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海軍1900~1945年間潛艇發(fā)展(O級潛艇)

O級潛艇
?排水量:水上為513噸;水下為619噸
全長:52.4米
全寬:5.5米
武器裝備:4枚457毫米口徑魚雷發(fā)射管;8枚魚雷;一門76毫米口徑的甲板炮
推進:656.2千瓦(柴油);551.8千瓦(電池)
速度:水上為14海里/小時;水下為10.5海里/小時
船員數;29人
在小型海港護衛(wèi)艇之后,O級潛艇也誕生了,該級別潛艇水面的排水量達到了500噸以上,在美國被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前,O級潛艇的生產就已經頗具規(guī)模,以作為應對最壞情況發(fā)生的手段,但不成想悲劇確實發(fā)生了。更為可笑的是,當O級潛艇從生產線上被制造出來時,一同走出的還有更為先進的R級潛艇。政府此舉的目的只是為了滿足公眾和媒體對新型戰(zhàn)艦和潛艇的強烈需求,在戰(zhàn)爭期間,O級別潛艇很少或幾乎沒有參加過戰(zhàn)斗,至少沒有履行潛艇的設計初衷。1918年12月2日,幾艘O級潛艇跟隨一支由20艘潛艇組成的特遣分隊前往歐洲海域與U型潛艇作戰(zhàn),但是停戰(zhàn)協(xié)議在潛艇分隊到達亞速爾群島前就已經簽訂了,分隊也在沒有發(fā)射一枚魚雷的情況下憤怒地返回美國。
20世紀20年代到30年代早期,一大批潛艇面臨拆卸銷毀的命運,其中一些潛艇的銷毀是為了遵守網際上限制潛艇生產的協(xié)議但8艘O級潛艇則被封存了起來。這確實是一個了不起的經歷,這些潛艇在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時又再次加入了服役,成為了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美國潛艇艦隊中最為古老的潛艇。而巨大部分O一艇還在戰(zhàn)斗中保存了下來并自始至終地保持服役狀態(tài)。這些潛艇被用作完成作戰(zhàn)和訓練的訓練艇,直到1946年時還有2艘0級潛艇活躍在商用舞臺上。
在美國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前的幾個月里,O級潛艇還遭遇了一起意外事故。O9號潛艇在1941年4月重新服役,并在6月19日連同同級別的其他潛艇一起離開新倫敦港,前往距離新罕布什爾樸茨茅斯港24千米的淺灘群島進行訓練。翌日,在姊妹艦06號和010號都成功完成各自訓練后,09號在深度下潛試驗中遇到了麻煩,并下滑到了其下潛極限60.9米以下。
潛艇被海水的壓力擠碎后沉沒。姊妹艦艇迅速發(fā)起搜救行動,其中較新的法螺號(Triton)潛艇跟隨獵鷹號(Falcon)潛艇救援艦都沒能發(fā)現09號的蹤跡。
兩天之后,潛水員終于定位了這艘潛艇的出事地點——位于134米深的水下,而該遇難海域和1939年沉沒的角鯊號(Squalus)潛艇同屬一片海域。這種失事深度意味著救援人員只能停留極短的時間,打撈行動風險過大。日后將其打撈起的努力也宣告取消,而艇上33名艇員則被宣布為失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