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偷拍視頻流出,曝光現(xiàn)實真相:我們這輩子到底是為誰打工?


來源 | 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

各位粉絲大家好,我是大謙~
年后的朋友圈,總是彌漫著一股不想上班的哀怨氣息。
大家都希望假期再長一點,偷懶的時間再多一點。

就在這樣頹廢的氣氛下,一個不太一樣的“打工人”,突然爆火上了熱搜。
01.
他是海底撈的一個實習生。
有網友偷拍下他的視頻,短短幾秒配上兩行字的文案,就獲得了近84萬的點贊。
視頻里,是深夜的某商場地下車庫。
周圍空曠無人,只有他一個人默默地練習著甩面。
事實上,在這種沒人監(jiān)督的非工作時間,根本沒必要這么努力。
但即便沒人看見,他也絲毫不馬虎:拋、甩、旋轉、跳起,每個動作都像在顧客面前展示一樣到位。
我深感觸動,像這樣自律且努力的小伙子,未來職業(yè)道路必將越走越寬,收入越來越高。
無奈的是,視頻下面的評論里,充滿了各種調侃。
有人陰陽怪氣,酸起了海底撈的待遇:
“他不好好練,哪對得起那高工資。”

眾所周知,海底撈在餐飲行業(yè),一直以高工資著稱,還包食宿。
但很多人搞錯了一個現(xiàn)實的邏輯:
不是先有高工資,才把你喂成人才;而是你先成為高價值的人才,相應的高工資才會為你而來。
找工作就是拿自己的時間和能力與公司做價值交換,在你嫌老板摳門的同時,你的老板或許也嫌你“不值這個錢”。
02.
多年前,我常在家門口的理發(fā)店剪頭發(fā),找店里最有經驗的一位大哥。
大哥年輕時跟著老師傅學剃頭,在那個年代手藝還不錯。再加上附近理發(fā)店不多,他也算成了“招牌”。
但輝煌并沒有持續(xù)幾年,慢慢地,人們生活條件好了,審美要求也高了,理發(fā)店也更新?lián)Q代更加新潮了。
而大哥的技術,還停留在過去的老幾樣。
年輕顧客想燙時髦的羊毛卷,他卻只會做老式大波浪。有人點名要做網紅同款發(fā)型,他總表示“沒聽過”,人家解釋了半天,做出的效果還是不盡人意。
日子久了,客流量直線下降。
我對發(fā)型要求不高,還是習慣找他。出于好心,閑聊時建議他去外面學習學習,好留住客戶。
沒想到他卻說:“客戶留不留得住是老板的事,我剪一個頭賺一筆工錢,跑出去學習又沒人給我開工資”
典型的不求上進,只想讓自己的付出,匹配上自己的所得就好。
我這才知道,自己的好心純屬多余,于是趕緊閉嘴。
又過幾個月,當我再來到這家店,早已不見他的蹤影。取而代之的,是幾個年輕的理發(fā)師,做著時下流行的發(fā)型,對顧客也更加熱情。
我禮貌性發(fā)個微信問大哥去哪了,他卻跟我吐槽開來:
“真無語,干了這么多年,沒給我加錢就算了,還招來那些小年輕,提成都快是我好幾倍了,我還留著干嘛?”
我沒再說什么,只祝他未來順利,但心里著實惋惜。
這些年,他其實都在自降身價:
把工作當成販賣時間,能賣一點是一點,永遠不會想著怎樣讓自己升值。
只看重眼前的得失,不知道在行業(yè)里多掌握一點技術和信息,從長遠看,比當下的那點工資更重要。
這就是所有行業(yè)里最真實的內幕:
當你的身上不具備超出旁人的能力,還沒有向上生長的努力,更看不到創(chuàng)造價值的希望,那么你的老板,也會嫌你“不值錢”。
正如前兩年,有人爆料某大廠內部郵件,要求堅決淘汰3類人:不能拼搏的人、不能干的人、性價比低的人。

聽上去無比殘忍,可成年人的世界就是這樣現(xiàn)實:
你做不出來的業(yè)績,總有人能做出來;你愿意拖到明天的事,總有人今天努力做完。
那么不好意思,你想賺的錢也只能別人賺到,你想過的人生也只能別人過了。
03.
網上曾有一條被瘋狂轉發(fā)的微博,點贊30萬。
通篇總結下來就一個意思:只有摸魚、劃水,才是上班的正確姿勢。

在這位博主的口中,奮斗的人,都是自討苦吃的神經病。
還號召所有人,“請你在職場停止努力”,只有拿著工資糊弄差事的,才是從老板那賺到錢的聰明人。
不僅如此,他又陸續(xù)分享了許多上班摸魚小秘訣。

