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托海礦坑公園,地圖上看不到的機密財富,自駕游新疆016


視頻在文末
中國最西北新疆自駕游的第6天,早上從富蘊出來,上午10點20,到達了可可托海稀有金屬國家礦山公園。
公園外有很大一片停車場,估計很多游客都是奔著三號礦坑來的,其實我也是,特地帶小朋友們來這里親眼看一看,神秘又震撼的露天大礦坑。
咱們之前在《行影步離》中,聊過很多國外的礦山公園,比如德國和羅馬尼亞的鹽礦,還有俄羅斯的米爾尼鉆石礦,小朋友們知道露天礦坑的樣子,就是從米爾尼鉆石礦那一期看到的。
不過今天小朋友們最好奇的并不是三號礦坑,而是公園里的另一處800米長的礦洞,他們想進去找一找《地心游記》的感覺。
由于早上出來沒有吃早飯,所以停好車后,小朋友們先吃點東西,我則自己出去溜達溜達。眼前一大片廣場就是2017年底建成的公園主碑廣場,廣場中間有一座14.5米高的礦山公園主碑,其基座有如一面飄揚的旗幟,鐫刻著礦山公園碑文。
上面托舉著一尊狀如火炬的金屬體,凹凸有致的刻面上錯綜鑲嵌著鋰?鈹?鉭?鈮?銫?銣?鋯?鉿八種稀有金屬元素的符號,代表著生長在三號脈巖體上的稀有金屬,這些稀有金屬某種意義上來說,絕對可以算的上是國家的機密和財富,而基座的背面則是一組礦工的浮雕。
等小朋友們吃過早點,我們一起來到游客中心換票,戴好口罩測過體溫,走進游客中心,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柜臺后面墻上幾個白色大大字,神秘三號脈?中國聚寶盆。
換票的時候,工作人員提醒說,公園里面參觀礦洞的話,最好給小朋友們帶上厚衣服,因為礦洞有800米長,現(xiàn)在里面的溫度大概只有5度左右,這么一說,趕緊回車上拿幾件厚衣服過來。其實要光是大人的話也無所謂,因為洞口有專門出租軍大衣的。
終于在上午10點50,我們驗過門票進入礦山公園。剛進入公園,感覺一臉陌生,一條紅色寬敞的通道旁,立著幾個紅磚砌成的小展板,還有小雕塑小火箭,以及退役的礦山機械。
順著大路往前走吧,前方是幾座老式大食堂樣式的建筑,正對我們的建筑側墻上,三個紅色的1顯得極為突出,小朋友們還問呢,三個1是什么意思呀?
先不管這么多,按照指示牌提示,先找一找去公園里最遠的礦洞的區(qū)間車,等玩完了礦洞下來慢慢玩。
礦山公園里好像只有這一趟區(qū)間車,專門負責阿依果孜礦洞與三號礦坑之間的擺渡,上車坐好,我開始給小朋友們講起剛才看到的三個紅1的秘密。
這三個1,曾經(jīng)是可可托海的代號,現(xiàn)在異?;鸨目煽赏泻?,在幾十年前,別說旅游了,一般人根本就不知道這個地方的存在,
因為地圖上都沒有標注,即使知道的人,對于可可托海這個名字,也不允許提起,從1958年8月30日起,可可托海變成了一個代號,那就是三個1,同時也代表著國家的高度機密與財富。
當年進出此地的人都需要邊防通行證,而且絕對不允許對外宣傳,由于長期處于保密狀態(tài),當?shù)厝藢τ诳煽赏泻5耐拢诤荛L一段時間內(nèi)幾乎都閉口不言。
可可托海并不是一片海,其蒙古語意為藍色的河灣,哈薩克語意為綠色的叢林。而就在這藍色河灣下,綠色叢林間,蘊藏著無數(shù)豐富的稀有礦藏。
