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在歷史上的形象

司馬遷《史記》
《秦楚之際年表》:秦既稱帝,患兵革不休,以有諸侯也,于是無尺土之封,墮壞名城,銷鋒鏑,鋤豪桀,維萬世之安。
《蒙恬列傳》:太史公曰:吾適北邊,自直道歸,行觀蒙恬所為秦筑長城亭障,塹山堙谷,通直道,固輕百姓力矣。夫秦之初滅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傷者未瘳,而恬為名將,不以此時彊諫,振百姓之急,養(yǎng)老存孤,務(wù)修眾庶之和,而阿意興功,此其兄弟遇誅,不亦宜乎!何乃罪地脈哉?
《儒林列傳》:及至秦之季世,焚詩書,坑術(shù)士,六藝從此缺焉。
《平津侯主父列傳》:昔秦皇帝任戰(zhàn)勝之威,蠶食天下,并吞戰(zhàn)國,海內(nèi)為一,功齊三代。務(wù)勝不休,欲攻匈奴,李斯諫曰:「不可。夫匈奴無城郭之居,委積之守,遷徙鳥舉,難得而制也。輕兵深入,糧食必絕;踵糧以行,重不及事。得其地不足以為利也,遇其民不可役而守也。勝必殺之,非民父母也。靡斃中國,快心匈奴,非長策也?!骨鼗实鄄宦?,遂使蒙恬將兵攻胡,辟地千里,以河為境。地固澤(咸)鹵,不生五谷。然后發(fā)天下丁男以守北河。暴兵露師十有馀年,死者不可勝數(shù),終不能踰河而北。是豈人眾不足,兵革不備哉?其勢不可也。又使天下蜚芻挽粟,起于黃、腄、瑯邪負(fù)海之郡,轉(zhuǎn)輸北河,率三十鐘而致一石。男子疾耕不足于糧馕,女子紡績不足于帷幕。百姓靡敝,孤寡老弱不能相養(yǎng),道路死者相望,蓋天下始畔秦也。
《淮南衡山列傳》:當(dāng)是之時,男子疾耕不足于糟糠,女子紡績不足于蓋形。遣蒙恬筑長城,東西數(shù)千里,暴兵露師常數(shù)十萬,死者不可勝數(shù),僵尸千里,流血頃畝,百姓力竭,欲為亂者十家而五。
班固《漢書》
始皇初并六國,反喜以為瑞,銷天下兵器,作金人十二以象之。遂自賢圣,燔詩書,坑儒士;奢淫暴虐,務(wù)欲廣地;南戍五嶺,北筑長城以備胡越,塹山填谷,西起臨洮,東至遼東,徑數(shù)千里。故大人見于臨洮,明禍亂之起。后十四年而秦亡,亡自戍卒陳勝發(fā)?!稘h書·五行志》
秦始皇即位三十九年,內(nèi)平六國,外攘四夷,死人如亂麻,暴骨長城之下,頭盧相屬于道,不一日而無兵。由是山東之難興,四方潰而逆秦。秦將吏外畔,賊臣內(nèi)發(fā),亂作蕭墻,禍成二世。故曰「兵猶火也,弗戢必自焚」,信矣?!稘h書·卷六十三》
《漢書·刑法志》:至于秦始皇,兼吞戰(zhàn)國,遂毀先王之法,滅禮誼之官,專任刑罰,躬操文墨,晝斷獄,夜理書,自程決事,日縣石之一。而奸邪并生,赭衣塞路,囹圄成市,天下愁怨,潰而叛之。
?《漢書·食貨志》:至于始皇,遂并天下,內(nèi)興功作,外攘夷狄,收泰半之賦,發(fā)閭左之戍。男子力耕不足糧饟,女子紡績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資財以奉其政,猶未足以澹其欲也。海內(nèi)愁怨,遂用潰畔。?
