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廠瓜太多!女記者采訪,被某想汽車工程師詢問“×生活和諧否”

車市最近不太平靜,特斯拉“剎車門”沒完沒了之際,新能源汽車三杰之一的理想汽車又鬧出一樁狗血事件。
這件事始于一個非正式的采訪。A媒體的女記者L通過脈脈認識了B企業(yè)(理想汽車)的男工程師C,兩人私下加了微信,且互相告知了身份。近日,L記者在微信上向C詢問,聽說5月份理想ONE的改款車要上市,想請教下都有哪些變化?
其實這個問題涉及到企業(yè)的保密信息,除非公司批準,否則稍有頭腦的員工都不會擅自對外披露。該記者可能就是想碰碰運氣,看是否能打聽到一些有價值的信息,這也是記者采訪時的常見話術。在99%的情況下,類似的詢問都會被對方非常禮貌地拒絕。
不過,理想汽車這位C工程師是個鋼鐵直男,偏偏不按套路出牌(估計工程師也沒接觸過媒體,不了解這種詢問套路),竟然反問L記者:
“我也想和你請教下你的×生活和諧嗎,最近有沒有解鎖什么新姿勢,也想和您請教下”。

理想汽車的公關負責人如果在現(xiàn)場的話,估計立刻掐死他的心都有。
這真是一場沒來由的公關災難。
明明一個禮貌的“無可奉告”就能解決的小問題,偏偏要淋自己和對方一桶狗血。
說你情商低吧,還加了人家微信;說你不會說話吧,閉嘴當啞巴總會吧?

從后面的對話看,該工程師似乎也覺得這比喻不妥,急忙解釋說,這屬于保密信息,是無法向?qū)Ψ教峁┑摹5鲅蜓a牢為時已晚。
L女記者質(zhì)疑稱,自己無論在脈脈還是微信上都表明了媒體身份,如果C不愿意跟媒體接觸,完全可以不通過微信好友;如果不想回答,也可以不答或者拒絕,但沒有必要出口傷人。
這話確實沒毛病啊。

從雙方當時的對話記錄看,理想汽車C工程師的言論的確是過火了,完全沒必要,也不應該逞嘴巴上的一時之快。如果真的覺得媒體詢問保密信息冒犯了自己,直接拉黑該記者難道不是更好的辦法嗎?

后面的事就不難想到了。
27日晚上23:19,理想汽車CEO李想發(fā)了一條微博向網(wǎng)友求助。李想說,上述事件發(fā)生后,A媒體的女記者認為自己受到了羞辱,找到B企業(yè),要求處理該男工程師,B企業(yè)內(nèi)部討論后,得出兩個選項:
1、都不允許員工言語羞辱女性;
如論如何
2、如果有原因,可以接受員工言語羞辱女性。
最終,B企業(yè)的管理團隊全部選擇1。隨后,公司解雇了處于試用期內(nèi)的C工程師。B企業(yè)媒體負責人也當面向該女記者道歉。不過,A媒體和女記者又提出,B企業(yè)在公開媒體上對該記者道歉。
李想對這一要求感到困惑,他想請教網(wǎng)友的是,從法律專業(yè)和道德倫理的層面,B企業(yè)是否有責任對女記者公開道歉?

這條微博存在了大約半小時就被李想刪除了,但有網(wǎng)友及時保存了下來。在這個問題上,網(wǎng)友明顯分為兩派。一派認為工程師丟工作不冤。有網(wǎng)友說,正常回答問題就好,不回答也行,沒必要跟吃了火藥似的,嘴巴太臭,丟工作自身有一定責任。

另一派則認為,C 工程師有錯,但不應該解雇,員工在工作之外的時間都是獨立個體;也有人認為,這件事是B企業(yè)不想為一個試用期員工惹上麻煩做的一個錯誤決定;還有人調(diào)侃說,搬家工程師就這么被拋棄了,肯定不是核心員工。

開甲君認為,C工程師用低俗比喻回嗆女記者肯定是錯誤的,從企業(yè)立場看,涉及到對外形象問題,肯定不能容忍如此行為的員工存在。從企業(yè)事后滅火角度看,他被開除并不冤枉。
但另一方面,C工程師畢竟不是專業(yè)的PR人員,也沒有受公司指派接待媒體,該女記者的采訪行為只能算是私下交流。事發(fā)后,該公司媒體負責人也當面道歉,于情于理也應該到此為止了,再要求企業(yè)層面公開道歉就過了。
當然,最安全的辦法是,記者采訪還是直接聯(lián)系企業(yè)媒體部門或相關高層,走正常途徑,讓專業(yè)的人做專業(yè)的事,免得鬧得彼此尷尬。
你怎么看這件事,某想汽車該公開向女記者道歉嗎?男工程師被開除冤不冤?評論區(qū)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