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風云中的風云國王——弗雷德里克二世(加冕篇)

1220劇本的第二位推薦人物,是神羅皇帝及西西里國王,霍亨施陶芬家的弗雷德里克二世。這位新的主角本身也可以說是個風云人物了,各方面提到他的內(nèi)容也有不少。具體到CK2中,雖然弗雷德里克二世并沒有專屬命名劇本,但是他也是少數(shù)能在兩個劇本中作為推薦登場的人物之一。這一方面說明弗雷德里克二世在位的時間比較長,另一方面也說明這位神羅皇帝帶來的影響確實不小。那么還是按照慣例,接下來關于弗雷德里克二世的內(nèi)容,也會按照劇本的大致時間和標志性節(jié)點,分成前后的兩部分。
還有一點先寫在前面,弗雷德里克二世與本專題已經(jīng)介紹過的有趣人物也有著不少聯(lián)系。首先自然是前一位提到的神羅皇帝、“紅胡子”弗雷德里克一世,他正是本篇中弗雷德里克二世的爺爺。小弗雷德里克不僅繼承了爺爺霍亨施陶芬的血脈,也繼承了弗雷德里克之名,因此這爺孫倆常常被放在一起相提并論。弗雷德里克二世第二次出場,則是在腓力二世的后篇中。當法王在布汶之戰(zhàn)中擊敗德意志北方派皇帝、韋爾夫家的奧托四世后,霍亨施陶芬家的弗雷德里克二世便逐步掌控了神羅的大權(quán),并延續(xù)了南方派與法蘭西間的傳統(tǒng)盟友關系。在腓力二世統(tǒng)治末期的香檳繼承戰(zhàn)爭中,弗雷德里克二世也有介入其中。最后就在上一篇卡斯提爾國王費爾南多三世的內(nèi)容中也曾提到,返回歐洲的耶路撒冷太上王、布里耶納的約翰,將自己年幼的女兒、耶路撒冷女王許給了弗雷德里克二世,以期神羅皇帝能夠援助圣地的基督徒。關于弗雷德里克二世與耶路撒冷的關系,確實將是接下來的重點之一。不過在那之前,我們還是要先從頭開始,看看他幼年時就已經(jīng)頗為曲折豐富的故事。

一、大庭廣眾獨子產(chǎn),覆巢之下孤兒安
本篇的主角弗雷德里克二世,在出生前其身世就有著濃郁的傳奇色彩。小弗雷德里克的父親,是神羅皇帝海因里希六世;而他的母親,則是西西里王國奧特維爾家的康斯坦斯。在弗雷德里克一世篇中曾經(jīng)提到,有傳言說康斯坦斯的婚姻將會導致西西里的滅亡,因此她一直獨居于修道院中且已年過三十。不過弗雷德里克一世為了拉攏和南意的關系,依然選擇向時任西西里國王威廉二世提親,希望自己的長子、剛剛被冊封為騎士、年僅19歲的海因里希王子,能夠和康斯坦斯聯(lián)姻。而西西里的威廉二世這邊,也真就同意了這門婚事,把自己的姑姑給嫁了出去。后來這場聯(lián)姻,確實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西西里王國的命運。威廉二世死后無嗣,康斯坦斯作為奧特維爾家直系王室成員,在繼承了神羅皇位的海因里希六世的幫助下,最終還是在繼承爭議中奪得了王位。但是就像前篇中提到過的,康斯坦斯限于自己女性的身份,在中世紀時無法獨自承擔國王的重任。因此西西里王國的實際統(tǒng)治者,是她的丈夫海因里希六世。不過這位神羅的統(tǒng)治者剛剛在西西里加冕沒幾天,就翻臉清算了不支持自己的諾曼舊貴族。同時這也宣告著,在地中海地區(qū)一度頗有影響力的奧特維爾王朝最終走向覆滅,就像預言中曾經(jīng)提到的那樣。
