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推薦:香辣雞公煲、龍王三部曲、排骨蒸魚面制作方法

香辣雞公煲
與傳統(tǒng)清香味的湯煲不同,它屬于麻辣味型。主料選用烏冠烏腳的農(nóng)家散養(yǎng)土雞,盛器是陶制的砂煲,調(diào)味的方式、方法則與火鍋接近;當然,由于味道重麻辣鮮香,故秘制調(diào)味油的用量也偏重。由于切配房與炒料房隔得遠,所以根本看不到炒料房的人是如何制作雞煲的。
原料(初加工批量):
桶裝純凈水50千克,凈光雞8只(約15千克)干香菇250克,干茶樹菇100克,老姜(拍破)80克,蒜瓣80克,大蔥150克,胡椒20克,料酒300克。
調(diào)料(炒制單鍋用量):
泡椒100克,秘制調(diào)味油500克,郫縣豆瓣醬100克,鮮小米辣50克,花椒5克,芋兒100克,水發(fā)筍段100克,鹽、白糖、味精各適量。
秘制調(diào)味油的煉制:
原料:
色拉油50千克,糍粑海椒15千克,花椒1500克,紫草75克,大蔥2500克,八角400克,山奈300克,桂皮200克,草果150克,香葉70克,砂仁70克,小茴香50克,白蔻50克,靈草30,克肉豆蔻30克,白芷20克,排草20克,丁香10克。
制法:
1、把草果、白蔻、砂仁拍破后,手工除去籽,然后與其他辛香料一起用小型粉碎機(不加篩網(wǎng))打碎成大顆粒狀。
2、色拉油入不銹鋼桶里燒熱后,關(guān)火投入紫草,把油攪勻調(diào)成紫紅色時,加大蔥以增香,稍涼后再撈去大蔥和紫草不用。
3、待油溫降至四成熱時,放入糍粑海椒并邊放邊攪動,稍后放入花椒及13種香辛料。
4、重新開中小火將油繼續(xù)加熱,邊加熱邊用鋼鏟去攪動桶里邊的油料,目的是使其不糊不粘桶。
5、將油煉制2小時后,舀一勺油起來察看,如果油色紅亮、清澈不渾濁,便說明油煉得差不多了。
6、關(guān)火加蓋讓桶里的油燜制一個晚上,讓麻辣辛香味慢慢地浸入到油里邊后,瀝出料渣即得秘制油。
制作方法:
(1)把治凈的光雞斬成塊,投入沸水鍋里先汆去血水;另把干香菇、干茶樹菇用水泡脹,芋兒、筍子則下鍋煮熟后,用涼水漂起來待用。
(2)取一塊干凈的紗布,將泡過的香菇、茶樹菇以及姜、蔥、蒜、胡椒等料包起來后,待用。
(3)一個大不銹鋼桶里注入純凈水和泡菇的水,放入紗布包和雞塊并開大火燒沸后,加入料酒并撇去湯面上的油沫,稍后改小火慢慢煨燉,待雞肉燉至八成熟時關(guān)火,然后讓其一直浸泡在湯中(這是為防止撈出雞塊后吹干水分而影響到口感)。
(4)開餐前,先撈去紗布包不用,再將凈鍋上火,注入秘制調(diào)味油燒熱后,取750克雞塊入鍋煸炒至緊皮,然后加放豆瓣醬、小米辣、花椒、泡椒等繼續(xù)煸炒至出香,等加入燉雞的原湯燒開后,加入鹽、白糖、味精調(diào)味。
(5)最后全部翻入已經(jīng)預(yù)熱過的砂煲里,加放芋兒、筍段等燒入味便可上桌。
注:麻辣雞煲一般要吃原湯味碟:味碟碗里須備蔥花、香菜末和蒜泥。臨上桌時,在砂煲里舀一些原湯兌進去便好。

龍王三部曲
原料:
龍蝦1只(約750克),雞蛋3個,西瓜粒200克,火龍果肉200克,哈密瓜粒200克(供10人享用)。
調(diào)料:
鹽5克,味精10克,生抽20克,蠔油30克,鮑魚汁20克,濃湯100克,卡夫奇妙醬150克,卡夫芝士粉10克、魚籽15克。
制作:
1、將龍蝦殺好取肉,留頭尾蒸熟裝盤,肉取2/3切塊,腌制好。
2、龍蝦腦取出,與雞蛋一起蒸成芙容狀(下鹽調(diào)味),面上撒魚籽,為1吃。
3、將西瓜粒、哈密瓜粒、香芒肉拌勻,裝入碟內(nèi),上面放1/3加工好的龍蝦肉,再擠上用卡夫奇妙醬和卡夫芝士粉做成的沙拉醬,為2吃。
4、濃湯加入蠔油、生抽、鮑魚汁、鹽、味精調(diào)成鮑汁待用。
5、將腌制好的2/3龍蝦肉過油至熟,澆上鮑汁,為3吃。

排骨蒸魚面
在廣東順德,魚面(又稱魚線)是家家戶戶都會做的美味,傳統(tǒng)做法為鯪魚肉加淀粉、鹽等打至起膠,填進裱花袋擠入開水中即成。此菜與排骨搭配蒸制,使魚面中吸收肉香味,排骨中吸收魚香味,亦菜亦點,相得益彰。
魚面制作:
1、花鰱魚肉去掉魚皮、紅肉,僅留潔白嫩滑的部分,加適量冰水打成魚泥。
2、每500克魚泥中加玉米淀粉50克、鹽3克,不斷攪打至起膠,然后裝進裱花袋中擠入溫度為80℃-90℃的寬水中,定型撈出即成魚面。
走菜流程:
1、魚面400克入沸水汆燙30秒,撈出過凉瀝干后納盆,加生抽8克,蠔油、香油各6克,老抽1克、白糖1克拌勻裝盤。
2、剁成小塊的豬肋骨250克納盆,加生抽15克、花生油8克,鹽、味精、大廚四寶老母雞粉各2克,白糖1克,淋水淀粉10克抓勻后放在魚面上,入蒸箱蒸5分鐘,取出后表面撒紅椒碎、香蔥花,淋花生油10克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