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女之歌游玩感想

在游玩這款游戲之前,有人說過劇情會比較平淡,不是特別推薦。事實證明也沒說錯,日常的篇幅極為巨大,而且整體故事的基調(diào)類似于《普羅旺斯的一年》般的散文風格,我并不討厭。事實上相比于日式gal里的日常,我更喜歡這種歐美散文風一點。他們的這種習慣似乎自古以來就是如此,游戲中教堂前對墓地的描寫與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中對建筑藝術的議論神似。
整個故事的劇情又是一段非常標準的奇幻故事,有著在中世紀廣受歡迎騎士小說的影子,騎士、少女、惡龍、魔女一應俱全。不過為什么游戲標題叫仙女之歌呢,游戲中的仙女應該是德魯伊教傳說中的一種不太友好的生物,對人類不懷好意,而且除了恐嚇和嘲諷主角外,似乎也沒唱過歌。這一點著實讓我困惑,可能是附庸風雅,模仿《尼伯龍根之歌》似的命名,或者因為俚語里fairy有男同性戀的意思么(開個玩笑)。
雖然作者盡力想創(chuàng)造一個符合邏輯且復雜的主線故事,但還是有一個很大的漏洞。劇情中莉絲貝在萊奧菲重傷后是將巨大的魔力注入掛墜中戴在她的脖子上,制造了結(jié)界去保護她,然后自己由于消耗了魔力太多而陷入了千年的睡眠。那么為什么莉絲貝在被瑪妮發(fā)現(xiàn)的時候穿著萊奧菲的衣服、戴著萊奧菲的寶劍呢?為什么從未戰(zhàn)斗過的莉絲貝有能力和埃德蒙對決,甚至擊敗埃德蒙?為什么當瑪妮握住莉絲貝的手時,她手上有著長期練劍才會有的老繭呢?柔弱少女莉絲貝的驚人體力和食欲似乎也在說明她的身體和少女騎士萊奧菲相近??涩斈萦质侨R奧菲的血統(tǒng),她和萊奧菲近乎相同的外貌坐實了一點?;蛟S只能用魔法來解釋了,莉絲貝對萊奧菲的愛和憧憬成了她睡眠時的夙愿,在長久的睡眠中改變了她的身體。
忽略這些細枝末節(jié)(或許并不該忽視)的事情,畢竟作者在后記中提及自己在過長的劇本中把自己也搞暈了?,斈莺屠蚪z貝以及萊奧菲都是相似的,她們都被時代的刻板印象所束縛,瑪妮厭惡被看做洋娃娃和小寵物、莉絲貝不愿被關在家里和刻薄的姐姐相伴、萊奧菲希望實現(xiàn)自己保家衛(wèi)國和成為少女騎士的理想。她們用自己的方式與成熟的社會相抗爭,可似乎都沒能得到太好的結(jié)果,瑪妮的哥特少女和自己并不搭,只是讓自己變成了一個愁眉苦臉滿嘴臟話的暴躁少女;莉絲貝放棄家庭的責任,追逐和萊奧菲的二人冒險生活,卻不得不看著自己的愛人和姐姐在戰(zhàn)斗中同歸于盡;萊奧菲雖然憑借自己的努力抗爭,但得不到自己戰(zhàn)友的承認,在冒險殺死惡龍后也失去了自己的旅伴。
這個意義上來講,這個故事似乎是一個少女成長的故事,瑪妮作為講述者她自己向莉絲貝傾訴了非常多自己的困苦。瑪妮某種程度上講是很典型的叛逆期少女,身體已經(jīng)長大(相對),心智遠未成熟,但自己心底里覺得自己已經(jīng)算大人了。很明顯,瑪妮得不到周圍成人的認可,母親和父親以及奶奶看她依舊是孩子,只是喜歡穿黑衣服和化妝得像一個月沒睡好覺。只有在莉絲貝面前,瑪妮才能放下一切偽裝,她是莉絲貝現(xiàn)代文明的引路者,成績不好的她突然變成了知識淵博的人,而且莉絲貝既漂亮又真誠。
雖然莉絲貝和“萊奧菲”時期到底算不算一個人是個大大的問號,但成為自己憧憬一樣的人,也不能算壞事吧。事實上莉絲貝恢復記憶以后性格雖然有些改變,但并不像自己敘述中的那么陰郁,比起瑪妮還是很開朗有禮貌的,萊奧菲一直活在她的心中。
整個故事中散漫的日常中,分布著各種各樣的愁緒。孩子們搬走以后孤零零的奶奶,缺乏關懷的偏遠村莊,比村莊活人多得多的教堂墓地,以及各種各樣瑪妮小時候的回憶。明明是少女作為主角,環(huán)境中的一切都失去了活力,成長不僅僅意味著得到,更是意味著失去。小時候的玩伴,熟悉的房間和玩具,撒嬌任性的權利。越是成長,越會迷惑,過去曾經(jīng)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物都不復存在,在這條路上前行的人真的是自己嗎,她到底是誰?所以瑪妮要給自己一個人設、一個定義,哥特少女可能不受歡迎,但只有在盡力打扮成哥特少女的時候她才能感受到真正的自己。真實的不是那個虛無縹緲的設想,而是想探究真實為此苦惱的自己。
每個迷茫的人都希望有一個能為之前進的目標,萊奧菲在祖國危難之際踏上了騎士之路,她就是莉絲貝為之憧憬向往的太陽。誰又不希望能遇到這樣她呢?不過除了在遠處欣賞她的身姿,或許能成為她才是每個人的愿望。曾經(jīng)的那位少女騎士萊奧菲,她的勇敢和真誠、以及堅持和努力都會繼續(xù)閃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