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語法學習Day2 完結

連詞所表示的關系大體上可分為聯(lián)合關系和偏正關系兩大類,
前者叫并列連詞,后者叫偏正連詞
?
遞進
而
況且
尚且
?
選擇
寧可······也不······
寧可······也要······
?
條件
無論······還是······都(也)······
無論······或者······都(也)······
不論······或者······都(也)······
?
讓步
?
雖然······但是/可是/不過······
盡管······但是/可是······
即使······也······
就是······也······
哪怕······也······
固然······可是······
?
有些連詞可以和某些副詞配合使用,表示某種關系,這樣的副詞在句子中也起一定的連接作用。
?
連詞區(qū)別于其他詞類的一個重要特點
既可用在主語前,也可用在主語后
?
但起關聯(lián)作用的
?
“就”、“都”、“也”以及“又”、“再”、“還”、“卻”、“便”等副詞,
?
都只能用在主語的
后面
?
不與前面的詞語直接發(fā)生關系,而跟后面的名詞
結合,構成介詞短語,再去修飾后面的動詞、形容詞,在句中充當狀語。介詞“和”、“跟”等也不能用頓號代替。
?
連詞前不能插入其他修飾成分
介詞短語可以受其他詞語的修飾
?
“以便”表示按照前一分句所說的意思去做,就可以使“以便”引出的后一分句所說的目的得以實現(xiàn)。
?
以免、免得、省得
這三個詞都用在復句的后一分句的開頭,表示依照前一分句所述內容去做,就可以避免由“以免”、“免得”或“省得”連接的后一分句所述內容發(fā)生。
?
哈哈/haha/、嗬嗬/hoho/、嘿嘿/heihei/,
語調低降、短促,第一音節(jié)重,第二音節(jié)輕,多用于直接引語中。有時形容笑聲。
?
噯/ai/(語調曲折,先降后升),表示不同意對方意思。
?
哎呀/aiya/(語調下降或曲折,先降后升),表示埋怨。
?
在一個偏正短語中,有時可能包含幾個修飾語
這樣的修飾語叫多項定語。
?
多項定語可分為三種類型:并列關系的多項定語、遞加關系的多項定語、交錯關系的多項定語。
?
主次之分
?
遞加關系定語首先可以分成兩個大的層次:描寫性的定語在
后,在第一個層次上;限制性的定語在前,在第二個層次上。
?
描寫性的狀語
?
在語義上描寫動作者的和描寫動作的。
?
在一個句中,如果兩個詞語同指一個人、一個事物,并在句法結構中具有同等地位、屬于同一語法成分,那么這兩個詞語就是句中的復指成分。復指成分是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等六個句子成分以外的特殊成分。
?
插說也叫插入語,是句子中比較特殊的成分。它不是句子的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也不跟句中各個成分發(fā)生結構上的關系,也不表示語氣。插說可在句首、句中或句末。
?
插說有表達語意的作用。
?
插說還可以把句子連接成段落或篇章。
?
表示說話人主觀的想法、看法、意見或態(tài)度。
?
“我看”、“我想”、“不瞞你說”、“說實在的”、
“說真的”、“依我看”、“依我說”、“依我之見”
?
表示對情況的推測、估計
?
“看(起)來”、“想來”、“看樣子”、
“充其量”、“少說”、“說不定”
?
表示意想不到。
?
“不想”、“誰知”、“誰知道”、
“誰料到”、“不料”、“哪想到”
?
表示引起對方的注意
?
“你看”、“你聽”
?
表示消息的來源
?
“據說”、“聽說”、“據傳”、“傳說”、
“相傳”、“據報道”、“據調查”、“據記載”、
“說是”
?
表示舉例補充說明
?
“例如”、“比如”、“(也)就是說”
?
表示總括
?
“總之”、“總而言之”
?
用于說明、解釋原因等,有時有申辯的意味。
?
兼語句的謂語是由一個動賓短語和一個主謂短語套在一起構成的,謂語中前一個動賓短語的賓語兼作后一個主謂短語的主語。
?
這個消息使我 很高興 。
?
兼語的謂語是說明或描寫兼語的
?
我最近改編 了一個劇本約二十萬字 。
在這個句子中,“約二十萬字”是說明“劇本”的。
?
存現(xiàn)句是漢語特有的一種句子,它從意義得名。存現(xiàn)句不僅結構特殊,對動詞有特殊的要求,而且有特殊的表達功能,當應該用存現(xiàn)句時,是不能用其他句子代替的。
?
一類是表示人或事物存在的,叫存在句;
一類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出現(xiàn)、消失的,有人稱隱現(xiàn)句。
?
上 有天堂,下 有蘇杭。
?
