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三姐黃婉秋病逝,女兒何雁云接班,一門三代傳承劉三姐文化


中國著名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尖子演員,劉三姐的扮演者黃婉秋,因搶救無效于2023年3月4日逝世,享年80歲。
提起黃婉秋,大家一個想到的就是劉三姐,黃婉秋演了劉三姐60多年,就連名片上都寫著“廣西劉三姐黃婉秋”。
黃婉秋13歲踏入表演藝術生涯,從事桂劇舞臺藝術。18歲那年,因主演電影《劉三姐》而享譽海內外,隨后調入桂林市歌舞團,演過歌劇、彩調、文場、歌舞劇等。

除了《劉三姐》,黃婉秋還參演過《春蘭秋菊》《長城大決戰(zhàn)》《爸爸媽媽和孩子》、港片《白發(fā)魔女》等劇的拍攝和演唱。
20世紀五六十年代是中國文化最黑暗的時代,而電影《劉三姐》里,劉三姐追求幸福的歌聲讓每一個中國人心中燃起希望的火焰。
《劉三姐》帶來的影響意義深遠,黃婉秋多次應邀到東南亞地區(qū)演出,她被譽為“歌仙”和舞臺世界的大英豪。

即便多年過去,也沒有一部同類電影能超過這部人美、歌美、景美的“三美”佳作。
它在新加坡曾創(chuàng)造過連續(xù)兩次上映120天的電影放映紀錄,就連馬來西亞都將這部影片評為世界十部最佳影片之一。
黃婉秋有很多頭銜,也獲獎無數(shù),然而對她來說,這些都不值一提。

她曾說過:“雖然我的職務很多,但我覺得那些東西都是暫時的,劉三姐才是永恒的。”
事實的確如此,黃婉秋從來不會因為現(xiàn)在的年輕人記不住她的名字而遺憾。相反,你只要認得她是劉三姐,對她來說就是最大的支持。
這也是她為什么能一直被觀眾記住的原因。黃婉秋如同劉三姐,在她身上,你可以看到一種健康淳樸的傳統(tǒng)美德,她超越了地域文化的差異,也打破了歷史時空。

然而,黃婉秋雖為藝人,卻和現(xiàn)代的演藝明星不同,她出生的年代遠沒有如今的社會這么美好。
文革時期,由于《劉三姐》追求自由民主和愛情的主旋律與政治主旋律不合拍,《劉三姐》被當成“大毒草”批判。
黃婉秋被按上莫須有的罪名,開始了15年的勞動改造,下放、游街、謾罵,甚至還有人以拉出去槍斃威脅她。

黃婉秋想過自殺,但最終讓她堅持下來的,是舞臺下的掌聲和無限支持她的觀眾。
劉三姐的丈夫叫何有才,比她小6歲,也是藝術家,代表作有《春又回到身邊來》《姑蘇風光》《古麗阿依夏姆》等。
他們的愛情如太陽和月亮。黃婉秋是太陽,無論知道哪里都熠熠生輝,而何有才則是月亮,默默無聞,永遠伴隨著太陽走。

黃婉秋吃過太多苦,何有才就當她的司機,當她的私人助理,全權打理她的生活和事業(yè),幫助她更好地發(fā)展自己。
結婚幾十年,兩夫妻相濡以沫,攜手度過風雨,一起走出黑暗迎接光明。
對其他明星走穴賺大錢,撈私利的短視行為,黃婉秋是不齒的。

作為共產黨員,她一直秉持著藝術家的赤子之心,有著清貧質樸卻自尊自強的高尚品質。
1992年,劉三姐藝術團成立后,黃婉秋立志要讓劉三姐的藝術精神在八桂大地上生根發(fā)芽,長成蓊郁常青的藝術之樹。
文革后的第二年,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放了電影《劉三姐》的錄音,黃婉秋終于從噩夢中走了出來。

雖然容顏不再青春,但劉三姐的精神永在。為了培養(yǎng)山歌的傳人,2002年,黃婉秋辭去了桂林市文化局副局長的職務。
她在桂林修建了一座“劉三姐景觀園”,以劉三姐文化及廣西壯、瑤、苗、侗等少數(shù)民族文化為主題,培養(yǎng)了30多位優(yōu)秀演員。
越來越多的“劉三姐”出現(xiàn)在舞臺,但在大家心中,黃婉秋的劉三姐已成定格,她和劉三姐兩者不可分離。

有人說她一個劉三姐吃一輩子,黃婉秋卻毫不介意,她自豪地說:“如果有人叫‘劉三姐’,那一定是在叫我,劉三姐伴隨我一生?!?/strong>
2023年2月18日,黃婉秋因肺癌轉入ICU治療,情況惡化。
2月19日,她發(fā)出人生最后一條信息:“永別了,我將到天外傳歌去了?!?/strong>

從花樣年華到古稀之年,黃婉秋持續(xù)專注于傳承劉三姐文化。很多演員吃不了苦都離開了,但好在女兒何雁云接下了她的班。
黃婉秋與女兒、大外孫女、小外孫女,一門三代“劉三姐”,她們立志代代傳承,做“劉三姐”民族品牌和文化符號的繼承者和傳承人。
黃婉秋是偉大的,雖然離世了,但劉三姐精神永遠活在每一代觀眾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