種須現(xiàn)汲現(xiàn)飲,何種須蓄之隔年,何種須埋藏地下,何種必須搖動,何種切忌搖動,都有一定的道理。
第三須講茶葉。何謂“旗”,何謂“槍”,何種須“明前”,何種須“雨前”,何地產(chǎn)名茶,都蓄之在心,藏之在篋,遇有哪種環(huán)境,應(yīng)以哪種水烹哪種茶,都是一毫不爽的。
第四須講烹茶煮水的功夫。何種火候一絲不許稍差。大致是:“一煮如蟹眼”,指其水面生泡而言,“二煮如松濤”,指其水沸之聲而言。水不及沸不能飲,太沸失其水味、敗其茶香,亦不能飲。至于哪種水用哪種柴來燒,也是有相當研究的。
第五須講品茶的功夫。茶初品嘗,即知其為某種茶葉,再則閉目仔細品嘗,即知其水質(zhì)高下,且以名茶賞名景,然后茶道尚矣!
如果茶出此味,生活的情趣我想會別有風味吧?
新沂郇明春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efolxx85b.com/sanwen/vtevrkq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