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晚的多面看待(二)

【二】悲天憫人or情人眼里出西施?
晚晴是個怎樣的人,這個問題我無法回答
換一個角度,旁觀者清



晚晴(迷惑臉):?啥?
Game Over
(俄羅斯方塊音樂起~)
--------------------------------------------------------------
開個玩笑,晚晴怎么回答的:


我不探討戚少商為什么想起、引出這個話題,我想說的是,戚少商怎么篤定晚晴就是顧惜朝說的那個女子。
因為晚晴是顧惜朝的妻子?如果是這樣,那戚少商就等于問了一句廢話。
當然不是,這里反應(yīng)出一個事實,在戚少商看來晚晴單純、善良,值得信任。就像他當時信任顧惜朝一樣。
前面說了,傅晚晴和顧惜朝是一類人,剛接觸的時候,會認為他們很美好。這種信任,會讓戚少商,第二次付出代價。我說的不是沼澤地那里,而是晚晴跳崖前告訴小顧怎么對付這群人的一個辦法。
這里無解,戚少商的人設(shè),就注定他一而再再而三地被騙。試想,如果戚少商不顧江湖道義,挾持了晚晴,用她威脅顧惜朝,晚晴會怎么辦,任由人擺布嗎?她不會。
很遺憾,紅袍已經(jīng)不在了,戚少商和息紅淚,都是困不住傅晚晴的。
對于紅袍的死,晚晴什么態(tài)度









當年看到這,我覺得晚晴好善良,她心心念念紅袍的死,自責又內(nèi)疚。
真是這樣嗎?
看她當時是怎么感慨的:
戚少商決定放她走,并對她客氣地說,你們受驚了。

她一笑,說道:




眼睛亮亮的,由衷地抒發(fā)感慨,難以置信和激動,闖蕩江湖,得償所愿。攝人魂魄,這是個中性詞,頗有意猶未盡之感。
看戚少商怎么表情,他轉(zhuǎn)過頭去:



他笑得出來才怪,只有真在乎紅袍的人,被提起傷心事,才是這個樣子。而不是像晚晴那樣,人死在她面前的時候流淚,哭過之后,能笑著感嘆,做冒險總結(jié),這才過去多久。
所以戚少商大約認為她是個單純的人,在善意地教育她,什么是真正的血腥江湖。晚晴臉沉下去,她想到了什么?
之后晚晴和小顧相見,兩人重逢說了很多,說說笑笑的,那晚晴怎么又在小顧面前說起紅袍,忽然又想起這茬了呢,她是在感嘆紅袍之死嗎,不是。她一直認為小顧是大俠,但從戚少商那里聽聞了小顧的一些所作所為,紅袍的死,讓她感受到自己的無能為力,害怕自己有朝一日,同樣救不了顧惜朝。
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她緊接著起身問小顧:


顧惜朝說不可能了,我們現(xiàn)在是仇人,說戚少商害他無法跟相爺交代,他害戚少商失去了一切。(這里看出小顧的價值觀,典型的“你不過失去一條腿,她失去的是愛情??!”)
而晚晴怎么說的:



又是迷之微笑,以及不合時宜的感慨。
看到?jīng)]有,這兩人對他人所受的傷害,都是輕描淡寫。
晚晴難道還想著,人家戚少商會愿意和她家顧惜朝,做回好朋友嗎?我認為,她真正的意思是拿二人間的友情,勸小顧停止繼續(xù)這個任務(wù)。她預(yù)感到小顧會惹禍上身。
同樣的勸說,還對戚少商使用過,用魚兒傳書,試圖讓戚少商顧念與顧惜朝當初的友情,放過顧惜朝,對戰(zhàn)的時候,不要下死手。




她給出的理由,是不是很偉大,為了愛一個人,為了救他,而去做好事。
如果晚晴僅僅是這樣,那她真的如戚少商和顧惜朝以為的,很單純,高貴,善良,不食人間煙火。
真是這樣嗎?
僅舉一例:


安順客棧,晚晴想求戚少商他們放過顧惜朝,她掃視一圈,不對曾見過面的戚少商說話,卻和沒見過的息紅淚開口說話:






息紅淚見她這樣示好,之前又聽聞她試圖救過戚少商和許多人,于是得出這樣的看法:

至此,息紅淚和戚少商,都確信晚晴是個與顧惜朝不同的人,一個單純的、善良的人。
連顧惜朝也這樣認為,他對晚晴的濾鏡更重。


溫柔順從,你怕不是忘了你們的初遇:





人家只是拉場子飛刀賣藝,又沒惹你,反倒怪他人怎么沒失手,直接給一巴掌,推開,哭著奔走。
如果不是晚晴覺得顧惜朝帥,我估計這一巴掌還會提前。



看什么看
小顧眼睛看人家姑娘看直了,如果有動態(tài),可以看看晚晴這里的表情,很有意思

算了,挺帥的,就不和你計較了
趕緊的,扔飛刀吧,扎死老娘
(傷了相府小姐,小顧必死,晚晴任性勁上來了,可不管這些)

