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你一ke瓜子就停不下來了?

大家好,我是小肥良。
馬上就要過年了,那過年大家在家里一定會做的,莫過于「嗑瓜子」了。
一家人坐在電視機前看春晚,一邊嗑瓜子一邊聊天,這才年味十足嘛。

當然了,現(xiàn)在瓜子已經(jīng)相當普及,許多朋友平時沒事也買一包嗑一嗑。
因此我相信很多人也注意到了:
一旦我們開始嗑瓜子,就好像中了魔咒一樣,一直嗑一直嗑,越嗑越想嗑。

有人和媽媽一起在衛(wèi)生間嗑。
好家伙站累了就蹲下繼續(xù)嗑:

有人把嗑完的瓜子拼成了各種動漫人物。
比如皮卡丘:

比如海綿寶寶:

比如《輕音少女》的平澤唯:

甚至在江西還有“嗑瓜子大賽”,高手們齊聚一堂。


最快的“嗑王”,竟然5分鐘嗑了200顆瓜子,我人都傻了真的。
就是下圖這位大媽,Respect!

OK,我們回到標題:
“為什么你一磕瓜子就根本不想停下來?”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其實背后隱藏著非常有趣的心理學知識。
甚至心理學家還把這個問題背后的原理,稱為“嗑瓜子”理論。

我們說:
人做事情,都需要有個正向反饋,正向反饋的周期越短,感覺上就越爽。
對于嗑瓜子的人來說,瓜子仁就是那個“正向反饋”。

而嗑瓜子的時間非常短,我們輕輕一磕瓜子皮就開了。
因此在嗑瓜子時,我們能快速得到“正向反饋”,從而進入不斷得到正向反饋的循環(huán)之中。
這種通過嗑瓜子來尋求正向反饋的現(xiàn)象,我們也稱為“嗑瓜子理論”。

這也是為什么,我們嗑瓜子可以不知不覺磕很久,而做點正事就動不動開小差。
任務拆分和反饋周期短,就是把一件事堅持做下去的秘訣。
如果規(guī)定瓜子必須嗑完攢起來一起吃(反饋周期拉長),一口吃下去固然很過癮:
但很可能吃完,你就懶得再嗑下一波了。

時至今日,“嗑瓜子理論”已經(jīng)被各路產(chǎn)品策劃,用在自己的App設計上。
最典型利用這一理論的,就是抖音短視頻。
每看一個視頻,你就會收獲快樂、新知、放松等,正向反饋的周期被大大縮短。
如果遇到你不喜歡的視頻,直接劃走就是了。
怎么樣,是不是比剝瓜子殼還輕松?
不少人就這樣沉迷抖音,不由自主就刷了幾個小時。

正因為嗑瓜子實在是一件很爽的事,因此全世界的人們,都對嗑瓜子情有獨鐘。
是的,嗑瓜子可不是我們國家的“專利”哦。
在俄羅斯,每個小混混的標配,除了阿迪達斯+伏特加以外,他們的口袋里,一定會有一把瓜子。

曾經(jīng)有俄羅斯警察對當?shù)氐男』旎爝M行突擊檢查,結果發(fā)現(xiàn)他們不僅有諾基亞,還有恰恰黑瓜子:

而對于美職棒運動員來說,他們吃瓜子全靠一股蠻勁。
他們吃瓜子,是全部倒在嘴巴里的。

還有這種豪放的,直接投向天空,用嘴接:

注意哦,他們都是直接把帶殼瓜子吃下去的哦。

在美職棒比賽中,每位球員每打半場就得磕光一包,都是抓住空隙往嘴里一撒,一通猛嚼。
這在不吃瓜子的人眼中,以及沒法邊嗑瓜子邊運動的人眼中都特別驚奇,獨樹一幟。

那么為什么美國的棒球運動員酷愛吃瓜子呢?
這還得從19世紀說起,當時美職棒名人堂球員Enos Slaughter把瓜子帶到比賽中。
慢慢地,越來越多的球員就開始領略到瓜子的魅力。

他們發(fā)現(xiàn),咸瓜殼能夠補充流失的鹽分,瓜仁則能夠提供充分的熱量又不至于飽腹。
瓜子與棒球相輔相成,逐漸發(fā)展為一種獨特的運動文化。

作為我國瓜子的著名品牌,恰恰香瓜子遠銷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
價格6包將近25美元,比中國略貴一點吧:

在底下的評論區(qū),老外都在夸瓜子是很棒的零食:


甚至有老外覺得瓜子一嗑就停不下來,比du品還上癮。
甚至為了嗑瓜子,連老婆孩子都離他而去。
不過應該就是騷話罷了:

當然了,雖然嗑瓜子確實很容易上頭,但任何東西吃過量了,都是會出問題的。
去年武漢的一對老夫婦共同確診結腸癌中晚期,醫(yī)生細問之下發(fā)現(xiàn):
他們居然每天嗑一斤瓜子,堅持了兩年!

醫(yī)生認為,瓜子在生產(chǎn)過程中會用到大量香料、食鹽、糖精,長期食用容易引起蓄積性中毒。
最終導致腸癌、肝癌的出現(xiàn)。
甚至還有人因為吃瓜子吐血700毫升!
因為他患有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瓜子仁劃破了他脆弱的血管導致嘔血:

當然了,以上是比較極端的例子。
對于我們普通人來說,嗑瓜子的主要問題有:
肥胖,因為瓜子的油脂含量高,每百克有52.8g,吃多了會有長胖的風險;
牙齒磨損&口腔潰瘍,請看下圖:

這就是大量嗑瓜子留下來的痕跡,中間靠左的上下門牙都出現(xiàn)了一個圓弧形的「凹坑」。
這種凹坑的出現(xiàn)是“不可逆”的,人體無法自我修復,只能通過補牙等方法挽救。
因此瓜子雖好,可不要貪吃哦!

對于我來說,我更喜歡嗑葵瓜子或者黑瓜子,但我的爸媽卻更喜歡嗑那種紅色的瓜子。
那么你平時更喜歡嗑哪種瓜子呢?
評論區(qū)告訴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