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模制導鷹擊-83列裝,一彈多用,中國庫存導彈改進方向明確
在中國已經列裝鷹擊18、鷹擊12、鷹擊21等先進超音速、高超音速導彈的當下,很多人可能不再關注中國裝備規(guī)模更大的上兩代反艦導彈:鷹擊81、鷹擊83、鷹擊-62等武器的發(fā)展。
其實,一旦發(fā)生大國戰(zhàn)爭,導彈武器的數(shù)量與質量同等重要,有某些情況下數(shù)量可能更重要。俄羅斯擁有高超音速導彈,但是在烏克蘭幾乎沒有建樹,充分證明導彈存庫血量的重要性。
我們也要看到,像鷹擊-83為代表的中國上一代亞音速導彈,因為飛行速度慢,突防能力較差,采用雷達制導還存在抗干擾能力差,功能單一只能反艦等問題。所以,如果讓這種導彈發(fā)揮更大效能,進行技術改進,讓其能夠適應現(xiàn)代戰(zhàn)爭就非常重要。
近日,央視軍事報道播出的“飛豹”戰(zhàn)機部隊的新聞,其中殲轟-7下掛有4枚空射鷹擊-83導彈,唯一的不同是這種導彈雷達罩下方有一個斜切的窗口,配備了紅外制元器件,也就是采取得雷達和紅外雙模制導,甚至可以藐視一切干擾。
鷹擊-83屬于中國第三代反艦導彈,于上1998年定型。在配備新的制導模塊之后,最大的變化是三個:一是用反艦作戰(zhàn)時擁有紅外制導成像能力,將會讓反艦導彈的抗干擾能力達到一個變態(tài)的水平。
現(xiàn)在有些艦艇采取隱形設計,主要也是降低雷達反射面積,但是對紅制成像引導頭是無效的。而且艦艦在水面航行時,與水面的溫差非常明顯,紅外制導的導彈具有極高的抗干擾能力。
二是可以打擊陸地目標,甚至包括移動目標。也就是說,鷹擊-83已經變身為一種對海對出兩用的空對面武器,這一點特別重要。說實話,中國因為開始換裝第四代反艦導彈,鷹擊-83用于反艦作戰(zhàn)的機會比較小,或者只在對付臺軍的一些小型艦艇時有點用,對付美軍時可能不太需要。所以,通過改進制導模塊讓其擁有打擊地面目標的能力,等于又讓鷹擊-83獲得了新生。
三是先進紅外導引頭還有一個重要作用,就是利用圖像識別能力自主攻擊目標,或者通過數(shù)據(jù)鏈實施“人在回路”制導。一旦發(fā)生高烈度戰(zhàn)爭,這種制導方式的導彈還可發(fā)射之后不管可以對重點目標實施飽和攻擊,這對于提升發(fā)射平臺的安全性同樣非常重要。
我們關注鷹擊-83的改進,其實更重要的是為中國其他庫存反艦導彈提供了改進思路。這些庫存數(shù)最龐大的導彈,只需要對其制導模塊進行現(xiàn)代化改裝,就能夠變成一彈多用的武器。
同樣可以進行改造的導彈還包括:鷹擊-81和鷹擊-82系列、鷹擊61系列、C-701系列等等。中國之前列裝的岸艦導彈、亞音速反艦導彈,都面臨著沒有太大使用場景的問題,有必要進行多用途改造。
要注意一點,我們說鷹擊-83、鷹擊-61落后,是基于中國第四代反艦導彈,其實這兩種武器相比西方國家而言仍然非常先進。
總體而言,中國雖然有更先進的導彈武器,但是如何改造老舊導彈意義重大。中國讓反艦導彈能打擊陸地目標的導彈,讓岸艦導彈也能打擊陸地目標,這是適應未來作戰(zhàn)環(huán)境的必然。這么一來,解放軍可用于臺灣島上目標的導彈存庫量會多的很嚇人,就問對岸的“臺獨”分子害不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