前一輩的這些恩恩怨怨不再多提,回來繼續(xù)看小弗雷德里克,他從一出生起就注定會是眾人矚目的焦點。海因里希六世和康斯坦斯結(jié)婚8年后,年近4旬的神羅皇后才第一次有了身孕。這個年紀即使放到今日,那也絕對算是高齡產(chǎn)婦了。由于這可能是她唯一的孩子,康斯坦斯對其十分重視。因而當海因里希六世率軍入主帕勒莫時,身懷六甲的她作為王權(quán)的實際宣稱者,還在緩慢的向意大利南部移動,并沒有跟在丈夫身旁。不過走到安科納附近的小鎮(zhèn)耶西時,還在肚子里的小弗雷德里克就呆不住了急著要出來。結(jié)果這就讓康斯坦斯為難了,首先她自己是高齡產(chǎn)婦,這還是她的頭胎,生產(chǎn)風險本就極高。而且更為麻煩的是,由于她和海因里希六世一直未育,以至于有很多流言說康斯坦斯已經(jīng)生不出孩子了。因此對于皇室來說,這個孩子的身份不容任何人質(zhì)疑。但是在這個小城鎮(zhèn)上生產(chǎn),根本找不到一位德高望重的主教,能夠為即將出生的新生兒證實身份。無奈之下,康斯坦斯只得下令在耶西小教堂前的廣場上搭了一頂帳篷,并要求當?shù)仡^面人物的妻子前來助產(chǎn),其余鎮(zhèn)民則在大帳外見證此次分娩。1194年12月26日將近中午的時分,康斯坦斯在幾位有生產(chǎn)經(jīng)驗的婦人的幫助下,順利誕下一個男嬰。在這個小嬰兒哭聲響起的同時,廣場上立刻也響起了一片歡呼。

小弗雷德里克出生后,很快就被交托給一位貴婦撫養(yǎng),而康斯坦斯則繼續(xù)南下前往西西里與海因里希六世會合。因此小弗雷德里克的幼年,基本是在保姆的照看下度過的。不過他的父母也沒有忘記他,海因里希六世于1195年返回德意志時,很重要的一個目的就是說服大領主們同意支持小弗雷德里克繼承羅馬人國王的頭銜。當然此事并不容易,畢竟這個頭銜意味著被提前確立為皇位繼承人,而德意志的大貴族們并不打算就這樣向皇帝妥協(xié)。但是海因里希六世此時正準備去參加十字軍東征,萬一他像父皇弗雷德里克一世那樣馬革裹尸,皇位的繼承必然出現(xiàn)混亂。因此對神羅皇帝來說,提前確立繼承人十分重要。而為了說服反對派的貴族和教會,海因里希六世于1196年4月在維茨堡做出了巨大讓步。他不僅同意承認大領主們的世襲繼承權(quán),還將德意志的繼承法從男性繼承改成了男性優(yōu)先繼承。同時在教會方面,海因里希六世也放棄了從教會領地獲取常規(guī)收入的權(quán)利,并承認了教會對一些爭議領地的宣稱權(quán)。即便如此,神羅皇帝實際上也只獲得了南部霍亨施陶芬家傳統(tǒng)支持者的支持。而北方薩克森和圖林根的貴族們?nèi)匀皇植粷M,科隆大主教阿道夫甚至干脆沒來出席這次會議以示抗議。無論如何,在部分反對者缺席的情況下,海因里希六世還是通過傳統(tǒng)流程,將此時還住在意大利中部的小弗雷德里克推舉為羅馬人的國王。