可可托海作為地處阿爾泰山脈中段南麓的小鎮(zhèn),土生土長的居民們早就知道阿爾泰山七十二條溝溝溝有黃金?的民間傳說。
阿爾泰在蒙古語里邊,本就是金山的意思。據(jù)說從漢代到民國時期,一直都有人在山里淘金。當然淘金不是說挖金子,曾經(jīng)可可托海的寶石就跟當年非洲沙漠里的鉆石一樣遍地都是,當?shù)厝艘捕家姽植还?,他們用寶石墊花盆?砌墻?壘爐灶?當玩具,還會把彩色的寶石鑲嵌到帽子和腰帶上做裝飾品,這可是真真正正的家里有礦的表現(xiàn)。
據(jù)說?當年在可可托海,牧民沒錢就醫(yī),可以用路邊撿的寶石來當醫(yī)藥費。如此一來,可可托??峙驴梢哉f是當年中國最富有的小鎮(zhèn)了。
當然寶石也只是老百姓層面看到的財富,實際上可可托海從國家層面看到的財富,則是除了寶石之外的幾十種稀有金屬礦藏。
之前咱們聊額濟納的時候,曾經(jīng)提到過西夏邊塞重鎮(zhèn)黑水城,那里曾被俄國人洗劫一空。
所以可想而知,位于新疆邊境附近的可可托海,這么一個遍地財寶的地方,俄國人怎可能袖手旁觀呢?
早在1792年,一個名叫西絲爾絲的沙俄學者首先進入阿爾泰山。此后的100多年里,不斷有蘇聯(lián)人前來旅游?探險?考察,他們一點點對阿爾泰山脈的礦藏地圖悄悄地進行勾勒。
到了1935年,蘇聯(lián)政府在取得新疆督辦盛世才給予的礦產(chǎn)資源特別勘探權后,組織地質調查團在新疆境內(nèi)開展了地質調查,他們先從額爾齊斯河下游的沖積層中發(fā)現(xiàn)了富含稀有金屬元素的沙粒,然后沿額爾齊斯河而上,來到了可可托海,并在當?shù)啬撩褚龑聛淼搅巳柕V脈露頭部分,緊接著從大量的勘察數(shù)據(jù)得出,可可托海存在大型稀有金屬礦藏的理論,隨后,他們加強了對可可托海的地質勘探工作,擴大了勘探范圍,增加了技術力量,在以三號礦脈為中心方圓幾十公里的區(qū)域進行詳勘,于是這一世界級超大型花崗偉晶巖稀有金屬礦床浮出水面。
1936年,蘇聯(lián)與新疆督辦盛世才簽訂為期50年的《租借新疆錫礦條約》,正式取得了在阿爾泰地區(qū)的富蘊縣,伊犁地區(qū)的阿拉套山等地開采鋰?鉭?鈹?shù)扔猩∮薪饘俚臋嗬?/p>
即便后來盛世才與蘇聯(lián)翻臉,但蘇聯(lián)人依然堅持不懈的算計著可可托海的稀有礦床。到了1946年,蘇聯(lián)與新疆當權政府簽約,得以大規(guī)模采礦。
坐著區(qū)間車繞過三號礦坑,一路盤旋上山,最終我們來到了位于半山腰的阿依果孜礦洞門前。
進入礦洞之前,游客必須佩戴安全帽,剛才也說過礦洞里只有5度,所以還要穿好厚衣服。如果沒帶,這里可以租軍大衣。游客們進入礦洞游覽,是分撥進行的,每次固定的人數(shù),導游帶進礦洞之后,工作人員會鎖好大門,據(jù)說礦洞里面岔路很多,溫度很低,絕對禁止游客私自進入。
剛才咱們說到,從1946年起,蘇聯(lián)開始在新疆大規(guī)模采礦,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可可托海的稀有礦藏。