也就是說,她差點害死一個賣藝的人。
從一開始,她就這樣的性格,有些東西是不能觸碰的,比如她的感情,她能夠為捍衛(wèi)這些東西,無視一切,哪怕無辜者的性命。
從后來的情節(jié)看,她是有心機的,甚至懂得利用人情世故。
顧晚能夠走到一起,是性格使然。他們其實相互了解,又不那么了解,源自于對彼此都有一層濾鏡,想要改變對方。正因如此,他們對彼此有些霧里看花,當局者迷。
即是說,如果觀者進入他們的情感視角來看待顧惜朝或傅晚晴,是絕對看不出來他們是怎樣的人的,只能看到兩個深愛彼此的真心人。




知道顧晚為啥那樣相愛嗎,除了實打?qū)崒Ρ舜撕靡酝猓麅稍谝黄饡r,基本就在互吹。


比如:


又如:


再如:


互吹之肉麻,連鐘叔都笑場了

不僅互吹,還在別人面前捧對方。這樣的話有不少,就不一一列舉了。(要不然我回不來了~)
差點沒回來,咳咳,言歸正傳,不知道有沒有人意識到,只要一進入顧晚的情感模式,劇就呈現(xiàn)一種真情摯愛的意境,讓人陷到其中。我曾經(jīng)一直以為,是顧惜朝的惡反襯了傅晚晴的善,實則不然。
跳出劇里有意無意營造的這種真情摯愛氛圍,再來看,此二人是一體的,善與惡是一體的。
顧惜朝可以省吃儉用,支持晚晴幫扶救助弱小無依的人們,晚晴也可以動用心機,做違背俠義的事。
對鐵手下毒一事,不再贅言。以前看到有人說,晚晴變化的節(jié)點在跳崖前后,因為看到小顧的生死相隨,被震撼了,轉(zhuǎn)而徹底站在他那一方,為了他遇神殺神。也就是說,認為晚晴是在跳崖后,才真正愛上顧惜朝的。我不同意這種看法。
我的看法是,她善惡觀從來沒有變過。愛情中,也早已深愛上小顧,不惜舍命。
如果她不愛小顧,或者說她為了活命,她根本不會回來。她已經(jīng)逃走了,并找到了鐵手,會很安全的,之所以回來,完全是因為不愿顧惜朝,因違背傅宗書殺她的命令,而被懲處。在一聽到顧惜朝要被殺了的消息時,她立刻回到小顧身邊。并且從頭到尾拒絕告訴鐵手,發(fā)生了何事,她要維護爹,更要保護小顧。
另外,如果她是個善良的人,她不會給小顧三寶葫蘆,讓他拿這個對付戚少商等人。











跳崖前囑咐顧惜朝,跳崖后就用到了鐵手身上。
說到做到,她變從何來?哪里變了
喜蛛兒的效用,也不再贅言,等同于讓人變成白癡,晚晴對戚少商等人的善意,她的悲天憫人,不過如此。
她憑什么洗去他人的記憶,還是用一副純良的面貌,說出這樣可怕的話。
如果真到那一步,戚少商和息紅淚,以及其他相信晚晴是個好人的人,均危矣。包括小玉,最后的計劃,在婚禮上刺殺,晚晴是一種觀望的態(tài)度,就可以看出來。
就算是鐵手死了,她也不太在乎。在她假裝失憶時,黃金鱗告訴她鐵手已死,想試探她,她的確很快調(diào)整過來了,一心關(guān)注顧惜朝的下落。而在結(jié)局時,她揮劍斬向鐵手,更是明明白白對他動了殺心。
她唯獨從頭到尾對誰好(始終未變,未放任這個人受到傷害),是對小顧。她沒有告訴小顧,三寶葫蘆真正的作用,喜蛛兒守護的是葫蘆里練魔功的藥粉。不是她不愿小顧功力大增,而是不想害他。她沒告訴小顧的小心思多了,諸如和鐵手的過往,諸如迷蝶花香。
整部劇顧惜朝一直在執(zhí)行任務(wù),而晚晴則一直在追尋著顧惜朝。晚晴對他隱藏著自己這一面,到最后,小顧也不知道,晚晴為什么總能找得到自己。可以試想,如果顧惜朝做了什么對不起傅晚晴的事,呵呵。
傅晚晴是個怎樣的人,在顧晚中是看不出來的,俗話說,只有旁觀者清。我認為息紅淚這話比較貼切:





但說的不全對,息紅淚說晚晴這樣,到頭來誰也救不了。
她說錯了,傅晚晴和顧惜朝并不是不同,他們是一類人,所以晚晴最后救到了小顧。在晚晴心里的重要性依次是:小顧—傅宗書—天下蒼生—自己,對她而言,若自己能力不足,根本不需要救所有人,只要救到小顧就夠了。
晚晴可以為了愛情、親情放任生靈涂炭,如同顧惜朝可以為了權(quán)勢名利,背棄歃血為盟的兄弟。這是戚少商、息紅淚和鐵手都不能理解的。在他們看來,在所有在意的事物里,愛情是第一個能夠被放棄的東西,其次是功名和富貴。唯有兄弟義氣、家國蒼生,這些他們斷不可棄。
一個人是怎樣的人,不是看ta做了多少好事,多少惡事,而終究要看ta如何取舍,如何選擇。
好像顧惜朝,一次一次選擇背信棄義,從無例外。
好像傅晚晴,一次一次選擇顧惜朝,從無例外。注意,她不是選擇助紂為孽,她是選擇了顧惜朝后,等同于助紂為虐。