但是對于才1歲多的小弗雷德里克來說,根本不可能理解這一頭銜的實際意義。而且直到同年秋天,當海因里希六世再次南下西西里時,小王子才在自己的洗禮儀式上第一次見到自己的父親。不過神羅皇帝只在典禮當天停留了一日,若非在中世紀時十分看重洗禮儀式,恐怕他也不會在百忙之中特意繞道阿西西。接受洗禮之后,小弗雷德里克又在意大利中部住了大約1年,才在貴族監(jiān)護人的保護下啟程前往德意志,尋求王叔施瓦本公爵菲利普的保護和教育。但是小王子還沒到阿爾卑斯山,一個壞消息就從南方傳來。他的父皇、神羅皇帝海因里希六世,突然在西西里因病身亡。從癥狀上來看,神羅皇帝可能是死于瘧疾。但是由于海因里希六世的敵人實在太多,很多人更相信他其實是被毒死的。
這樣一來,小弗雷德里克是否還要前往德意志,就被打上了一個大大的問號。盡管在德意志南部有王叔菲利普,但是同樣也有科隆大主教阿道夫及北方的眾多反對派貴族。同時就在意大利,與海因里希六世矛盾重重的羅馬教廷,也在拉攏斯波萊托公爵烏爾斯林根等大貴族,還想要阻撓小弗雷德里克繼續(xù)北上。而且身在西西里的康斯坦斯,也不希望自己的獨子冒險前往德意志,便急忙派人去將小弗雷德里克接到自己身邊。
很快海因里希六世身亡、小弗雷德里克被送到西西里的消息,便傳遍了整個神圣羅馬帝國。德意志北方的反對派立刻展開了奪權(quán)行動,在科隆大主教阿道夫的支持下,韋爾夫家“獅子”海因里希的兒子、布倫瑞克的奧托被推舉為新的國王。而施瓦本的王叔菲利普,則遣使給康斯坦斯送信,表示小弗雷德里克才是帝國的唯一繼承人。但是康斯坦斯另有打算,她只想把兒子留在身邊,并將自己西西里王國的宣稱留給他。于是為了與阿道夫及奧托對抗并確保霍亨施陶芬家的地位,王叔菲利普只得自己在施瓦本稱王,成為德意志南部的領導者。
回到西西里這邊,康斯坦斯為了確保小弗雷德里克的王位,做的也是十分徹底。作為奧特維爾家的諾曼人后裔,她并不打算再依靠沒有本地根基的德意志人,而是選擇了此前的另一個同盟,即西西里諾曼人和羅馬教廷的聯(lián)盟??邓固顾购芸旌屯瑯邮切吕^位的教宗英諾森三世達成協(xié)議,只要教會承認小弗雷德里克在西西里的地位,那么她們母子將放棄在德意志的一切宣稱??邓固顾惯€以小弗雷德里克的名義,驅(qū)逐了宮廷中的德意志貴族,并正式宣布脫離和神羅的婚姻聯(lián)統(tǒng)關系。羅馬教廷當然不愿意被包在神圣羅馬帝國和西西里的中間,因此英諾森三世很快便同意了康斯坦斯的條件,還赦免了對海因里希六世的絕罰并準許將他的遺體遷至巴勒莫大教堂中安葬。隨后在1198年5月17日,還不到3歲半的小弗雷德里克,便于巴勒莫正式加冕為西西里國王,同時一并持有阿普利亞和卡普阿兩項公爵頭銜。而太后康斯坦斯則作為小國王的攝政,代其行使王權(quán)。
但是僅僅過了半年時間,小弗雷德里克的西西里王國便又生變數(shù)。太后康斯坦斯在入冬時一病不起,眼見就要回天乏術(shù)。此時小弗雷德里克還未滿4歲,而且他在西西里無親無故,連一個能夠信任的托孤之臣都找不出。于是康斯坦斯在彌留之際,只得選擇將小國王托付給自己的新盟友,也就是教宗英諾森三世和羅馬教廷。當然英諾森三世并沒有那么好心,康斯坦斯不得不承認羅馬教廷的宗主地位,并許諾在小弗雷德里克成年后支付不菲的酬金,才換來了教宗大人的庇護。不過以教會在意大利的影響力,這樣至少可以在明面上確保她尚且年幼的兒子的地位。
