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砂糖大小的咖啡研磨已經(jīng)不夠了,掛耳咖啡品牌不同研磨度對比

咖啡的研磨,可能你也已經(jīng)百度過咖啡的研磨需要到什么程度。但往往你找到的基本是一句“砂糖顆粒大小”,怎么說呢,這句話,沒錯。但往往一句這樣的話,就成了只可意會,不便言傳。就好像國內(nèi)廚師的菜譜一樣“鹽,少許”,少許是多少?1克?5克?說來說去就成了憑感覺,憑經(jīng)驗了。而大部分西方國家廚師的菜譜就有明確的黃油多少克,白砂糖多少克。

那對于咖啡而言,其實也是同理的。不同的萃取/沖煮方式,就需要不同研磨度。法壓壺需要粗點、手沖咖啡需要白砂糖大小、意式咖啡需要更細。今天主要講解下手沖精品咖啡過程怎樣做出微調(diào)整,你手沖的過程中,盡可能地沖出滿意的咖啡。
而手沖咖啡的過程過程中,你需要對研磨度進行微調(diào)的影響因素也給大家在下面列明。

烘焙程度
不同烘焙程度的咖啡豆都也會因為研磨程度,影響萃取率?是的??Х榷贡举|(zhì)是木質(zhì)結(jié)構(gòu)的植物種子。你可以想象下,木頭的密度、干木頭的密度、木頭制成碳之后的密度。由此可見烘焙程度不同,含水量不同,密度不同。水粉直接接觸的面也不同。那么你需要的是將烘焙程度越淺的咖啡豆,研磨度適當?shù)恼{(diào)整。
不同海拔的咖啡豆
對于植物生長的環(huán)境來說,海拔可以說是影響程度比較高的因素之一了。海拔高的咖啡豆密度更高,參考咖啡豆烘焙程度的情況下,很多咖啡烘焙師在烘焙咖啡時也會根據(jù)海拔不同的咖啡豆進行調(diào)整,所以沖煮時,你也需要將研磨度進行略微的調(diào)整,海拔越高,適當調(diào)小研磨度,增加萃取率。
烘焙新鮮度
很多朋友一招打天下,從來不調(diào)整研磨度,但實施上,咖啡豆烘焙好后,風味是隨著時間變化而變化的,隨著時間的推移,研磨度也需要適當調(diào)整。在烘焙好后8小時到24小時,這段時間因為咖啡豆二氧化碳在咖啡豆比較多,可以用平時研磨度萃取,這個過程可以讓咖啡粉更容易釋放二氧化碳。烘焙好后24小時到7天內(nèi)(不同咖啡不同),算是咖啡的賞味期前段,這個時候因為風味趨于穩(wěn)定,更適合將研磨度調(diào)小。當?shù)竭_賞味期時,就可以回到正常研磨度了。當過了最佳賞味期時,這時就要將研磨度調(diào)小了,這樣可以增加水粉接觸面,讓萃取更加完整。

對于咖啡豆而言,實際萃取過程中也需要對其它因素進行調(diào)整。例如水溫,水溫越高萃取越活躍,濾紙/濾袋的通過率,浸泡時間、咖啡豆當年當季的降雨、咖啡樹所在的土壤等等也會影響到咖啡。
目前市面上,在研磨程度有考究的掛耳咖啡也真的不多。通過親測后推薦幾款合適的掛耳咖啡

Budayoung掛耳咖啡
這個掛耳咖啡可以說是真正的用心研磨了。每一款咖啡都會對養(yǎng)豆給客戶選擇。區(qū)分不同養(yǎng)豆期,針對自己的濾袋,再根據(jù)不同咖啡豆的海拔再進行,研磨度的控制。然后制作成掛耳咖啡。我沖梵尼蘭后發(fā)現(xiàn),他們的注水通過率也是有考究的。按照客服的建議,沖出來的梵尼蘭,濕香有湊近植物的香草味,威士忌的香味也尤其明顯,入口過程能感受到咖啡的醇,喝完后到回甘也是明顯表現(xiàn)出水果的酸甜感,不會讓舌頭上有澀澀的感覺。喝完后,杯子上還掛著淡淡的奶香味。這也讓我獲得意外的驚喜,如果只推薦一款,那就只有Budayoung的咖啡了。

Gif咖啡
這個咖啡就有意思了,點名讓老板制作的掛耳就非常棒,會先咨詢你喜歡什么口味的咖啡,然后再根據(jù)自家的咖啡豆研磨。喝的肯尼亞AA也是表現(xiàn)出了獨特的風味。榛果的氣味尤其明顯,入口后的巧克力味在口腔中充斥著,喝完后喝上一杯溫開水,好像是激活了后韻似的。

不言咖啡
不言咖啡對研磨的考究絕對是學術(shù)性的。也是和不言咖啡的老板聊天發(fā)現(xiàn)。這家的朱砂石榴也是讓很容易刷新對淺烘焙咖啡的認知。入口前奏就明顯的石榴味道,然后堅果的香氣,在中后段出現(xiàn)。閉上嘴巴好好珉啜也會讓味蕾在跳動。
至于其它的咖啡,就自己體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