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化學:銀針試毒為何時而有效,時而失靈?
武俠化學:銀針試毒為何時而有效,時而失靈?
就像黃金一樣,白銀的硬度也很低,也不適合造兵器。
銀的化學性質(zhì)比金活潑得多,放在空氣中會被氧化,不易跟堿反應,但易溶于一部分強酸。如果用純銀打造一把刀,它不但容易卷刃,還會慢慢變黑。你把這把銀刀懸掛到潮濕的房間里,不加保養(yǎng),它會緩慢朽壞,在并不漫長的歲月里變成一件一碰就碎的廢品。
所以說,金不適合造兵器,銀更不適合造兵器。
武俠世界用到銀的地方,主要是宴席上:不懷好意的對手擺下鴻門宴,請你赴席,你怕他下毒,事先取出一根亮閃閃的銀針,將席上酒菜挨個插一遍,看看銀針有沒有變黑。針不變色,說明沒事兒。萬一變黑,雙方開打。
讓我們從溫瑞安作品中選摘幾個這樣的案例。
《躍馬長江》第十回:
蕭秋水、唐方、左丘超然、鄧玉函四人走進了甲秀樓,叫過了菜,菜送上來的時候,蕭秋水就要起筷,然而唐方卻阻止了他,做了一件事。就是摘取發(fā)上的銀針,在每道菜里沾了一沾。唐方的發(fā)上飾有銀針金釵。金釵可以作暗器,銀針則探毒。菜里沒有毒。蕭秋水道:“唐姑娘真是心細如發(fā),三才劍客既截擊我于桂湖,這一路上去桂林,絕不可能平靜無波的,真的還是小心點兒好。”
《談亭會》第一章:
藍元山是伏犀鎮(zhèn)鎮(zhèn)主,比周白宇年長十歲,極少與人交手,但傳說中此人內(nèi)功已高到不可思議的境界,曾經(jīng)以宏厚掌力享譽為“內(nèi)家第一君”的陶千云,故意用語言相激,逼得藍元山出手和他對了三掌,而陶千云從此一病三年,那是因為他竭盡全力才能化解這三掌潛入體里的內(nèi)勁,以致他腎虧血耗,幾乎斷送了一條性命!
而傳聞里藍元山為人審慎,也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不但食用前俱以銀針試毒,而且吃后能將咽下多少粒米飯的數(shù)字都能確悉無誤,這種態(tài)度用在辦事上,使得伏犀鎮(zhèn)雖非一夜成名,但事業(yè)蒸蒸日上,從窮鄉(xiāng)僻壤之地,漸漸可與最有錢財勢力的東堡——撼天堡不相上下。
《大陣仗》第二章:
張大樹道:“我再見到郭頭兒的時候……他……他已經(jīng)是一具死尸了?!辫F手心知這張大樹愚魯正直,便問:“那么,平常郭頭兒還會跟什么人一起飲食?”“你想從郭頭兒中毒的事去追查下毒的人是不是?”張大樹這下可精警得很,“沒有用的,郭頭兒身在公門,常跟不同的人物吃吃喝喝,不過,郭頭兒常在未飲食之前手心暗捏銀針試毒,格老子的,我就常勸他別提心吊膽的,卻沒想到他那么精細的人還是中了毒?!?/p>
以上三個案例表明,銀針有時候真的能化驗出有毒沒毒,有時候則不起作用,否則《大陣仗》里的捕頭郭傷熊不會中毒而死。
什么情況下能驗出有毒呢?當銀針碰到硫的時候。硫是非金屬元素,有六個外層電子,可以跟銀化合,生成灰黑色的硫化銀。
江湖宵小用來害人的劇毒物質(zhì)一般是砒霜,也就是三氧化二砷。這種化合物本來并不含硫,但是因為古人工藝落后,制造的砒霜不純,含有多種雜質(zhì),包括硫。銀針遇到砒霜雜質(zhì)中的硫,化合出硫化銀,故此變黑。
假如人家使用的砒霜純度很高,根本不含硫,或者使用其他種類的毒藥,那么銀針是試不出來的。郭傷熊捕頭警惕性那么高,每次就餐都用銀針試毒,最后仍然被毒死,大概因為敵人使用的毒藥并非砒霜,也非有毒硫化物。
《大陣仗》后文,毒死郭傷熊的那種毒藥再次出現(xiàn):
卻在這時,“哄”的一聲,鍋子里陡炸起火焰三尺,鍋底也發(fā)出奇異的嗞嗞聲響,一股焦辣劇烈的味道刺鼻而至!怎么會這樣?習玫紅只不過是在鍋里撒下一把鹽而已!
習玫紅拉著小珍退開,只見鍋里火冒五尺高,烈焰作青藍,火光映掩里,兩人心里納悶:怎么會這樣?習玫紅拉著小珍,往后一直退:生怕給火焰炙及,卻倒撞在一個人身上。習玫紅尖叫一聲,惹得小珍吃了一驚,也叫了一聲。習玫紅回頭看去,見是郭竹瘦,才定下心,跺足啐道:“你躲在我們后面干嗎?真嚇死人了!”
郭竹瘦沒有作聲。習玫紅指著那鍋頭道:“奇怪?怎么無端端炸起了火?”這時火焰已漸黯淡下去了。小珍蹙著秀眉道:“那是鹽嗎?”她過去把那包給習玫紅翻挖出來的“鹽”拿在手里,很仔細的看著。
郭竹瘦忽道:“給我!”
習玫紅詫問:“給你什么?”
郭竹瘦忽然伸手,把小珍手中的“鹽包”搶了過去,小心翼翼的藏在懷里。
習玫紅又好氣又好笑:“你干什么?那是什么?”
郭竹瘦吃力地道:“鹽……”
習玫紅笑啐道:“當然是鹽,奇怪,火焰燒出來青青綠綠的,放下去一會兒才見古怪,可也稀奇!待會兒鐵手冷血回來找,找他們問去?!?/p>
郭竹瘦大汗?jié)B滲而下。郭竹瘦是郭傷熊的侄子,就是他毒死了自己的叔父,現(xiàn)在又想用同樣的毒藥毒死冷血的準女友習玫紅和鐵手的準女友小珍。他用的毒藥看起來像鹽,往鍋里一撒,居然炸出三尺高的火焰,同時散發(fā)出刺鼻的氣味。
這究竟是什么毒藥呢?應該是氰化鉀。
氰化鉀,劇毒化合物,白色顆粒,化學性質(zhì)活潑,遇水釋放出有刺鼻氣味的氰化氫,同時氰化氫在高溫和高密度條件下有可能產(chǎn)生爆炸。習玫紅沒做過飯,毛手毛腳地往鍋里撒入氰化鉀——她以為是鹽。鍋里有水,于是釋放出氰化氫。鍋底很熱,于是氰化氫炸出火焰。我們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如此推斷,應該是行得通的。
像氰化鉀這種毒藥,并不跟純銀反應,所以郭傷熊的銀針試不出來。除了銀針試毒,武俠作品中也有拿銀針當暗器的例子,但是就像我們前面探討過的那樣,銀很軟,剛性差,殺傷力必然不如鋼針。我們有理由懷疑,那些喜歡用漫天花雨手法撒出銀針的暗器名家,用的恐怕不是真正的銀針,僅僅是銀白色的鋼針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