但是對小弗雷德里克來說,熱衷強化教權(quán)的英諾森三世,絕對稱不上是一位合格的帝師。教宗僅僅委派了森西奧 薩韋利(即后來的何諾里三世)擔任小國王的神學教師,除此之外他只是定期詢問下弗雷德里克的健康狀況。另外一邊,小國王的叔叔、已經(jīng)在德意志南部稱王的菲利普,并不甘心平白失去小弗雷德里克這張好牌,便派出一位曾隨紅胡子一世參加過第三次十字軍、德高望重的老臣、安韋勒的馬克沃德,率軍南下爭奪西西里的掌控權(quán)。到了1200年,馬克沃德在熱那亞艦隊的幫助下登陸西西里島,意圖擊潰教會和島上居民的抵抗。對于遠道而來、缺少根基的德意志人來說這并不容易,但是馬克沃德畢竟是位經(jīng)驗豐富的老兵,他花了一年的時間最終占到了上風。1201年10月,馬克沃德的軍馬攻破了西西里的首府巴勒莫,并迫使王宮守軍投降。
于是德意志人就這樣強行從教會手中,奪取了小弗雷德里克的監(jiān)護權(quán)。隨之一并獲得的,自然還有對西西里島的掌控權(quán)。如果說馬克沃德作為霍亨施陶芬家的老臣,還對小國王有幾分關照,那么當1202年卡帕隆的威廉接任攝政一職后,小弗雷德里克就近乎是被軟禁在巴勒莫的王宮中了。不過到了1206年,特洛亞主教、深得海因里希六世及康斯坦斯信任的前大法官、帕利亞里的瓜蒂耶羅,又從卡帕隆的威廉手中奪下了小國王。從這之后,小弗雷德里克不僅重新獲得了大部分自由,他也開始學習如何去承擔一國之王的重任。
不過小弗雷德里克并沒有時間無憂無慮的成長,1208年6月,他的叔叔、南德意志的國王菲利普遇刺身亡,權(quán)利的天平立刻就開始向北方派的奧托傾斜。而對于霍亨施陶芬家的支持者來說,西西里的小國王無疑是他們新的寄托。于是在同年12月26日,小弗雷德里克于14歲生日的當天,提前進行了自己的成人典禮并宣布親政,從此正式登上了歷史舞臺。
二、單騎勇闖奪遺產(chǎn),前呼后擁衣錦還
弗雷德里克宣稱要親政并不只是說說而已,他實際上也是這樣做的。雖然才初掌大權(quán),但弗雷德里克十分強硬的拒絕了英諾森三世安排的巴勒莫大主教人選。而在主教任免權(quán)一事上,歷來是世俗帝王和羅馬教廷間爭執(zhí)的重點?;艉嗍┨辗壹业膸孜幌热?,乃至再往前的薩利安家,也都曾因這一問題而和教宗交惡。到了弗雷德里克這一代,這一核心爭執(zhí)點仍然沒有什么變化。因此從巴勒莫主教人選的爭執(zhí)上就能看出,弗雷德里克日后必然也會走向教會的對立面。當然這一次雙方并沒有撕破臉,英諾森三世沒有立即威脅要絕罰弗雷德里克,而是選擇好言相勸并把鍋推給了國王身邊的親信。西西里這邊很快也做出讓步,弗雷德里克不僅接受了羅馬指派的巴勒莫主教,還同意了教宗給他安排的婚事。這場聯(lián)姻的對象是寡居失子的阿拉貢公主康斯坦斯,兩人于1209年8月15日在帕勒莫大教堂正式完婚。
這場聯(lián)姻除了給弗雷德里克帶來一位出身高貴的王后,更重要的還有作為嫁妝隨阿拉貢公主康斯坦斯一道前來的500名騎士。此時弗雷德里克正在強化對南意大利原屬于西西里王國領地的控制,這些軍馬正好補充了他的實力。而且新近被教宗加冕為神羅皇帝的奧托四世,也正以西西里持有的阿普利亞及卡拉布里亞兩個公爵頭銜,要求西西里國王向神羅宣誓效忠。弗雷德里克當然不可能同意這個要求,于是奧托四世索性率軍南下,攻占了卡普阿、那不勒斯等眾多領地。