《漢書·匈奴傳》:秦始皇不忍小恥而輕民力,筑長城之固,延袤萬里,轉(zhuǎn)輸之行,起于負(fù)海,疆境既完,中國內(nèi)竭,以喪社稷,是為無策。
范曄《后漢書》
《隗囂公孫述列傳》:昔秦始皇毀壞謚法,以一二數(shù)欲至萬世,而莽下三萬六千歲之歷,言身當(dāng)盡此度。循亡秦之軌,推無窮之?dāng)?shù)。是其逆天之大罪也。
《后漢書·卷四十九》:秦政乘并兼之埶,放虎狼之心,屠裂天下,吞食生人,暴虐不已,以招楚漢用兵之苦,甚于戰(zhàn)國之時也。
陳壽《三國志》
《魏書·辛毗楊阜高堂隆傳》:秦始皇作阿房而殃及其子,天下叛之,二世而滅。夫不度萬民之力,以從耳目之欲,未有不亡者也?!仪厥蓟什恢赖轮?,而筑阿房之宮,不憂蕭墻之變,而脩長城之役。
房玄齡《晉書》
《律歷志》:及秦始皇焚書蕩覆,典策缺亡,諸子瑣言時有遺記。
《刑法志》:秦文初造參夷,始皇加之抽協(xié),囹圄如市,悲哀盈路。
《江統(tǒng)傳》:始皇之并天下也,南兼百越,北走匈奴,五嶺長城,戎卒億計。雖師役煩殷,寇賊橫暴,然一世之功,戎虜奔卻,當(dāng)時中國無復(fù)四夷也。
《苻堅載記》:始皇窮極奢麗,嗣不及孫。
魏收《魏書》
《魏書·崔浩傳》:自秦始皇燒書之后,經(jīng)典絕滅。
《魏書·高充傳》:秦始皇作為地市,下固三泉,金玉寶貨不可計數(shù),死不旋踵,尸焚墓掘。由此推之,堯舜之儉,始皇之奢,是非可見。
《魏書·刑罰志》:商君以法經(jīng)六篇,入說于秦,議參夷之誅,連相坐之法。風(fēng)俗凋薄,號為虎狼。及于始皇,遂兼天下,毀先王之典,制挾書之禁,法繁于秋荼,網(wǎng)密于凝脂,奸偽并生,赭衣塞路,獄犴淹積,囹圄成市。于是天下怨叛,十室而九。
李延壽《南史》
鮮之具以賈誼過秦對。帝曰:「及子嬰而亡,已為晚矣。然觀始皇為人,智足見是非,所任不得人,何也?」答曰:「夫佞言似忠,奸言似信,中人以上,乃可語上。始皇未及中人,所以暗于識士?!埂赌鲜贰む嶕r之傳》
魏征《隋書》
《地理志》:秦始皇據(jù)百二之巖險,奮六世之馀烈,力爭天下,蠶食諸侯,在位二十馀年,遂乃削平宇內(nèi)。懲周氏之微弱,恃狙詐以為強,蔑棄經(jīng)典,罷侯置守。子弟無立錐之地,功臣無尺土之賞,身沒而區(qū)宇幅裂,及子而社稷淪胥。
劉煦《舊唐書》
《太宗本紀(jì)》:神仙事本虛妄,空有其名。秦始皇非分愛好,遂為方士所詐,乃遣童男女?dāng)?shù)千人隨徐福入海求仙藥,方士避秦苛虐,因留不歸。始皇猶海側(cè)踟躕以待之,還至沙丘而死。
《禮儀志》:昔秦始皇自謂德洽天心,自稱皇帝,登封岱宗,奢侈自矜。漢文帝竟不登封,而躬行儉約,刑措不用。今皆稱始皇為暴虐之主,漢文為有德之君。
《虞世南傳》:秦始皇平六國,隋煬帝富四海,既驕且逸,一朝而敗。
《張玄素傳》:微臣竊思秦始皇之為君也,藉周室之馀、六國之盛,將貽之萬葉,及其子而亡,良由逞嗜奔欲,逆天害人者也。是知天下不可以力勝,神祇不可以親恃,惟當(dāng)弘儉約,薄賦斂,慎終如始,可以永固。
《狄仁杰傳》:昔始皇窮兵極武,以求廣地,男子不得耕于野,女子不得蠶于室,長城之下,死者如亂麻,于是天下潰叛。
《李絳傳》:至秦始皇荒逸之君,煩酷之政,然后有罘、嶧之碑,揚誅伐之功,紀(jì)巡幸之跡,適足為百王所笑,萬代所譏。至今稱為失道亡國之主,豈可擬議于此!
《李君球傳》:昔秦始皇好戰(zhàn)不已,至于失國,是不愛其內(nèi)而務(wù)其外故也。
歐陽修《新唐書》
《薛收傳》:始皇興阿房而秦禍速,文帝罷露臺而漢祚永。后主曾不是察,奢虐是矜,死一夫之手,為后世笑,何此之能保哉?
《杜黃裳傳》:昔秦始皇帝親程決事,見嗤前世;魏明帝欲按尚書事,陳矯不從;隋文帝日昃聽政,衛(wèi)士傳餐,太宗笑之。
托克托《宋史》
《鄭居中傳》:昔秦始皇筑長城,漢武帝通西域,隋煬帝遼左之師,唐明皇幽薊之寇,其失如彼。
托克托《金史》
初,近侍有欲罷科舉者,上曰:「吾見太師議之。」浩入見,上曰:「自古帝王有不用文學(xué)者乎?」浩對曰:「有?!乖唬骸刚l歟?」浩曰:「秦始皇?!股项欁笥以唬骸肛M可使我為始皇乎!」事遂寢?!稄埡苽鳌?/p>
張廷玉《明史》
滕毅,字仲弘。太祖征吳,以儒士見,留徐達(dá)幕下。尋除起居注。命與楊訓(xùn)文集古無道之君若桀、紂、秦始皇、隋煬帝行事以進(jìn)。
柯劭忞《新元史》
《鄭介夫傳》:始皇以扶蘇不定,致使滅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