后來,在1950年3月27日,中蘇簽訂《關于在新疆創(chuàng)辦中蘇有色及稀有金屬股份公司協(xié)定》,從此蘇聯(lián)借著合資公司在新疆采礦。到了1955年,礦區(qū)全部移交中國獨自經(jīng)營,1958年的時候,可可托海礦管局被稱為111礦,可可托海的名字正式從中國地圖上消失了。
曾經(jīng)蘇聯(lián)在新疆瘋狂挖礦的時候,蘇聯(lián)人從伊犁?塔城?阿勒泰招來礦工,礦工中有哈薩克族?維吾爾族?回族?蒙古族人,還有十月革命后逃到阿勒泰的白俄,以及從蘇聯(lián)回國的華僑和一些混血兒。工人們夏天住帳篷,冬天不得不住進地窩子,他們的工資在被扣掉膳食費用后,余額以蘇聯(lián)的布?糖?鞋?煙?茶葉等抵數(shù),要知道可可托海也算是中國的第二冷極,據(jù)說冬天最低溫度曾達到過零下60度,可見當年的采礦條件是多么的艱苦。
在蘇聯(lián)挖礦期間,有一個叫阿依果孜?· 沙里木的前蘇聯(lián)人,于1931年自吉木乃口岸來到可可托海,他出生于1923年,是塔塔爾族人,從1943年起,阿依果孜?· 沙里木在可可托海三號礦脈開始采礦工作,當時他被蘇方任命為值班長。
在1949年5月的某一天,阿依果孜在三號礦坑上方山頂?shù)牡锉ぬ幮菹r,無意間發(fā)現(xiàn)碉堡底下有綠柱石,并且發(fā)現(xiàn)有一條白色礦脈延伸至三號礦坑南面的山丘上。于是阿依果孜就帶領當?shù)孛窆みM行小型人工開采,開采后發(fā)現(xiàn),礦洞內(nèi)主要有綠柱石鈮-鉭(錳)礦及鋰輝石?云母?石英石等礦物。之后,這個新發(fā)現(xiàn)的礦洞便以阿依果孜的名字命名,這也就是現(xiàn)在我們正在游覽的阿依果孜礦洞。
阿依果孜礦洞被發(fā)現(xiàn)后,1951年開始,中蘇金屬公司阿山礦管處在阿依果孜礦洞開始進行地質勘探和采礦工作,1955年,礦區(qū)全部企業(yè)開始由我國獨自經(jīng)營,直屬中央管理??煽赏泻R才d起了采礦熱。1957年,阿依果孜礦洞進行坑探,1958-1959年進行鉆探。
阿依果孜礦洞中的采礦工作,全部是人工用榔頭?鋼釬?十字鎬?鐵锨等,輔以柴油機?壓氣機?鐵風鉆?鐵礦車等小型機械設備進行坑道開采,逐漸形成了一個如隧道一般的礦洞。直到1964?1965年,三號礦脈才逐步轉入露天采礦,阿依果孜礦洞及其它礦脈才停止開采。
后來到1971年03號大會戰(zhàn)時,可可托海礦務局對阿依果孜礦洞進行了復采,當時我國第一艘核潛艇進行聯(lián)合實驗時,艦上反應堆裝填核燃料需要8噸鉭鈮礦石,其中絕大部分的鉭鈮礦石,就來自于阿依果孜礦洞,03號大會戰(zhàn)任務完成后,阿依果孜礦洞于1974年完全關閉。
經(jīng)過16年的開采,阿依果孜礦洞最終形成了長約800米的礦洞,洞內(nèi)寒氣逼人,溫度在5度左右,有如地下迷宮一般充滿神奇色彩,巷道兩邊和上下不時有許多或錯綜 或交叉 或相同 或大小不一的碉室,巷道巖壁上清晰可見鑿巖的痕跡,礦洞內(nèi)礦脈層次分明,有云母巢 也有石英河。
已經(jīng)廢棄多年的阿依果孜礦洞,在2015年被重新開發(fā)成旅游景點,并于2017年12月30日正式向游客開放。
這一次阿依果孜礦洞的觀光體驗,雖然只有10幾分鐘的時間,但能夠親近礦洞?深入地層?認識礦物,更能近距離感受到當年礦工們鑿巖挖礦的艱辛與不易,所以小朋友們對此印象也是極為深刻。