雖然弗雷德里克仍然無力獨自對抗奧托四世,不過好在他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盟友。神羅皇帝歷來有兩個大麻煩,其一是德意內(nèi)部的反對派權(quán)貴,另一個就是羅馬教宗代表的教會。由于奧托四世加冕之后過于得意忘形,很快這兩方勢力就都走到了神羅皇帝的對立面。先說世俗權(quán)貴這一邊,南德意志的貴族歷來是以支持霍亨施陶芬家占大多數(shù),北意的商業(yè)城邦也有很高的自治傾向。而隨著奧托四世進軍南意,又逼迫一些搖擺不定的貴族投靠了西西里。這樣一來從北到南到處都有皇權(quán)的反對派,奧托四世很難全部壓住。除此之外,丹麥國王瓦爾德馬爾二世還趁著神羅皇帝遠在南意,從北方侵攻德意志。結(jié)果就連奧托四世在北德最核心的支持者,都因他忽視了北方的利益而對其心懷不滿。
再來說羅馬教廷這邊,當施瓦本的菲利普還在世的時候,英諾森三世其實也算是奧托四世共同對抗霍亨施陶芬家的盟友。而且從教宗愿意為奧托加冕神羅皇帝來看,他們的關系原本也是不錯的。但想要維系這份同盟是有條件的,英諾森三世要求奧托四世不得染指意大利南部,這樣羅馬才好在神羅和西西里間尋求平衡。而如果奧托四世掌控了南意乃至于整個西西里,那么羅馬又將被包圍在神羅內(nèi)部,更不免遭到神羅皇帝的脅迫,這是英諾森三世絕對不能接受的。
有了這些盟友的幫助,弗雷德里克要與奧托四世對抗就容易的多了。1210年10月,奧托四世加冕為神羅皇帝才剛1年,他就遭到了教宗的絕罰。此時英諾森三世無疑已經(jīng)和奧托四世徹底翻臉,他還打算重新認可弗雷德里克對德意志的宣稱。這樣一來, 神羅內(nèi)部的反對派就有了正當?shù)睦碛煞磁?,這樣的戲碼在前面的海因里希四世篇、弗雷德里克一世篇也已經(jīng)反復上演過了。到了1211年,阿爾卑斯山以北的反叛越來越嚴重。甚至在9月的紐倫堡會議上,反對派憑借教宗英諾森三世和法王腓力二世的支持(奧托四世是親英王的),直接將弗雷德里克選作他們的德意志國王。到了這個地步,奧托四世在意大利再也呆不住了,只得于1212年1月率軍返回德意志。
奧托啟程離開意大利后,弗雷德里克也展開了自己的行動。他首先和英諾森三世達成了協(xié)議,如果自己能夠得到德意志國王的頭銜,那么將來會把兩個頭銜分開,不會讓羅馬被包在中間。為了表示出誠意,弗雷德里克將西西里國王的頭銜交給了自己的長子、剛滿一歲的小海因里希,并讓王后康斯坦斯負責攝政。隨后他便坐船離開西西里,經(jīng)加埃塔中轉(zhuǎn)后到了羅馬,并與自己少年時名義上的監(jiān)護人英諾森三世首次會面。不過教宗畢竟確保了弗雷德里克的合法地位,因此太后康斯坦斯曾許諾的監(jiān)護費用還是得支付。只是西西里的年輕國王實在囊中羞澀,不得不以領地代償。當然英諾森三世也不是只顧著收舊賬,他也給了弗雷德里克很多實際的幫助。教宗不僅承擔了西西里國王北上的路費,還允許他懸掛教廷旗幟以確保沿途的安全。更重要的是,英諾森三世發(fā)布了一份正式聲明,表示支持弗雷德里克取代奧托四世成為新的德意志國王。
