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小辭典》4.43 分析哲學
【本文轉(zhuǎn)載自《哲學小辭典》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僅供學習參考,如有錯漏,歡迎指正】
43、分析哲學
? 開始于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一種哲學思潮。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羅素、維特根斯坦、摩爾和卡爾納普等。它起初是以反對布拉德雷的唯心主義形式出現(xiàn)的,是反對整體主義的。它包括邏輯原子主義、邏輯實證主義、科學經(jīng)驗主義、普通語義學、日常語言哲學等哲學派別。分析哲學的最根本之點在于:對人類知識進行分解,找出構(gòu)成人類知識的簡單粒子,即通過分析而得到的“最后剩余”。屬于分析哲學的各個派別之間的共同點,如果用一個詞來說的話,這個詞就是分析。當然它們的分析概念并不完全相同,除了都同樣關(guān)心人類知識有最簡單的組成部分以外,存在著很大差別。有的把簡單成分看作是感覺的,有的看作是概念的,有的看作是語言的,其說不一。有的主張“理性重建論”,有的主張“還原論”。有的輕視甚至完全放棄重建。
? 分析方法在近代可以追溯到笛卡爾。他曾主張哲學家要用把復(fù)雜觀念分解為簡單觀念的方法。分析哲學屬于方法論哲學。它至今為止在英語國家中一直是主要的哲學傾向。
標簽: