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的最高境界,是成為習慣

1
說到自律,很多人會進入一個誤區(qū),認為強度是自律的核心。決定早起,便設(shè)定凌晨四點的鬧鐘;決定減肥,便選擇節(jié)食加高難度運動……興沖沖立目標,卻因為強度太大,內(nèi)心已有畏難情緒。如此,第一步都很難跨出,更不要提長期自律了。
?
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能量,自律也會因此各不相同。量力自律,是敲開自律大門的正確方式。想要每天健身卻總因為忙碌而耽擱,不如定一個低點的目標,睡覺前做十幾個開合跳;想要每天背一百個單詞,卻因為量大而完不成,不如定個容易實現(xiàn)的目標,每天先記住二十個單詞。一不小心,或許還會超額完成任務(wù),獲得更多成就感。
?
開啟自律時,給自己定一個低強度目標,更容易讓自律無壓力地走進我們的生活。只要確定是對的事,勇于開始、天天做,總會出現(xiàn)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
?
2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自律區(qū)間,過度高強度的自律只會適得其反,不如為自己設(shè)定一個彈性的自律計劃,讓自律能輕松地持續(xù)下去。
?
曾在微博上看到一位博主為自己設(shè)定了30天高強度自律計劃:早上6點起床,晚上11點睡覺,時間全部排滿。這樣看似充實,然而還沒到30天,可能已經(jīng)累垮。心理學(xué)中有個“破窗效應(yīng)”:當一件不好的事或行為出現(xiàn)時,我們的第一反應(yīng)是放任它繼續(xù)壞下去。在自律的路上放棄,有時可能就是因為“破窗效應(yīng)”。本打算堅持閱讀一百天,但因中途一天沒有進行閱讀,便會認為自己是一個不自律的人,自此便放棄原計劃;本計劃要減肥,卻在一次聚餐后便一而再、再而三地放任自己。如此反復(fù),就成為了我們常說的“間歇性自律,持續(xù)性放縱”。
?
相反,彈性的自律會為可能出現(xiàn)的“例外”設(shè)下防線,不讓它動搖我們的計劃,讓“破窗效應(yīng)”無處遁形。今天狀態(tài)不佳,那就只閱讀三頁書;偶爾吃了一些高熱量食物,就當是對自己的獎勵,明天繼續(xù)保持計劃。不要強迫自己去做一個完美的人,適度的彈性可以幫助我們釋放壓力,讓自律不再痛苦。
3
網(wǎng)上有這樣一個問題:“在你印象中,哪個錯誤認識的記憶最深刻?”一個高贊回答說:“以為自由就是想做啥做啥,后來才發(fā)現(xiàn)自律者才會有自由?!?/p>
自律和不自律,都會吃苦。不同的是,自律的苦會讓人生越來越甜。而真正的自律,從不靠硬撐。用對方法,便能讓自律成為一種生活習慣。
?
就像早起早睡的人能感受到身體日益康健,常常閱讀的人能感受到心靈逐漸豐盈。當自律成為一種本能,它便成為了我們的一個習慣、一個愛好。這一階段的自律,才是真正屬于你的自律。我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