離開羅馬后,弗雷德里克首先坐船到了熱那亞,從這里開始他就只能改走陸路繼續(xù)北上了。不過意大利北部的城邦,尤其是那些曾和弗雷德里克一世及海因里希六世交戰(zhàn)過的,并不歡迎流有他們血脈的西西里國王。因此弗雷德里克在到達帕維亞后,為了避開米蘭不得不轉(zhuǎn)向東行繞些遠路。盡管已經(jīng)盡量隱藏了行蹤,但他還是遭到了米蘭軍馬的襲擊。且由于身邊只有數(shù)名隨從,弗雷德里克只好一路狂奔并冒險騎馬涉水渡河。直到他遇見與米蘭敵對、且屬于皇帝派的克雷莫納軍馬,才算是擺脫了追兵。
逃過一劫后,弗雷德里克繼續(xù)向東向北繞行,沿途選擇一些相對友好的城鎮(zhèn)落腳。然而在他面前還有一道天塹,那就是德、意之間的阿爾卑斯山。西線的通路已經(jīng)被米蘭封鎖,東線經(jīng)布倫納山口的主路也有奧托四世派駐的軍馬阻截。因此遠道而來的西西里國王,只能選擇再次冒險,走恩加丁山谷的小路到達瑞士。
艱難的翻越了阿爾卑斯山后,弗雷德里克仍然沒有絲毫時間休息。他必須盡快在山北找到一個合適的落腳點,否則一旦被奧托四世圍堵,便會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以弗雷德里克所處的位置,康斯坦茨是最好的選擇。但是奧托四世也很清楚這一點,韋爾夫家的國王一得知自己的對手已經(jīng)越過阿爾卑斯山,便急忙率軍趕往康斯坦茨。因此弗雷德里克這邊也是一路急行軍,終于比奧托四世早了2小時趕到康斯坦茨并搶占了該城。當奧托四世趕到時,見到弗雷德里克已經(jīng)入城且城門緊閉,而自己又沒有攻城用的重武器也沒做圍城的準備,只得暫時退兵。
奧托四世退走后,弗雷德里克在德意志的活動就相對容易一些了。隨后他一路北上,在同行的巴勒莫大主教貝拉爾德的幫助下,于沿途游說并拉攏德意志的大貴族和主教們。南方施瓦本等地霍亨施陶芬家的傳統(tǒng)支持者自不必說,其他一些中立主教和貴族的態(tài)度對其稱王可能更為重要。1212年12月初,弗雷德里克到達了美因茨。在得到法蘭克福大主教西格弗里德的認可后,西西里國王終于完成了此行的目標,正式獲得了德意志的王冠。
然而畢竟一山不容二虎,雖然弗雷德里克被加冕為國王,但是只有南部的施瓦本等地承認其頭銜,而北方仍然尊奧托四世為王。因此弗雷德里克一面繼續(xù)對內(nèi)拉攏支持者,一面也在尋求外援。幸運的是,這個合適的外援很快就自己找上門來了。法王腓力二世派長子路易來見弗雷德里克,希望能延續(xù)他們和霍亨施陶芬家的同盟,共同對抗英王約翰和韋爾夫家的奧托四世。對此弗雷德里克自然求之不得,有了西邊的鄰居做盟友,他就可以全力應對東北方向的對手。不過此時弗雷德里克還要面對一個十分致命的大問題,那就是他在德意志沒有自己的軍馬。因此即使弗雷德里克想要去攻打奧托四世的老家布倫瑞克,充其量也不過就是一句空談。
雖然看起來弗雷德里克陷入了僵局,但是好在他的對手很快犯了個更為致命的錯誤。在腓力篇中曾經(jīng)提到過,奧托四世為了配合英王約翰反攻歐陸,率軍出低地夾攻巴黎。但是他卻在布汶之戰(zhàn)中吃到了一場慘敗,親衛(wèi)騎士為掩護其撤退更是幾乎全軍覆沒。此戰(zhàn)過后奧托四世元氣大傷,在德意志的威望也一落千丈,只得退回自己的領地重整旗鼓。對于弗雷德里克來說,腓力二世這個盟友實在是太給力了。法王不僅為霍亨施陶芬家的小國王提供了各種支持,還在戰(zhàn)場上直接幫其擊潰了最大的競爭對手,甚至都沒用他出多少力。而且最為重要的是,奧托四世失去軍馬后,弗雷德里克就可以和他在更接近的條件下競爭了。