終于從礦洞里走出來,看到陽光立馬感覺熱了起來,小朋友們脫下厚衣服,又開啟了歡快的蹦跳模式。
礦洞的出口也在半山腰,向下望去整個礦山公園盡收眼底,中間好像一片洼地的地方,就是更有名的三號礦坑,一會兒坐車回去正好就到礦坑的旁邊。
順著一段臺階下到礦洞門口,安全帽放回不銹鋼柜子里,等待著下一波游客。排隊坐區(qū)間車的人還真不少,坐在小亭子里等了一輛又一輛,終于等上了車,接下來去看看三號礦坑。
區(qū)間車沿著盤山公路下山,旁邊就是神秘壯觀的三號礦坑。剛才咱們提到過,1935年蘇聯(lián)開始在新疆開展大規(guī)模的地質調查,蘇聯(lián)人在本來還是一片原始牧區(qū)的可可托海,首次發(fā)現(xiàn)了三號礦脈。三號礦脈看上去只是一個小山丘,但經(jīng)過細致勘察后發(fā)現(xiàn),這是世界罕見的大型稀有金屬花崗偉晶巖礦床,富含鈹?鋰?鉭鈮?銣?銫等稀有金屬及云母?石棉?石英等非金屬。
如今地球上已知的146種礦物中,三號礦脈就有86種,其中的稀有金屬儲量多且品質高,與世界最著名的加拿大貝爾尼克湖礦齊名,被國際地質界譽為?天然地質博物館,被地質學界稱為地質界的耶路撒冷和麥加。
從區(qū)間車下來,往前走就是三號礦坑。礦坑前是一片觀景平臺,平臺邊沿有一排木欄桿,此時游客比較多,那就先到邊上看看。
由于太陽太過強烈,旁邊的文化廣場基本上沒有游客,這里主要突出的是工業(yè)元素,有井架?電鏟?老解放?東方紅拖拉機螺旋選礦機等老舊設備。
旁邊還有一座可可托海世界地質公園礦工紀念碑。有礦的地方,必然會有大量礦工,這里礦工大多是當?shù)厣贁?shù)民族,尤以哈薩克族居多。
可可托海,一個名字里有海但并不是海的北疆小鎮(zhèn),完完全全是因礦而興起的,曾經(jīng)高峰時人口一度達到三萬多人,有北疆明珠?西部小上海的美譽。
在可可托海,曾經(jīng)有著整個新疆最好的醫(yī)院,最繁華的商場,最先進的各種工業(yè)設備,以及最高的工資待遇,以至于周邊的姑娘,都以嫁到可可托海為榮。
在礦工紀念碑拍了幾張照片后,帶著小朋友們一起走到三號礦坑前,三號礦坑又被稱為聚寶盆,近距離感受確實挺壯觀的,小朋友們好奇的問,能不能走下去看看呀,當然不能了。
其實如果不了解它國家機密級別的歷史,眼前這個最大直徑350米 深140米,擁有13層運礦車道的三號礦坑,看上去也就只是一個體量巨大的坑而已。
其實三好礦坑最神奇的,不僅是擁有大量的稀有金屬元素,更擁有門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中所沒有的7種稀有元素。這些稀有金屬元素的用途那可是大了去了,
1949年8月29日,蘇聯(lián)第一顆原子彈爆炸,1953年8月,蘇聯(lián)宣布氫彈試驗成功,這很難說與可可托海沒有關系,畢竟年當蘇聯(lián)最想要的就是可可托海豐富的稀有礦藏。
自從1955年我國獨自經(jīng)營可可托海礦區(qū)之后,地質隊將牧民們組織起來挑選礦工,1958年開始秘密挖礦。
到了1960年,蘇聯(lián)與我國交惡,按照交惡協(xié)議,我國應于1965年前,償還朝鮮戰(zhàn)爭時向蘇聯(lián)的所有貸款及利息共計52.9億元。