息紅淚要晚晴說出密信中的內(nèi)容,并直言傅宗書已再次下達了殺她的命令,搬出了天下蒼生。勸她棄暗投明。晚晴怎么回答的:




傅宗書的計劃已經(jīng)開始,諸葛小花帶著鐵手來勸晚晴,再次搬出天下蒼生,讓她說出密信中的內(nèi)容,她依然不為所動。
她可以為救顧惜朝而做去好事,然而當退無可退時,非要擇其一呢?
還是那句話,一個人是怎樣的人,要看ta在關(guān)鍵時刻的權(quán)衡與選擇。






行文至此,傅晚晴是一個怎樣的人,她是一個非常看重愛情的人,她有善心,但她的善心有限。她想要的很簡單,就只是和喜歡的人在一起,然而她也可以放棄這個夢想,為愛而死。
最后她拿出了信,不為救天下,只為小顧,當初留著這封信就是為了救小顧的命。也即是說,她在更早的時候就已經(jīng)做出了決定,寧愿背叛了自己的爹。
小顧—傅宗書—天下蒼生—自己,這個順序是跑不了的。


這樣的人是不是一個好人,她算不算自私呢,我不能回答。所以我才在文中一開始說,這個問題我無法回答。
任何在心中的事物,重要程度的順序與晚晴不同的人,都不會認為她是一個不自私的人。
喜歡一個角色可以拋開一切,只論其某一部分。但評價一個角色,就不能這樣了。
我非常喜歡顧晚間的愛情,但我決不能認同,晚晴所做的選擇,也不太理解,她做出這樣選擇的理由。
不過我解開了一個疑惑,我一度不知道晚晴是看重愛情,還是看重顧惜朝這個人。后來我想明白了,晚晴愛的那個“人”本不是顧惜朝,那是一個想象出的形象,鐵手比較接近這個想象,所以晚晴對鐵手產(chǎn)生了好感。她也是因為同樣的理由,喜歡上顧惜朝。她以為顧惜朝也是那樣的一個俠士。
可是那不一定是真正的愛情,當晚晴發(fā)現(xiàn)顧惜朝不是那樣的人,甚至南轅北轍、相差甚遠,背道而馳時,她依然愛著顧惜朝,不離不棄,那這絕對是愛情。從想象落到了實處,她愛的是顧惜朝這個人。
我之所以喜歡顧晚的愛情,很重要的一點在于,他們是雙向奔赴的。若這樣的深情,只是一方對另一方的單向癡戀,那是沒有意思的。
晚晴和小顧是一類人,小顧最在乎的并非是名利富貴,而是感情,具體來說,是傅晚晴。


戚少商曾教育過晚晴,什么是江湖,一車之內(nèi)就有幾生幾死,她早已放下了那個江湖夢。因為她要的是平平靜靜的生活,她也不在乎那個人能不能成為大俠,是不是一個有俠骨仁義的人。
而小顧呢:


這里他要將息紅淚變成藥人,勸她說,這樣能和戚少商在一起。他這個人瘋就在于,他說的都是真話,只不過輕重取舍自有一番計較。但這句沒有計較,此刻他說的這句話,正是他心中所想,能和最心愛的人在一起,是最幸福的,是值得的。
因為事實證明,他的確是這樣做的,無論是在崖頂?shù)目v身一躍,與晚晴生死相隨,還是安順客棧中,千鈞一發(fā)之際沖出夾墻,救了晚晴。在魚池子,他驚覺晚晴是假失憶,曾想要殺自己,瞬間諒解了她,甚至是皇城中,他以為晚晴出賣了自己,也不過是一把將劍扔在地上,惱怒地說一句:“是你把我害死的!”拿劍指著她,卻仍是丟下了。
在這段感情中,晚晴發(fā)現(xiàn)了小顧真實的樣子,小顧也漸漸發(fā)現(xiàn)了晚晴的真實樣子,只不過他比晚晴發(fā)現(xiàn)得晚:


與其說顧惜朝覺得失去了晚晴,不如說他感到越來越看不懂她了。如果他意識到,那才是晚晴真正的樣子,顧惜朝會怎么對待她,還會想出去后和她在一起嗎。
答案不言自明。
也就是說,他們倆的互吹,終歸是濾鏡導(dǎo)致的,另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相愛,情人眼里出西施嘛。濾鏡總是要碎的,到那個時候,他們才更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看明白所愛的是不是眼前這個人。
答案當然是了,但是他們自己意識到這點,需要一個過程。
這個劇的確是有點倉促收尾。
想說的還有一些,不過這個話題暫且說到這。
(隨筆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