但與實力不斷下跌、明顯頹勢已現(xiàn)的奧托四世不同,弗雷德里克正處于上升期,他在德意志內(nèi)外的支持者和盟友也越來越多。到了1215年,在教宗英諾森三世的支持下,弗雷德里克再次被選舉為德意志的國王。這次他在亞琛風風光光的舉行了自己的加冕禮,從各方面來看都更像德意志的歷代先王一樣。而且在年底的拉特蘭公會議上,教宗英諾森三世不僅公開認可了弗雷德里克的地位,還再次強調(diào)了對奧托四世的絕罰。至此德意志的教會和中立派貴族,大部分也都已經(jīng)轉(zhuǎn)變成為霍亨施陶芬家的支持者。奧托四世則一敗涂地,3年后他重病纏身,為了贖罪不得不帶病接受了鞭笞的懲戒,結(jié)果被打的滿身是血還導致病情進一步惡化,很快就離開了人世。
回到弗雷德里克這邊,雖然他在名義和事實上都已經(jīng)成為了國王,但是這并不代表他已經(jīng)可以隨心所欲了。弗雷德里克仍然有很多要忌憚的人,其中之一便是從小就籠罩在自己頭上的教宗英諾森三世。而且他在德意志的權(quán)利,也是靠英諾森三世的支持才拿下的。別的不說,教宗可以認可弗雷德里克的宣稱,也可以絕罰他再去扶植另一個人。剛被弗雷德里克擊敗的奧托四世,其實曾經(jīng)也是這樣登上權(quán)利巔峰的。同時英諾森三世又是一位十分熱衷于建立神權(quán)統(tǒng)治的教宗,雖然他認可了小國王的宣稱,卻始終不提加冕為皇帝的事。因此弗雷德里克在他面前,也總是小心翼翼避免發(fā)生沖突。
但是等到1216年英諾森三世去世后,弗雷德里克就少了這一層枷鎖。繼任的教宗何諾里三世想要發(fā)動新一輪十字軍東征,因此其重心主要是調(diào)和世俗領主間的爭執(zhí),很多政策也較前任寬松一些。于是弗雷德里克很快就把留在西西里的王后康斯坦斯和長子小海因里希接到了德意志,不再假裝自己把領地分成了兩份。在同年年底的紐倫堡會議上,弗雷德里克又宣布將施瓦本公爵授予已滿五歲的長子小海因里希。而這個霍亨施陶芬老家的頭銜,基本也就相當于他們這一系的太子頭銜了。
不過德王也并非全然沒有受到新任教宗何諾里三世的壓力,羅馬教廷此時又在組織新一次的十字軍東征,且弗雷德里克在加冕典禮上曾經(jīng)宣誓過要領軍出征的。但是他顯然不想扔下剛獲取的權(quán)勢,便以德意志內(nèi)部尚未穩(wěn)定為由,向教宗請求推遲前往圣地的時間。其實這個理由確實也是成立的,除了尚且在布倫瑞克茍延殘喘的奧托四世,還有很多大貴族并不支持弗雷德里克稱王。比如洛林公爵西奧博爾德一世,一直就是北方派韋爾夫家的支持者。因此弗雷德里克以平定叛黨為由,沒有去參加第五次東征,而只是象征性的允許巴伐利亞公爵路德維格一世率領一支德意志的軍馬代表他前往。