那個時候國內(nèi)哪有什么值錢的東西呀,糧食畝產(chǎn)過萬,可自己人餓死無數(shù),只有自然資源挖出來就是錢,所以,領導決定以蘇聯(lián)急需的稀有礦產(chǎn)品來抵債。
1960年8月10日,可可托海礦區(qū)隨即開始了保出口大會戰(zhàn)。當時糧食緊張,工人忙累一天只能喝到6碗糊糊,領導干部不干活一天也得喝4碗。
各族礦工們冒著風雪在異常寒冷艱苦的條件下,以馬拉爬犁?毛驢背馱?人背肩抗的方式,將礦石從礦坑底部搬運上來運了出去,礦區(qū)工作也常與危險相伴,有被炸傷的,還有很多患矽肺病的,最終在1965年提前還清了蘇聯(lián)的外債,其中僅可可托海一個小鎮(zhèn)就負擔了約38%,足足有20多個億。
在礦工們數(shù)年如一日的共同努力下,稀有金屬鈹、鋰、鉭鈮等礦產(chǎn)品源源不斷地從可可托海采掘運出。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所使用的鈹,1967年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所使用的鋰和鈸,1970年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東方紅一號所使用的銫,1971年第一艘核潛艇聯(lián)合試驗所使用的鉭鈮,均來自可可托海。
可以說沒有可可托海的三號礦脈,就沒有兩彈一星的偉大事業(yè)。綜上所述,可可托海三號礦脈也被譽為?英雄礦?功勛礦。
幾乎完全靠人力畜力上演著現(xiàn)代版愚公移山,用近50年時間挖出了一座世紀大坑,三號礦最終于1999年11月正式關閉,由于礦坑很深,當時的額爾齊斯河水很快就滲了過來,將它淹沒成一片湖泊。
可可托海這座曾經(jīng)擁有5萬人口的繁華小鎮(zhèn),熬過了戰(zhàn)爭?饑荒的苦難,最終卻敗給了環(huán)境惡化和資源枯竭。
隨著可可托海礦務局的連年虧損,大批干部工人南遷到阜康?昌吉?烏魯木齊等地,曾經(jīng)的邊塞小上海人口銳減到八九千人,礦區(qū)學校先后關閉。直到2013年,可可托海被列為
全國五個獨立工礦區(qū)改造搬遷工程試點之一,從此老礦區(qū)搖身一變成為了新景區(qū),似乎真正的綠色叢林?藍色河灣般的可可托海又回來了。
現(xiàn)在可可托海本地的年輕人,大都是礦三代甚至礦四代,他們很多人和父輩們一起投入到旅游業(yè)中,開辦了大量的農(nóng)家樂?牧家樂和家庭旅社,為可可托海的生態(tài)旅游繼續(xù)做著不可忽視的貢獻。
當然可可托海也早已重新回到了中國地圖上,曾經(jīng)做出如此大的犧牲,同時做出如此大的貢獻,國家也不忍看到可可托海隨著礦區(qū)關閉而一起冬眠,幾年前,一首《可可托海的牧羊人》橫空出世,如《戰(zhàn)狼2》一樣橫掃全國,可可托海從此深入到每一個人的心中,但可可托海可不是海哦。
在礦坑公園玩了兩個多小時,接下來還要去可可托海景區(qū),也就是額爾齊斯大峽谷繼續(xù)玩,那額爾齊斯大峽谷還會有哪些有意思的故事呢?咱們下期繼續(xù)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