比較性質、程度的差別、高低
?
并列復句的各分句意義關系復雜多樣
?
平列關系:各分句分別敘述或描寫幾件有聯(lián)系的事情、幾種
情況或同一事物的幾個方面。
?
對比關系:這類并列復句一般由兩個分句組成,兩個分句在
意義上有互相對比映襯的作用。這類復句,除第二個句子開頭可以用連詞“而”以外,一般不能用什么關聯(lián)詞語。
?
分合關系:分合關系復句,或是先總提,再分述,或是先分
述,再總結,總提(或總結)部分與分述部分是并列關系。
?
承接復句的各分句依次敘述連續(xù)發(fā)生的幾個動作或幾件事情,各分句的先后次序是一定的,不能顛倒。各分句可以都不用關聯(lián)詞語。
?
遞進復句的后一分句比前一分句表示的意思更進一層。這種復句常用的關聯(lián)詞語,前一分句是“不但”、“不僅”,后一分句是“而且”、“并(且)”、“也”、“還”、“更”、“甚至”等。
?
復句中的分句如果在表達意義上有主要的,有次要的,而不是平等的,這樣的復句就是偏正復句。偏正復句中表達主要意思的分句是正句,另一個分句是偏句。按偏句與正句的意義關系,偏正復句可分以下幾類:
?
因果復句
?
偏句表示原因,正句表示結果。
?
因果復句又分兩種:
?
說明因果句:這種復句的偏句說明原因,正句說明這個原因
所產生的結果。常用的關聯(lián)詞語是“因為……,所以……”、“由于”、“因而”、“因此”、“以致于”等。說明因果句可以在兩個分句中都用關聯(lián)詞語,也可以只在一個分句中用關聯(lián)詞語,也可以根本不用關聯(lián)詞語。
?
推斷因果句:偏句表示原因,正句表示由這個原因作出的推
斷。常用的關聯(lián)詞語是“既然……就……”。
?
連鎖復句
?
偏句與正句緊密相連,分句中一般出現(xiàn)同樣的詞語(如“越……,越……”或疑問代詞等)。
?
時間越 長,效果越 顯著。
?
在偏正復句中,一般是偏句在前,正句在后(見上述各類復句中的例句)。有些偏正復句,也可正句在前,偏句在后,后出現(xiàn)的偏句一定要用關聯(lián)詞語,這種復句含有補充說明的意味,有時有突出偏句的作用。
?
?
這種偏句可以后出現(xiàn)的情況,一般限于轉折、因果、條件、假設、讓步等復句。
?
復句主語的異同和隱現(xiàn)
?
一個復句往往包含幾個分句。各分句的主語有時相同,有時不同,有時出現(xiàn),有時不出現(xiàn),情況比較復雜。
?
主語可以只在第一個分句出現(xiàn)。
?
人才問題 是百年大計,(人才問題)是四化建設的緊迫問
題。
?
復句的關聯(lián)詞語
?
關聯(lián)詞語的位置
?
連詞的位置
?
第一分句的連詞有兩個位置,兩個分句主語相同時,連詞多位于主語后,這時主語一般也是話題,起連接句子的作用。
?
先生既然 救我,就應該救到底。
?
關聯(lián)副詞的位置
?
他越 說,我越 生氣。
?
表示邏輯關系的成分連接
?
“一、二、三……”,“第一、第二、第三……”,“首先、其
次、再次、最后”等;
?
表示并列幾種情況的可以用“與此同時”、“一方面……(另)一方面”、“與此相應地”、“無獨有偶”等;
?
進一步說明時用“推而廣之”、“更有甚者”等;
?
表示附加說明的如“此外”、“(再)補充一句”、“除此之外”等;
?
舉例時可以用“例如”、“比如”、“比方說”、“拿……來說”、“以……為例”、“就說”等;
?
表示總結的可以用“總之”、“總的來說”、“總的來看”、“總而言之”、“概括起來說”、“一句話”、“一言以蔽之”等;
?
說明對立情況的可以用“與此相反”、“反過來(說)”、“反之”等;
?
對比時可以用“相比之下”、“比較起來”、“相形之
下”等;
?
表示附帶說明可以用“順便說一下”、“附帶說一句”等;表示肯定時可以用“是的”、“是啊”、“真的”、“的確”、“確實”、“不錯”等;
?
表示推論時可以用“由此(看來)”、“(由此)可見”、“顯然”、“顯而易見”、“毫無疑問”、“毋庸諱言”等;表示意外時可以用“豈料”、“誰知”、“沒想到”等;
?
此外還有“換言之”、“換句話說”、“也就說說”以
及“即”、“具體地說”等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