而留在德意志的弗雷德里克,則在一心穩(wěn)固自己的勢力并鏟除反對派,其中之一便是洛林公爵西奧博爾德一世。弗雷德里克以支持異己為罪名,從西奧博爾德一世手中收回了羅塞姆。但是洛林公爵和德王爭鋒相對,在1218年初重新奪回了該城,并在阿爾薩斯大肆劫掠。另一方面在法王腓力二世后篇中曾經(jīng)提到,西奧博爾德一世作為菲利帕和埃拉德的外援,也參與到了奪取香檳的繼承戰(zhàn)爭中。腓力二世本身是香檳伯爵西奧博爾德四世和其母納瓦拉的布蘭奇的支持者,而弗雷德里克又是法王的盟友,自然也和香檳伯爵站在同一陣線。趁著羅塞姆和香檳繼承戰(zhàn)爭這兩個借口,德王率軍攻入洛林并和巾幗不讓須眉的布蘭奇聯(lián)手圍困西奧博爾德一世所在的阿芒斯城堡。洛林公爵難以同時抵擋兩家聯(lián)手的進攻,只得于同年5月底開城投降。隨后他便被弗雷德里克二世囚禁,2年后在獄中離世且死因不明。另一方面,奧托四世也是在1218年5月19號去世的。失去核心領導又遭殺雞儆猴后,德意志的世俗貴族反對派只得暫時偃旗息鼓。
然而弗雷德里克要面對的德意志領主,并不只有世俗大貴族,教會的大主教們同樣在阿爾卑斯山以北占據(jù)著大量土地。為了拉攏這些穿著法衣的領主們,德王專門頒布了一部法律,確認了大主教們對下轄教區(qū)的控制權(quán),以及他們和世俗貴族領主享有同等權(quán)利。得到以上各方的支持后,弗雷德里克于1220年4月在法蘭克福的會議上,推選自己的長子小海因里希成為共治國王,使其“太子”的身份更進一步,也基本意味著將來打算讓他接班了。但是這樣一來教宗就不高興了,德意志和西西里的再度聯(lián)合,同時也意味著羅馬教廷又要被夾在神羅內(nèi)部了。何諾里三世得知消息后,立刻遣使提醒德王他曾經(jīng)發(fā)誓要將德意志與西西里分開統(tǒng)治。而弗雷德里克推說自己將離開參加十字軍東征,旅途兇險須提前做好安排。并且他自己已經(jīng)是單傳,又只有小海因里希這一個兒子,只能將其立為儲君。除此之外,德王還有意無意的提醒教宗的使者,自己還沒有加冕為神羅的皇帝,很多為東征的準備很難進行。
弗雷德里克這么一暗示,何諾里三世也不是傻子,很快就明白他是什么意思了。而此時第五次十字軍東征很需要德王的援助,因此羅馬教廷也拖不下去了,只得向其妥協(xié)。于是1個月后,德王就再次收到了教宗的來信,邀請他前往羅馬出席加冕典禮。弗雷德里克立即著手準備,這次他肯定不會再只帶寥寥數(shù)人、身無分文的前往羅馬了。相反無論是他的護衛(wèi)還是排場,都將對得起即將加冕稱帝的身份。隨后弗雷德里克留下長子小海因里希監(jiān)國,并任命科隆大主教恩格伯特一世為“太傅”,接著便同王后康斯坦斯前往意大利接受加冕。
這趟旅途比起弗雷德里克初次前往德意志時輕松多了,一行人走東線布倫納山口的大路翻越了阿爾卑斯山,路過維羅納、博洛尼亞等地一路南下至羅馬。神羅皇帝的加冕典禮于1220年11月20日,在圣彼得大教堂舉行。教宗何諾里三世親自為弗雷德里克和其后康斯坦斯加冕,并授予神羅皇帝禮劍和權(quán)杖。隨后弗雷德里克宣誓要守護上帝的教會,消滅異端并參加十字軍東征光復圣地。
完成這一系列儀式后,當年西西里走出的小國王,終于正式成為了神羅的皇帝弗雷德里克二世,也真正意義上繼承了霍亨施陶芬家的榮譽與地位。而此時他還未滿26歲,才剛剛開始要大展宏圖。不過有一件事是弗雷德里克二世必須要面對的,那就是他一再拖延的十字軍之旅。那么在下一篇中,我們就來看看弗雷德里克二世與東方圣地的一系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