說實話,看著挺爽,多少社畜們直呼內行,激情轉發(fā)。
但冷靜下來想想,這樣的摸魚辦法,在現(xiàn)實職場行得通嗎?
你當老板都是瞎子,看不見你占盡公司便宜的樣子?
你當領導都是傻子,會把升職加薪的機會給你,而不是那些認真負責的同事?
鼓吹“努力無意義”的人沒有想過,這世上的大部分人,都出身平凡,起點很低。
一旦我們選擇了混日子,為此付出的代價,必然是自廢武功,停止成長。
去年開始,流行一個詞:內卷。
我也很討厭內卷,可現(xiàn)實是,誰能跳得出內卷的怪圈?總得活下去不是嗎?
可看看你銀行卡上的余額,想想要交的房貸車貸,停止成長之后,你還能在崗位上混個幾年?
35歲的職場分水嶺一到,你想過下半生怎么辦嗎?
看過一位華為高管的分享演講,他說如果現(xiàn)在讓他應聘這個公司,他連簡歷都過不了。
因為現(xiàn)在擠破頭想進來的,哪個不是名校畢業(yè),海歸高材生?隨時都有“后浪”準備把自己拍在沙灘上。
連華為高管都如此有危機感,我們這些沒有背景、經驗、財富、人際關系的普通人,真能承擔失業(yè)的風險嗎?
你以為渾渾噩噩敷衍的是公司,其實更大的概率,是在敷衍自己的下半生。
經濟學家薛兆豐的一句話,早就道出了真相:
“實際上,每一個人,每一個時刻,都是在為自己的簡歷打工?!?/strong>

拿一塊錢做一塊錢的事兒,那你就永遠只值一塊錢。
拿2000塊的薪水,做出5000塊的事兒,收獲的不只是升職加薪,還有豐富的履歷和強大的能力。
而這些未來的收益,就決定了10年后你與身邊人差距。
04.
有兩個人的故事,讓我感慨頗深。
一位,是2018年,第3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典禮上,引發(fā)全場起立歡呼的女人,楊蓉蓮。

這個普普通通的中年婦女,不是什么大腕明星,只是個茶水工。就是在劇組端茶倒水遞毛巾,給演員發(fā)盒飯的后勤人員。
但成龍為了給她頒獎,特地連夜飛回香港;

阿Sa也直言:“如果沒有蓮姐在現(xiàn)場,我們根本沒法拍戲?!?/p>
楊蓉蓮不識字,沒文化,茶水工當了30多年。
但就是這樣一份工作,她卻做到萬人矚目。
唯一秘訣,就是認真。
夏天,她怕大家中暑,提前熬解暑的綠豆湯送到每個人手里;
冬天,她看到小群演凍得瑟瑟發(fā)抖,會特地拿保溫杯泡熱茶給大家喝。
她甚至能記住每個人的口味喜好。上百人的劇組,誰不吃辣,誰只吃素,誰不喝茶,她都爛熟于心。
因為不識字又怕把東西分錯,她硬是記下每個人名字的形態(tài),對號入座。

一個樸實平凡的婦人,就這樣靠著自己的專業(yè)精神,迎來了人生的高光時刻。
那一刻,她是舞臺上最閃耀的明星。
而另一位,則是2014年阿里巴巴美國上市時馬云身邊的敲鐘人,竇立國。

他來自吉林農村,初中都沒畢業(yè),在北京當快遞員。中國300多萬快遞員,唯獨他去了納斯達克,還用5年時間,掙了260萬。?

2008年,快遞業(yè)并不發(fā)達,工作也受歧視,每天早出晚歸收入還不足20塊。
為了多賺點錢,竇立國一咬牙,自掏腰包印了1萬張名片,見人就發(fā)。
可誰都不要,接到手扭頭就扔,還罵他礙事。
他也不惱,撿起來擦一擦,第二天接著發(fā)。

為了讓人留下名片,他又在背面加印了訂餐、訂水的信息,提供便民服務。
就這樣,慢慢地開始有人打電話來寄件。

別人快遞送到就走了,他還會跟客戶聊天,了解他們的喜好,送點小禮物。
有位老客戶快退休時,竇立國送了一束鮮花,讓老主顧很是感動。
京城那么大,又很堵,在沒有導航軟件的年代,竇立國甚至手繪了不少路線圖。
哪條無名小道通向哪里,哪個地方可以抄近道,哪條路最容易堵,他都一清二楚。

一個從山里走出來、沒有太多文化的快遞小哥,就這樣創(chuàng)造了自己的幸福生活,還成了馬云的座上賓。
縱觀楊蓉蓮和竇立國的職業(yè)生涯,你會發(fā)現(xiàn),真正厲害的人,都有一個共同點:
不管何時何地,哪怕只是不起眼的工作,都能極度自律,把眼前的工作做到極致。
如果他們都只是拿一分錢、辦一分事應付工作,也不可能從百萬人中脫穎而出,獲得如今的成就。
說穿了,只有用能力、態(tài)度、價值為自己貼金,你值多少錢,才能自己說了算。
05.
這是一個大江奔涌的時代,你越努力就越值錢。
正如孟晚舟演講時說:
“以前,我們是按學歷定薪。現(xiàn)在,我們是按價值定薪。你有多大雄心、多大能力,我們就給多大的薪酬。”
如果你連努力工作都要別人開導、盯著、哄著、鼓勵著,那你大概率會一直受窮。
沒有什么工作是不需努力就平步青云的,所以,你現(xiàn)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為自己鋪路。
哪怕你當下不名一文,但未來一定會價值千金。
共勉。
— END —

?文章來源網絡,侵刪。大謙,Ace求職導師,500強企業(yè)運營師。雙一流211畢業(yè),4年互聯(lián)網運營&700+面試經驗,專注大學生與職場小白成長,已幫助1000+大學生斬獲心儀O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